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推进,让语文能力悄然生长
——以《梅雨》为例谈“语用”阅读教学

2016-04-11潘伟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梅雨景物形式

□潘伟伟

螺旋推进,让语文能力悄然生长
——以《梅雨》为例谈“语用”阅读教学

□潘伟伟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关注“语用”,通过“举一”让学生“走个来回,感知语言形式”,通过“反三”“由扶到放,深化语言形式”,再到“创造”“由悟到仿,运用语言形式”,进行循序渐进、螺旋推进式的“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的生长、能力的提升。

螺旋推进 语用 语文能力

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实践中的判断、感悟和体验,有赖于借鉴他人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现结合《梅雨》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借助文本中典型的言语范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梅雨》是一篇散文。作者借梅雨这一独特的气候现象,多角度、多视点地为读者展示了他所看到的梅雨天气中的一景一物。透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让人感觉到梅雨带给作者的烦闷。仔细研读文章,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描写这些景、物时,作者通过不断反复的描写,强调出梅雨天气的潮湿,传达出作者的不喜与烦闷,而这种表现手法却是学生不易觉察和发现的。

如何以这篇课文为例,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表达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将这种对文字的敏感力内化,从而获得语言的生长、能力的提升?

一、举一:走个来回,感知语言形式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要想课堂教学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找准有效的切入点。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后,我们找到了“言意兼得”教学的最佳原点——对屋子里器物的描写,以这一自然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处反复咀嚼、驻足流连,悄无声息地把文本中的言意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1】

师:有句话叫作“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描写梅雨时节的景物,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怎样的情绪呢?我们先走进屋里去看看。

(出示语段,师范读:屋子里墙也出汗,础石也出汗;桌沿、凳面都湿漉漉的,触着手,又腻又粘。书架上的书籍,上月刚刚拂拭过,今天抽出一册来看看,面上已经斑斑点点,生了白霉。)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当时的心情非常沉闷。

……

师:为什么这段文字会给你们这样的感受?仔细默读这段话,找找哪些景物给你传达了这样的感受。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生:我从“全身”“ 筋骨弛懈”“不很爽快”等词中感受到作者此时的不舒服。

师:你是抓住了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他的不舒服。

生:墙和础石是不会出汗的,但作者却说它们出汗了。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表达梅雨带给他的烦躁,因为每次我出汗就感觉浑身黏糊糊的,特别想冲个澡,爽快爽快。

(指导学生随机朗读)

……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段文字没有写一个“烦”字,却给你传递了这样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作者是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和想到的都写出来了,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师:说得好,你是从作者不同角度的描写感受到他的心情“烦闷”。

生:作者是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写的。

师:“借物喻人”不一定准确,确切地说,就是通过当时的景象来写。是不是这样?

……

师小结:是呀,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多个角度、反复地写出这种潮湿的现象,强调了当时烦闷的感受。

(师生引读这一自然段)

教学片段1中,教师让学生先从自主感悟作者的情感入手,初步触摸作者的情思,然后引导学生沉入课文,在语文味特别浓厚的语言现象处潜心品味,品读语言文字传递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关键还是要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妙。因此在品读赏析后,教师由意及言,引领学生了解语文最为本质的东西,发现文章个性化的表达,即从不同角度、反复地写湿气重,呈现出烦闷的情绪。整个教学环节,从语言文字到领悟作者情感,再由情感内容到探索表达形式,让学生不仅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明白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教学层层推进,由表及里,言意兼得,让学生在悟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受到人文熏陶。这是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也是语用学习的必经之路。

二、反三:由扶到放,深化语言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阅读技能的掌握是要靠举一反三“练”成的。要让学生练成阅读技能,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在新的环节中不断检验、巩固甚至提升,从而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大家细细地默读“院里”和“野外”这两个场景,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多角度反复地写景物,来传达这种感受的。请你找一找,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檐溜一滴一滴的,挂在檐头颤动,一会儿,这边落下一滴来;一会儿,那边又落下一滴来。”我从两个“一会儿”“这边……那边……”中感受到作者反复描写梅雨水气重,一切都是湿漉漉的。作者被这潮湿的梅雨扰得只能无聊地数雨滴了。(生读句子)

师:我们来读一下,这样反复地写水滴,是不是传递了这样的感受。(师生合作读句子)

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吗?(学生继续交流自己的感悟,师点拨引导,随机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师:你们能否学着作者反复表达的方式,来说一说动物、植物也因为这梅雨而感到不喜或烦闷?

