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2016-04-11孙洋王瑞阳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阳虚证型气虚

孙洋 王瑞阳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孙洋 王瑞阳*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证候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证候分布规律、临床动态分期3个方面对慢性心衰的证候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的综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候 辨证分型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且病程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种病症的病死率高达31%,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归纳了近些年来医学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研究,对其进行综述。本文主要分析中医对心力衰竭证候研究的进展,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机制对证候的辨证分型

祖国医学将慢性心力衰竭归为:“水肿”和“喘证”以及“心悸”等症状,其发病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身体本虚标实,本虚在临床中主要是指气虚和阳虚两种情况,标实主要是指痰饮和血瘀以及水湿,其患病位置主要在心、脏等。病理特征主要是由于虚实夹杂和标本俱病等,而疾病的病理的基础主要是患者的心气虚,其病理产物乃痰饮和水湿。根据段文慧[2]等文献报道表明,心衰病机具有虚标实的特征,在临床中主要分为:(1)气虚和血瘀水停证;(2)气阴和两虚心血瘀阻证;(3)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等3个证型。刘恩隆[3]考虑为6型,分别是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杨海燕等[4]认为心衰的病理变化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分为5型: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心肾不交、气阴两虚,脾胃气虚、痰瘀互结,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肾阳虚、水瘀互结。

2 利用证候分布的规律进行辨证分型

近年来,虽开展了很多关于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汪再舫[5]通过对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辨证,发现气虚痰湿为本病基本病理因素,其中气虚痰瘀为左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水结为右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痰瘀寒凝为全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寒凝内生为心衰的危重证型。林晓忠等对404例心衰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得出结论,心衰的证型分布为:气虚痰阻血瘀占半数;气阴两虚、痰浊瘀阻,心阳不振、痰瘀阻络,阳虚水泛3个证型共占半数。陈婵等对心衰证候与性别关系进行临床调研,发现气虚证、阴阳虚证发病概率高,且两者多发于女性患者。李健等对168例心衰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定位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型:气虚痰瘀、阳虚痰瘀以及阳虚水泛,统计分析后发现心衰患者气虚时心功能分级低于阳虚时心功能分级,以气虚为主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基本为Ⅱ级或Ⅲ级,而以阳虚为主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大部分高于Ⅲ级。

3 依据临床动态分期对证候进行辨证分型

慢性心力衰竭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根据各期中医的临床特征与其病程的发展等进行联合观察,这就不难发现,该疾病在中医证候上的时效性、动态演变等规律。

经过临床研究表明,我国的专家主要将慢性心衰的病程分为两种:一是加重期;二是缓解期,加重期以标实为主,证型多为寒瘀水结证、热瘀水结证;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证型多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从心衰各期不同的中医辨证施护方面着手研究,将本病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多出现心阳暴脱证、水饮凌心证,稳定期常见的病症则有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证以及气阴两虚证等。国内专家将慢性心衰主要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这三期,其中早期特征主要以气虚血瘀证为主,而中期则多见气阴两虚和血瘀证,晚期则以阳虚水泛证为主要特征。结合上述医家观点,鄙人认为心衰早期心功能受损的程度比较轻,临床表现:患者的心室形态学有所变化,中医证型目前还处于气虚和阴虚等环节,在临床中的治疗主要以益气养阴等方法为主,促使患者的心室重构,得到有效抑制。心衰中晚期,心脏器质性病变明显,极大地损害了收缩功能,使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可能出现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症状,若遇此症状,应及时通过温阳药物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因素。

4 问题及展望

综上可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研究对于心衰的诊疗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并对中医药在防治心衰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研究方法欠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所以我们今后应实行全方位和立体化以及多层次的规范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资料收集,依据病、证以及治等中医原则,慢慢形成一种规范而有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诊疗标准,从而使得慢性心衰的中医证候研究更加贴切实际与科学,促进中医药在诊疗慢性心衰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王雅君,刘春玲.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1):87-90.

[2]段文慧,郑思道,苗阳,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5):511-513.

[3]刘恩隆.心衰的中医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0(20):371-372.

[4]杨海燕,张晓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防治[J].河南中医,2013(9):1474-1475.

[5]汪再舫.心力衰竭140例中医证候特点的观察研究[J].江苏中医,1996(11):44-45.

R259

A

1674-2060(2016)02-0311-01

孙洋(199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方向。

王瑞阳(1989—),男,河南开封人,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内分泌方向。

猜你喜欢

阳虚证型气虚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