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方精选

2016-04-11施仁潮,黄中柱,王凤岐

保健与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鲜姜糠疹米醋

缪氏资生方慈禧健脾膏

资生丸出自明代名医缪仲淳,是用于消食健脾的调补方。明代医家王肯堂曾在《证治准绳》中介绍:“余初识缪仲淳时,见袖中出弹丸咀嚼,问之,曰:‘得之秘传,名资生丸,饥者服之饱,饱者服之饥。’”

王肯堂在一次酒足饭饱后试着服用,第二天确实一点积滞的感觉都没有。于是,他对资生丸特别信服,将它作为父亲晚年的保健用药。光绪年间,御医以此方为基础,给慈禧拟订了资生健脾膏。

原方载:光绪年三月二十三日,老佛爷资生健脾膏。党参二两,白术一两五钱(炒),广砂仁一两(小粒,研),木香一两(研),茯苓二两(研),陈皮一两二钱,柏子仁一两五钱(炒),三仙四两(炒黄),山药一两,紫姜朴一两,小枳实一两二钱(炒,研),炙甘草五钱。上药以水熬透,滤去滓,再熬浓,加炼蜜为膏,每用四钱,白术水冲服,瓷罐收盛。

点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味甘,用于补脾;砂仁、陈皮、厚朴、三仙、枳实味辛,用于调胃;更用柏子仁润下通滞,使全方能补能运,成为平和的调补脾胃良方。(施仁潮)

乙肝汤

组成: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芪20克,太子参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芍15克,板蓝根10克,柴胡6克,茯苓20克,陈皮6克,大枣3个,甘草6克,大黄3克。

功能: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滋肾补气。

用法:水煎3次,日服3次,每次150~200毫升。

主治:乙型肝炎。(黄中柱)

鲜姜浸米醋治瘊子妙方

黑龙江名医陈景河从民间得一治瘊子的妙方。其方用上好米醋100克、鲜姜50克,将鲜姜切碎,浸泡在米醋中10天即可。用脱脂棉蘸醋少许,涂抹在瘊子局部,日擦洗2次,7日后,瘊子即见萎缩,逐渐缩小,以至消失。如能察知母瘊(即第一个生长出来的,个大,表面粗糙,顶部开花,呈絮珠状,此为母瘊),用此醋擦之,至母瘊消失,其他瘊子也能自然消失。

瘊子是皮肤病的一种,古称“疣瘊”,多因风邪搏于皮肤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米醋配生姜透表发邪,有辛开酸软之功。陈老用之多年,鲜有不效者。

点评:上方为黑龙江名医陈景河的经验方。瘊子是民间称呼,西医称作“疣”,这里指的当为“寻常疣”。鲜姜浸米醋外擦除瘊子的方法,“辛开酸软”,是根植于中医传统治则的。这种透发表邪的方法,属于中医治法里的“汗法”,“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王凤岐)

黄精四草汤

组成:黄精2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豨莶草15克。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主治:眩晕、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高血压病)。

点评:本方药少功著,验之临床多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益母草、车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故又可通过利尿而降压。(董建华)

治玫瑰糠疹方

五加皮、大腹皮、浮萍、桑白皮、丹皮、白鲜皮各12克,地骨皮、茯苓皮、扁豆各15克,当归、陈皮、蝉蜕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治玫瑰糠疹。

点评:玫瑰糠疹是一种轻度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病毒、细菌感染以及过敏等因素有关,有自愈倾向。目前,中医治疗多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等方法为主。此方似以“五皮散”(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姜皮)为基本方,加上疏风透疹的浮萍、蝉衣,活血消斑的当归、丹皮等药而成,应该有利水祛风消斑的功能,玫瑰糠疹属于水湿脾虚型的患者可以应用。此外,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无须拘泥于一方,对于伴有其他症状的患者可酌情调整用药。(李斌)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均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猜你喜欢

鲜姜糠疹米醋
鲜姜暖啤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闫学文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苔藓样糠疹经验
1MCP处理对低温贮藏鲜姜品质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米醋及米醋饮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米醋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鲜姜泡菜香滋暖
食欲差试试吃点生姜
米醋热敷治落枕
蒙药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