(出示:墙上的青苔,分外鲜绿,许多蜗牛满墙爬,这边 ,那边 。花坛里的各种草花……都歪歪斜斜偃卧着,这株 ,那株 ,看去怪可怜的。)

……

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以屋子里的器物为载体,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充分研磨,在此又以院子里、野外的景物为着力点,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由扶到放,对文中“反复”这一语言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对反复描写所传递的烦闷情绪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与了解,进一步深化对语言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从文本中找到合适的情境,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把学到的语言范式——“反复表达”转化为积极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让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同步推进。

三、创造:由悟到仿,运用语言形式

李维鼎先生在《语文言意论》一文中指出: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活动中去实施。换言之,“语言”的学习必须在“言语”中开展。王崧舟老师认为,完整的阅读能满足于感受,止步于分析,也不能仅仅囿于积累的屏障,更重要的是迁移,引导学生将感悟的文本秘妙转化为一种可以运用的语言能力。然而,习得了语言形式,感悟到了语言表达的精妙,并不说明学生就能自如地表达。因此,在重视语言形式迁移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要表达的情感,让仿写内容贴近学生的内心和生活。“情蓄辞发”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教学片段3】

师:最近这一个星期,这雨也不见停,你能不能仿照文中的写法,通过雨中校园里的景物,或听到的,或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也来表达一种情绪?

师:老师给大家起个头——今天还是下雨……要通过反复的写法,运用寓情于景的方法来写。(生自由表达,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看看,她是不是从多个角度来写景物,还适时地插入反复描写来表达这种情绪的?

生1:今天还是下雨,前天下雨,昨天下雨,今天也下雨。雨点无情地落下来,落在树上,落在屋上,落在草坪上,噼里啪啦的,落在荷花池里,这边一滴,那边一滴,一圈圈的涟漪漾起来,交织到一起……

师:这几个“落”字,落下来的分明是自己的一种心情。妙!

生2:今天还是下雨,下雨、下雨,不停地下雨。

师:“下雨、下雨,不停地下雨”,重复的这些词,在你心中产生一种别样的情绪。

生2:连荷花池里的水都快没上来了,荷叶在风中微微战栗。“童心自由”旁的桂花树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走在草坪上,一会儿“嗞——”的一声喷出水来,一会儿又“嗞——”的一声喷出水来。摸在全是水的栏杆上,这“哗哗”的水声,无情落在走廊的地板上,这雨何时才能停呀!

师:好一个“这雨何时才能停呀!”既有触觉又有声音,还有自己摸上去的感受,很有现场感。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寓情于景”是写景类散文共同的表达特点。在文本学习后,学生对这一种写作方法已了然于胸。于是课堂上,教师以“雨天校园景物,表达某种心情”为训练点,在生活与练笔间架起一座相互融通的桥梁,实现了语言、方法的巧妙迁移。这样的迁移真正做到让学生有话可练,有情可抒,实现了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比翼齐飞,形式与情感的有机融合。

其实,人教版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逐层推进、逐步提升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都采用了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教学时可以以“漓江的水”为切入点,以“桂林的山”为着眼点,感知、深化这一表达形式,最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来表达所见到的景物;又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教学,可以采用“选择丧子之痛—立足抉择之痛—补白一夜之痛”的教学过程,学习抓言行、神态等“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再如在教学《麦哨》《小桥流水人家》《生命生命》《再见了,亲人》《卡罗纳》等课文时,都可以遵循这样的教学规律。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锁定“语用”这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使教学呈现出“举一—反三—创造”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态势,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结构清晰,充满张力。这样的教学,充分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层层深入来构建学习活动的过程,有效达成了学习的目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定会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语用”教学中无息扎根,悄然生长!

[1]林春曹.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J].语文教学通讯,2011(10).

[2]陈燕.以“学习活动”为主线推进阅读教学过程的展开[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5).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小学 317502)

猜你喜欢

梅雨景物形式
《梅雨潮信》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梅雨时节唱江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