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激趣需要变换角色

2016-04-11钱惠强

初中生世界 2016年4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同学

■钱惠强

作文激趣需要变换角色

■钱惠强

学生怕写作的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缺少作文激励机制。写作教学实践证明,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分享习作的推动者、讲评习作的激励者、修改习作的教练员,创新作文评价方式,长善救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学生的灵魂,不断激励学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路径。

激励方法教学实践转变角色尊重主体创新讲评作文激趣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头疼作文教学,几乎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症结。孟子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实,作文的问题主要不在学生身上,在于语文老师不了解学生需求,不了解写作主体的感受,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我结合多年来的写作教学实践经验,注重变换老师角色,尊重写作主体,在创新讲评作文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劳动,做忠实的阅读者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需要尊重。作文是一种脑力劳动,学生绞尽脑汁,完成了一篇作文,这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客观评判。那么,老师放下手中的事务,认认真真阅读学生的习作,就是对学生劳动的一种尊重。所以,书面的批阅是必不可少的。老师通过对全班学生习作的批阅,可以整体上了解到此次作文的优劣情况,制定讲评作文的教案,为下一步分享习作和讲评习作创造条件。

二、创设氛围,做分享习作的推动者

如果说批阅学生的习作是一种尊重,那么事实上,部分学生并不在乎作文批阅,老师的评语也只是一扫而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学作文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作文评价权主要由老师一人把持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大胆改革评价方式,创设分享习作交流机制。按照轮流交换、突出平等的原则进行分享。每次作文,我在认真批阅以后,会选出5位学生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回家修改打印好,附上姓名,然后交给老师付印,确保学生人手一份。这一段一句的打字过程也就是孩子重新遣词造句,认真阅读修改自己文章的过程。我在作文讲评课之前,会提前一天将印好的作文讲义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阅读讲评的准备时。当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作文讲义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室里总会出现“生机勃勃”的状态,学生们也会议论纷纷,好奇谁的大名将会出现在讲义上。作文讲评课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学生重视作文、希望写好作文的氛围已经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重视作文、喜欢写作,那是早晚的事。

三、长善救失,做讲评习作的激励者

作文讲义下发,并不意味着此次作文分享交流已经结束。这时,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地上好作文讲评课。这堂作文讲评课并非为了对学生分享的作文进行抽丝剥茧式的细致分析,而是全班学生和老师对这5篇作文作正面评价和激励。其实,学生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就是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正面的肯定和评价,破罐子破摔,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是从环境氛围中产生的,是从周围人对他的尊重、赞美、鼓励中激发而来的,是在不断进步中加强的。《学记》中讲得好,“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语文老师要懂得教育规律,对青少年要“立其志、长其善、鼓其气”。一般来讲,作文讲评课操作上主要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作文,之后围绕下面几个问题,促使学生对每篇作文展开思考和评价。

(1)某同学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个故事与题目要求是否紧密联系?

(3)人、事和景、景和情、事和理的有机融合,是评判一篇文章的重要依据。你最欣赏的这篇作文的优点是什么?请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结合你的观点举例说明。

老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发言作适当的点评,也及时穿插自己的观点,对学生习作的中心、语言、情感、景物、结构等作一些分析,甚至对作者思想人品进行“点赞”。如我在讲评作文《日子里的诗意》的时候,在引导学生对故事、人物、细节等方面作了一番分析之后,我还大声朗读习作中或优美或思想深刻的句子。最后,我总结性地指出,小作者张忠锐同学把目光投向最容易被忽视的农村生活,关注到了自己的家乡。文章语言一如农民的朴实无华,但是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他对爷爷奶奶的无限依恋、无限敬爱,如结尾处:“我时常喜欢与爷爷奶奶聊天,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在田地间行走,我的心头会涌现出一种情愫,那是幸福,是温暖……这就是诗意的生活吧。”文字写出对亲情的珍视,对平凡生活、对幸福的深刻理解。这是一个孝亲尊老的好孩子!我的这番话,发自内心,显得情深义重。教室里静悄悄的,似有强烈的共鸣,学生的目光转投到张忠锐同学的身上,平日里作文并不突出的他显得异常激动,脸色微微泛红,专注的目光中透出无穷的力量。

我认为,作文讲评不是就事论事、就文论文,作文讲评如果停留于此,充其量只是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真正的作文讲评,应该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思想和灵魂,与作者心与心地交流和对话。

四、学而时习,做修改习作的教练员

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正的快乐不仅仅是观摩之乐,更是实践之乐。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通过反复练习,真正做到得心应手的时候,成长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所以,作文讲评之后,老师要抓住契机,趁热打铁,让全体同学再次修改作文,美观誊写一遍以后上交。“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老师进行二次批阅,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必要的时候,老师充当教练员,在关键时刻对规范动作进行展示,写下水作文。例如,我为了让学生学会写游记,就写了一篇《清丽安吉》印发给全班学生;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人,我甚至把写给父亲的诗《背影》与学生分享。身教重于言教,我的下水写作,如一石投水,激起千层浪,学生习作的热情被老师点燃了。

综上所述,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创新作文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路径。我连续4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近3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由于体现了“三个充分”,我所带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中考语文成绩也不断进步。主要是由于:

1.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写作主体性。

由于改革了作文评价,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师生多元评价,使得学生的作文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正面评价,这股正面评价的力量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极大满足,从而激发了他原始的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就能逐渐消除对作文的畏惧之感。同时,注重延长作文评价的时间,拓宽作文教学的空间。老师初评之后,还要找分享的学生面谈,让他们回家去修改打字,事后还要花整整45分钟来讲评,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就从课内向课外有效延伸。课上,注意调动学生来发言评价,扩大了学生在作文讲评中的话语权,激发了全班学生参与作文讲评活动的积极性,使得作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学生对作文的重视度空前提高。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记》上说:“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意思是说,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跑,跟着学习。学生在作文上出现畏难情绪,不是因为天生不会,而是缺少学习的引路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身边5位学生进行作文分享,其实就是起到了领跑的作用,让其他学生跟在车后面,慢慢地跑,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学生就知道作文应该怎么写了。

3.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分享是最大的快乐。能把自己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且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激励。同时,分享对象也不局限于几个人,而是人人要求分享,采用轮换交流分享的原则,没有分别之心,这就体现了一种平等,让作文水平不够好的同学和畏惧作文的同学多了一份自信。以前,老师们总喜欢从网上或者作文书上选择范文印发给同学看,但效果欠佳,因为范文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没有亲近之感,不容易产生共鸣。自从选了身边同学的习作之后,学生一下子有了亲切感,反而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后还津津乐道。一年下来,每人有3~4次的展示机会,学生得到分享的机会,都非常高兴,还乐此不疲,这极大地促使他们认真写作文,精益求精。有时,还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年级分享,让全体同学在相互观摩中增强自信,相互借鉴学习,不断提升作文水平。学期结束后,我将学生的习作精选出来,向学校文学社推荐投稿,在学校微信订阅号中展示,既让家长看到优秀的习作,也成为学校的一张对外名片。同时,我们也选送一批习作到市级优秀作文库,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形成正面推动,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为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习作展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