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经济对中国经济外交的启示

2016-04-11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林旷达

上海国资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利益

文‖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林旷达

分享经济对中国经济外交的启示

文‖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林旷达

考虑了大国的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又能顾及中小国家的经济安全与自尊心,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分享经济,是指在人与物质资源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体系。在国际关系领域,可将分享经济视为研究国际关系与经济外交的新途径。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分享经济的思维来开展中国经济外交工作,以期为己谋求更大的利益。同时分享经济既可以在公共外交领域实现,也可以在民间外交中大有可为。

启示

共享经济为经济外交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无不是借鉴其他学科如经济学、量子力学而得以发展的。分享经济是“互联网+”下新的经济模式,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资源匹配,整合闲置资源,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或商业模式投入到对外经济交往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重新产生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新的经济外交模式。这能为经济外交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经济能顾及中小国家的尊严与利益,也能避免援助国好大喜功致使国力衰弱。分享经济能使周边小国顺理成章地搭上大国经济发展的便车而又不失去其尊严。一般来说,周边中小国家既依靠大国发展本国经济,又不想失去太多的自主性与尊严。中小国家在对待经济援助外交时存在两种心态,一是为了短时的经济利益,由于没有真正的向心力,一旦经济援助减少就会转向别的援助国;二是对大国的经济外交保持担忧甚至抵制情绪,害怕成为援助国家的殖民地。因此大国在经济外交过程中既不能好大喜功,不顾自身国力进行经济外交援助,也不能一味地只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被援助国利益。历史上前苏联在冷战中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外交,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最终加速了国家的衰落与解体,最终这些受援助国也并不对前苏联抱有感激与向心力,中小国家为了短时的经济利益会与前苏联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旦没有这些利益后就转向别的大国。第二种情况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东南亚作为其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损害了当地的利益而出现了反日事件,同样的拉美国家因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拉美国家经济掠夺的行为而产生反美的情绪。

分享经济参与各方出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是一种自发或者半自发的符合供需关系的经济行为。将其应用于经济外交,考虑了大国的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又能顾及中小国家的经济安全与自尊心,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也避免了将投资拉动型的、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推广到中国经济外交工作中。同样能减少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受到实行新的殖民主义、破坏当地生态及攫取资源的指责。

另外,分享经济能促进更紧密程度的合作。分享经济加深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广度、深度、幅度,也可使各国人民在工作生活的各领域互相了解、认识直至理解,最终使各国朝着合作更紧密、理念更趋同一致的商事规则发展,体现了只有沟通与交流才能消除误解与分歧。

共 通

一是与合作共赢思想相吻合。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中“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反应了当时新中国希望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并将这一合作共赢的思想贯穿到整个中国对外交往特别是经济外交活动之中。不同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共赢来实现共同发展的意愿。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时提出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关系的立场主张,呼吁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与分享经济内涵相吻合,在经济外交活动中可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与共赢。

二是与“一带一路”战略契合。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世界经济迟迟不能走出衰退、各国不同程度出现发展放缓甚至衰退的背景下提出的。同时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及贸易规则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新兴大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中国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将沿线建成合作共赢之路与和平友谊之路。在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下,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分享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较好地契合起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搭建桥梁与纽带,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提供理念、思路、手段上创新与保障。

三是能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中国传统的出口模式,是以一些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为主,先由当地华商大量进口,转而进行分销,这种模式容易触碰进口国商人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加之价格低廉容易激起进口国的不满与贸易摩擦。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与进口国分享经济的网络,将商品通过分享经济C2C模式进行销售,互联网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进口国贸易摩擦,引发的反倾销阻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应会减少。

前 途

一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与周边邻国进行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的合作。我国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拥有优良的风电、太阳能发电条件,并且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推动智能电网互联互通进一步发展,运用分享经济的精神,与人口稠密且发电能力不足的南亚地区邻国加强相关技术领域的合作,在各国用电高峰与低谷之间互相协调,解决发电过剩与不足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均衡,达到节能减排与互惠互利的乘数效应,通过能源领域的合作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程度与向心力。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共享经济精神。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推动与各国人民在物质、人力、知识等多方面的资源分享,促进地区融合及区域一体化进程。我国人口众多,每天会消费大量商品,同时也会有不少商品因为个人喜好而置之高阁,如果与周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分享经济合作,将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转卖给周边有需要国家居民,必然能够达到互惠互利功效。中国可以在现有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周边人口大国印度、巴基斯坦共享的电商平台。借助与周边国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物流速度与输送能力的大幅增长,使国内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不仅能提高周边国家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能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与就业。这一前提的关键在于必须将高速公路、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好。这些基础设施就如同国内的物流行业,物流的提速是分享经济的先决条件。此外还要培育各国人民群众的分享意识。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分享经济在周边邻国生根发芽。

三是劳务分享领域先行先试。劳务分享领域相对于别的分享经济模式而言,在经济外交领域更有先行先试的便利性,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开展劳务分享。例如A国会计师可以在其最忙的时候将一部分工作通过分享网站委托给B国某一位此时比较空闲的会计师,B国会计师就会拥有一定“小时”的使用权。当B国会计师工作繁忙时,可以用这些“小时”要求别的国家的同行提供帮助。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劳务分享合作看成是民间外交经济的一种延伸,这样通过人民群众自发的交流消除国外普通百姓因为主流媒体失实报道而对中国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利益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