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极品女士》为例
2016-04-11徐仁翠
□徐仁翠
网络微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极品女士》为例
□徐仁翠
摘要:近年来,网络微喜剧以较好的发展态势夺取了受众的眼球,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宠儿,网络微喜剧以固定的演员塑造着不同情境下的社会角色,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带来娱乐效果。本文以网络微喜剧《极品女士》为例,对女性形象建构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网络微喜剧;极品女士;女性形象
网络微喜剧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被定义为网络自制剧的一种题材。网络微喜剧每一集的时间数较短,故事情节之间彼此独立,没有连贯的主线脉络,是由固定的演员演绎不同情境下的社会角色的喜剧短片。
近年来《极品女士》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成为网络微喜剧的代表作。该剧一共四季,共28集,每集15分钟左右,以网络作为播出平台,情节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由固定的主演于莎莎演绎着不固定情境、不固定角色的都市生活。
在传统电视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女性一直以符合男性审美观和道德观的形象出现,突出家庭主妇般的贤妻良母形象。由于《极品女士》反映了现代女性的日常生活状态,展现出泼辣女友、温顺小女人、欲望天使等多元的女性形象,因此以该剧探讨网络微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成因更具代表性。
一、《极品女士》中女性形象的三种类型
(一)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的女性群体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并区分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不是来自个人直接的经验,也不是个人习得的,而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心理暗示。在《极品女士》中,女性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主要体现在大众媒介对女性的集体无意识和女性自身的集体无意识。很多网络微喜剧特别突出女性的胸、臀、腰等身体部分,并且用化妆品、昂贵皮包等物品来映衬女性的形象,以此来迎合男性观众的窥探欲和满足感。《极品女士》剧中频频出现的女性内衣、名牌包包等,也间接成为一种眼球经济供男性群体消费。在此过程中,大众媒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无意识的。
另外,女性群体忽略自身的主体意识,将女性身体作为寻求自我娱乐的一种手段,以此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在《极品女士》剧中有明显体现的是于莎莎的同事为获得更高的职场业绩,利用女性魅力勾引老板,于莎莎向同事“取经”后同样用身体诱惑女老板未果,在两者对比中引发笑料;于莎莎为给父亲治病寻求30年童子尿,用身体色诱童男上钩。女性将身体作为利己的手段,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女性身体及一切与之相关的物品被男性消费的趋势的扩张。
(二)社会认同标准下的女性群体
精神分析哲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了“镜像阶段”理论,其中的“他人之镜”则主要强调了他人对主体生活的改变以及通过他人的反馈修改主体行为的现象。总体而言,社会中的人们只有经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根据所得的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实现社会认同的基础上,进而实现自我认同。
在《极品女士》剧中,于莎莎通过与身边人的交流而改善自我,于莎莎去约会,同事说于莎莎脸色不好看,之后同事扇了于莎莎两巴掌,锤了两锤,同事很满意自己的成果,于莎莎高兴地去赴约了。于莎莎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并非来源于自我感悟,而是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他人的反馈成为自我感觉的参照物,这种反馈会间接指导于莎莎完善自我或明晓自身的人格特质。
在《极品女士》剧中,职业是女性实现从社会认同到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中最直接的途径。主人公于莎莎在该剧中饰演了多重人物角色,体验过的职业涉及多层社会阶级,包括大牌明星、黑帮老大、都市白领、知识分子、警务人员等,一定程度上是女性对成为社会生活主体、从而实现社会认同的有意识追求。
(三)追求自我愉悦下的社会女性
《极品女士》表现出于莎莎作为当代女性寻求自我满足、获取自我认同的个体主动性,表现之一为于莎莎对美貌和时尚的追求。剧中男友陪于莎莎买衣服,认为于莎莎试穿的衣服难看,于莎莎暴怒地打晕男友,认为男友审美不够。塑造的于莎莎形象不再依附于男性,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在追求时尚和美貌的道路上更多遵从自我意愿。
