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与角色定位
2016-04-11王帅
王 帅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与角色定位
王 帅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传统教育中,师教生学使得师生关系成为一种知识传授关系,师生分别充当着知识传授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与此不同,现代继续教育培训注重学员的自主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对于继续教育培训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探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特点出发,研究了继续教育培训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并对新型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建议。
师生关系;教师;教师角色;继续教育
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是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活动使得师生关系成为一种知识传授关系。与此不同,现代继续教育培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建构,由此,继续教育培训需要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角色定位。
1 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
继续教育培训中新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教育中教师施教者与学生受教者之间机械的知识传授关系。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1 平等交流
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学员也不再仅仅是接受者的角色。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成为继续教育培训中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平等交流之所以成为主要特征,一方面是由于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师生双方拥有独特的知识与经验,使得教师与学员在具体教育场景中的角色边界变得模糊,各自的角色呈现出动态的发展,师生之间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逐渐转变为动态的“互教互学”关系。学员具有的超越性有可能使其从形式上的“受教育者”变为实际上的“教育者”。“互教互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交流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劣构性使得单凭教师个体的知识与经验难以面对和解决。而通过师生群体的智慧,通过基于平等交流的师生对话和相互合作,这种挑战完全有可能转化为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
师生平等交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言语交流层面的平等,二是精神层面的平等。较之前者,后者更为重要,平等交流强调对个体人格的尊重,凸显双方的精神沟通与彼此理解。
1.2 相互包容
继续教育培训的师生关系充满了相互包容。在继续教育培训教学中,由于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存在多种理解和多种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方式与解决方案,因此,只要个体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出有说服力的答案,都意味着实际问题的成功解决。基于此,实际问题有效解决的关键在于个体间的彼此尊重和相互包容,因为只有充分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包容个体的独特性,才能激发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达“千奇百怪”的想法,从而积聚群体的智慧。
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之所以提倡相互包容,原因有二:其一,个体间的认识存在差异性,由于各自不同的知识与经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存在着这种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常常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其二,除了认识存在差异性外,真理也具有多重性,正是基于真理的多重性与认识的差异性的考虑,继续教育培训主张师生先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分析问题成因、寻求各自解决方案,然后再通过平等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优良方案;正是个体间的差异性和真理的多重性,使得继续教育培训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要做到相互包容,一是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观点与立场;二是从对方的角度反思、修正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与立场,才能引发师生双方的相互包容。
1.3 双向分享
双向分享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分享对方的知识与经验。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员能力,同时分享学员的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学员在教学活动中学有所获,同时展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双向分享是对传统师生关系演绎结果的极大超越。在传统教育中,师生角色径渭分明——师教生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而在继续教育培训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已不再是纯粹的教师,学员也不再是纯粹的学员,教师与学员都有可能成为学员,也都有可能成为教师,也就是说,学员教师与教师学员皆有可能存在。这种动态发展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员都能够在教学活动的探究中相互分享与自我完善。因此,继续教育培训中师生关系的演绎结果不仅是使学员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也能使教师获得学员的经验,完善自我。
2 继续教育培训中学员的角色定位
继续教育培训中“平等交流、尊重个性和双向分享”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具备与之相对应的师生角色。由于教师角色源于学生角色,因而本文先阐释学生角色,再论述与之相匹配的教师角色。
2.1 参与者
参与者是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角色,也是最基本的角色。只有充分参与,才有可能置身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历程,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追踪问题发展的脉络、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从而拥有自己的立场与想法。
参与者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亲历,即亲身经历和感知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二是领悟,即在亲历和感知实际问题解决过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实际问题及其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审视。
2.2 质疑者
质疑者是学员角色中的中继角色。正是因为学员对实际问题发生、发展及解决过程中种种疑难问题的质疑,才能使其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得到释疑,从而更为深入地研究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质疑者的任务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倾听,即听出说话者话语中的含义,把握其释疑中的要义,甚至辨析出其话外之音。其次是提问,即提出自己的疑问,阐明自己的想法,并说明这些想法的产生理由和支撑依据。
2.3 建构者
建构者是学员角色中的决定性角色。无论是参与者的角色,还是质疑者的角色,最终目标都是让学员完成建构者的角色。也就是说,学员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参与和质疑,都是指向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进而实现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提升。
