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教学的特色学校建设
2016-04-11秦曙钟
■秦曙钟
依托学科教学的特色学校建设
■秦曙钟
2004年,我和孙俊臣校长相识于无锡,他的热情、乐学、好思、善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3年11月,我接到孙校长电话,他告诉我调到顺河初中当校长了。我知道顺河位于丰县北端,紧邻山东鱼台。此后多次电话交流,我了解到关于该校更多一些情况: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学生生源暴涨,加之中老年教师比例偏高且学科结构极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一直在中低位徘徊。
为了改变学校面貌,孙校长带领顺河初中一班人,对学校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未来发展做了科学的定位与规划,确立了“依托历史学科课程建设,带动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认真制定了《依托历史学科的三级跳,实现学校发展的大跨越》计划书,明确了项目规划,确定了实施蓝图,构建了工程愿景。接着就是全方位地稳步推进:把项目实施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多途径培训教师,转变理念,提升能力,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项目实施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结合起来,依托“学讲计划”,优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项目实施与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创造物化的教学环境,以学科情境营造学科氛围,让整个校园与学科内涵融为一体;把项目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丰富了历史教学的素材,促进了教师教研的深化,提升了师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把项目实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解决了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项目实施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网络知识的普及,微课程的制作和推广,提升了教学品位。
在不到3年的短时间里,顺河初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论是广场、围墙、道路两侧,还是教室、陈列馆,每一片园地都成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徜徉校园,处处可鉴历史之美;校本读本的编辑完成,既促使教师开发出了全新的课程,又促进了学校社团的发展和各学科兴趣小组的衍生;古装体验课和文物展示课,更是给予了学生直观生动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围绕历史学科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大见成效,带动了全校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积极互动的良好态势,学生的学习水平稳步提升,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成绩跻身全县前列,初步实现了“小学科先行,大学科跟进”的目标。成功的体验,让顺河初中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归属感、荣誉感得到了增强。
顺河初中依托历史学科进行课程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广大农村初中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它至少给出了3点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是创建特色学校要依靠一支有责任担当、有进取精神、有创新意识的队伍。孙校长带领他的团队就是凭着这样一种担当,改变了他们的学校。
二是创建特色学校要有一个抓手。顺河初中对自己的学校是做过客观分析的,他们选择历史学科作为抓手,精心打造校园文化,体现的是扬长避短的智慧,让可能变成现实。
三是创建特色学校要善于抓住机会并精心设计推进策略。顺河初中抓住省教育厅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这一契机,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通过了项目评估,得到了财政资金的支持。学校按照以“小科”促“大科”的基本策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实现了特色发展。
看到顺河初中的变化,我由衷地为孙俊臣校长点赞,为顺河初中点赞。
(作者为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