其次,“现代女性主义的研究重心已经从强调妇女如何被建构成男性观察者的视觉对象,转到支配文化给予妇女的视觉愉悦”①。《极品女士》中“土豪才吃得起人体宴”讲述了于莎莎跟老公去吃以男性身体为盘,其上摆满食物的人体宴。荧屏中对于男性身体部位的大特写则是对男权凝视的颠覆,男性转为被看的对象,给女性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愉悦。
另外,在《极品女士》中大量剧情表现出女性为追求自我快感对男性加以嘲讽与利用。“魏晨相亲陷组团大战”剧情中于莎莎假借相亲,为公司谋利益组团旅游;于莎莎发现自己老公陪女孩玩滑板,罚老公跪搓衣板等等,女性对男性的压迫和打击是对父权制传统中男性的绝对权威的挑战和反抗,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女性的相对愉悦。
二、《极品女士》中女性形象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女权主义者波伏瓦认为:“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性,而是变成女性的”②。女性之所以为女性,与其生活的大环境以及环境所给予的期望紧密相关。女性在父权统治的社会中不断被“物化”,作为从属地位不被认可。尽管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断提升,然而残留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女性群体陷入了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和自身的集体无意识状态。
《极品女士》于2013年面世,生动幽默地刻画出了多种类型的现代都市女性,这与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此外,女性出于爱美的天性,加之购买力的增强,表现出对时尚、美丽的追求。尽管在此过程中,女性不可避免地成为男性审视的对象,然而更是由于他人对女性美貌和品味的认可,推动了女性通过塑造自身形象实现自我的认同。反之,女性获得的自我认同又使得女性有了追求自我愉悦和视觉审美的选择权利。
(二)心理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剧中以于莎莎为代表的女性群体满足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极品女士》剧中于莎莎进行过多次约会,意在找到自己满意的交往对象,可以看出女性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伴侣;于莎莎与男孩约会,脱掉衣服后打骂男生是臭流氓假正经等等,体现出对尊重的需求。
新时代女性展现出经济和人格的独立,在职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理想,是“自我实现需求”的体现。在《极品女士》剧中,于莎莎经历过多种职业角色,可以看出现代职业的性别分化逐渐减弱,女性与男性都对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女性不再甘愿成为男性事业的辅助,而是想要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利,在事业中表现自己,获得更多社会认同,进而实现自我认同。
(三)网络时代传播效果
《极品女士》中描绘的于莎莎是一个大胆豪放、敢作敢当、积极向上又充满了屌丝气息和另类特质的女性形象,这与传统影视剧中塑造的贤妻良母、灰姑娘形象有着较大差别。究其原因在于网络微喜剧与传统影视剧在本体特征、叙事手法、剧情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首先,网络微喜剧的播出平台主要是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制作方为用户和专业制作团队相结合,定位于情景喜剧,以“季”的形式播出,每集时长为15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剧情内容无法连贯完整,没有核心的思想,因此网络微喜剧采取了非线性叙事模式,多条主线穿插,并采用多种场景、多重人物设定,着重挖掘小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绘了社会生活中女性的大千面貌,不仅符合互联网碎片化的播出要求,也顺应了当下快餐式的都市文化。
另外,在剧情内容方面,网络微喜剧较传统电视剧限制少,题材广泛,以另类、新异等题材吸引受众眼球,剧情大胆夸张,突破传统的剧情限制,也奠定了《极品女士》中多元女性形象的形成。
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女性得到了更多关注,人们开始关心女性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感受,然而关于女性歧视的问题仍然没有消除。性别歧视在生活中更多的是一种潜意识存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仍然普遍存在。然而由于网络微喜剧具备与传统电视剧不同的叙事手法和传播方式,以《极品女士》为代表的网络微喜剧呈现出多样的女性形象,如在职业生活中逐渐实现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女性形象和积极追求自我满足的主导性形象。该剧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对以往刻板印象的颠覆,也是对开放女性形象的重塑。
注释:
①[荷]L.vanZoonen.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曹晋,曹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4.
②[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03.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