建构者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即在揭示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明确调用哪些知识能够解决问题。二是重构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即在明确调用哪些知识的基础上,活化已有知识,使之与所学的新知识发生关联和融合,重构为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特定知识。三是运用重构的特定知识,即将重构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新知识得以转化与应用。这样,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一个富有活力的新的知识体系就建构出来了。
3 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源于学生角色,与学员参与者、质疑者和建构者的角色相对应,教师需要承担合作者、释疑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3.1 合作者
与学员参与者的角色相对应,教师需要承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员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与学员共同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有助于使学员体会到教师的亲切感,从而消除师与生的距离感,促进学员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员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困惑或疑难,便于教师更好地发挥释疑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2 释疑者
与学员质疑者的角色相对应,教师需要承担释疑者的角色——帮助学员走出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困惑或疑难,进而使学员的学习达到 “反思”与“领悟”的高层境界。教师的释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员答案,因为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师并不一定知道答案,并且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的释疑是为质疑者提供解疑的思路,更准确地说,教师释疑者的角色是为学员搭建一个深化对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思考平台,引发学员对问题解决的领悟与共鸣,从而不断反思自己、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3.3 促进者
与学员建构者的角色相对应,教师需要承担促进者的角色——充分调用学员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促进学员有效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为使学员能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参与到学习建构中来,教师应通过言语、表情、姿势等方式促进学员投入到自己的建构活动中。
3.4 关于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角色的再思考:引导者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传道和授业。对于继续教育培训而言,因培训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所以这种定位显得不尽完善。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对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和角色定位给予了全新的诠释,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处在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性加工,建立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不再被看成是“知识的授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然而,建构主义理论在重视学生的“学”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忽视教师的“导”,其视阈下的教学,优点是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缺点则是忽视教师“向导”作用的发挥。
实际上,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在承担着合作者、释疑者、促进者角色的同时,更为重要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首先,对应于学员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在承担着合作者角色的同时还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在与学员进行合作共同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时,同时也是一个引导者,只不过他的引导可能潜藏于自己的观点阐述与思想表达中,也可能内隐于与学员的合作与交流中。
其次,对应于学员质疑者的角色,教师在承担释疑者角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如前所述,教师对学员质疑的释疑并不仅仅是为学员提供答案,而是具有强烈的导向性,这种导向性突出表现在对学员的引导上。因为对教师而言,释疑的目的并不在于让他们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在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对话中善于倾听,在倾听中善于汲取别人的有益成分,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修正,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对应于学员建构者的角色,教师在承担促进者角色的同时也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因为仅凭学员的已有学识与主观努力难以有效活化问题解决中所需的知识,更难以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员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甚至也认为学员应在失败中成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反,教师的恰当指导对于学员的知识建构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现代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师生关系与角色定位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超越,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给学习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现代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深化继续教育培训改革,提升继续教育培训品质,追求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1]武存生,夏雅君. 成人教育个性化培养中师生关系的新理念[J]. 中国成人教育, 2003, 08:27-28.
[2]何发兵. 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特点及新型关系建立原则[J]. 中国成人教育, 1999, 12:20.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heir Respective Rol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Wang Shuai (SINOPEC Management Institute, Beijing 100012, China)
In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thus teachers are the sender of knowledge while students are the receiver. By contrast, moder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ays emphasis on the independent knowledge building of trainees. This new typ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leads to a radical change in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paper start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t then examines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is type of training and offers a few new thoughts on the roles of teachers under the new training mod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ers, roles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6-5-10。
王帅(1979—),男,黑龙江省大庆人。毕业于美国雷鸟大学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硕士。讲师,现就职于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电子邮箱:wangsh.glgy@sinop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