上党廉吏(连载一)
2016-04-12马书岐
■ 马书岐
上党廉吏(连载一)
■ 马书岐
上党,雄居晋之东南,向以“与天为党”闻名遐迩。这里山水雄秀,气势磅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水土之上的人们,汲取了这山之灵、水之秀,养就了刚烈、骁勇、强悍、粗旷的秉性,创造了灿烂而又辉煌的文化,多少人在津津津乐道炎带尝草,魏武挥鞭,玄宗发迹……
和他们相比,那些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动地事迹,“仅仅是”固守着贤良操守的廉吏或许便算不上什么,事实上,他们也的确被那些伟人“挡在身后”。
我钻入故纸堆中邂逅了古代的那些廉吏时,仿佛便与世隔绝了。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一位七品县令,任职五年,不仅没有攒下家产,反而因为减轻百姓负担,用自己的俸银偿还官税,致使自己负债累累,临死时嘱咐儿子变卖祖业,还清县府拖欠朝廷的税银六千五百多两。而在他死后子女却无力举丧……还有一位县令,任上关心百姓,发展生产,深得百姓拥戴,任满后升迁他处,当地万民联名挽留,便以知州衔继续留任知县,不料遭到同僚嫉恨,被诬陷罢官,归里后竟困顿到为了吃一次早餐,央求其妻以钗易米……仍然是一位县令,连任五个县的知县,宦历三十多年,始终勤政爱民。他酷爱写诗,一生中写了一千三百多首诗,在当时算得上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但直到临死时,都无钱将这部诗集印出来,最后还是靠亲友帮忙才使他的这部诗集存世……
类乎这样廉洁的县令还有很多。为什么要选这么多的县官呢?一是因为县官虽然也是官,但不算大官,他们做的事不大,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名气,我们今天在宣传古代人物时大都不会选择他们,致使他们的事迹被埋没,这多少有些不公平;二是他们做的事虽然不大,却很感人,他们距百姓最近,所做的事都和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用来做今天的廉政教材,最容易产生共鸣。当然更大一些清官的教育作用也不可忽视,比如耿介廉洁的元朝中台御史秦起宗,“天下廉吏第一”的明朝工部尚书程启南,特别是清康熙年间内阁首席大学士吴琠,从一个小小县令做起,部员、巡抚、总督、尚书,最后做到当朝一品宰相,一生中廉洁奉公,有守有才,从不拉帮结派,从未以权谋私,终生不纳妾,死后无私产,只为廉所感,为廉立名。
(责编:于晋芳)
马书岐,男,山西襄垣人。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编著各类地情书籍数十部,点校旧志七部,发表地情研究文章四百余篇。间搞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两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散文集及文史集十余部。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