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实施
2016-04-11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吴村镇中心小学林永炎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吴村镇中心小学 林永炎
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实施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吴村镇中心小学 林永炎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探究学习具体来说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手段,在学生充分经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等活动中,获得新知并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探究学习”的理想效果呢?
一、确立好探究的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何况探究学习有“研究”这一特点,更是对探究的内容有特殊的要求,不是什么内容都要探究的。
就知识的难易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够,这样不但探究不出结果,还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和兴趣,起到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知识太简单就没有探究的价值,就会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随意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搞东西等。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吃,而不是不跳就可以摘到,也不是使劲跳也摘不到。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或是通过学生个人能力不能探索出的知识点作为探究的内容。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足以引发探究但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人尝到成功果实的问题,是实施探究学习的前提。
二、把握好探究的契机
时机决定了一件事的成功与否。探究学习同样讲求把握时机。什么时候开展探究学习不是随意而为之的事,必须是老师在深入研究了教材,分析了本班学生实际后做出的系统的、周密的、有计划的决定。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在学生的疑难处、问题的关键处、知识的转换处组织学生探究。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的教学时,我并没有把周长这一抽象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设计了摸一周、描一周、想一周、找物体表面图形的一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最后得出“周长就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我相信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课堂上出示的那几个图形的周长的印象,而是对于任何图形周长的深刻理解。
当然课堂上生成的突发事件是我们课前预设所不能完全预料的。有时课前预设要使探究学习能突破难点,对学生而言没有困难,这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开展探究学习。有时课前预设不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临时调整,设计并开展一个探究学习以突破知识的难点。
此外,探究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毕竟课堂的40分钟相较于学生的课外时间来说只占了极少的部分,如果把课余时间很好地利用起来,设计并开展一些探究学习,那对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将大有裨益,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主题作业,如与课内有关的资料的收集查阅、调查访问、体验活动等。将课内的探究学习与课外的主题探究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很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讲究探究的方法
1.创设探究情景,生发探究之根
探究情景是与学习相关的背景或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探究环境。利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探究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一般运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情景:一是创设趣味性问题的情境,将竞赛、故事、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产生高度快乐的体验。二是创设开放性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多种思考,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一次一次的碰撞中发现真理。三是通过课件、录音机、幻灯等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对要探究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探究中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和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更快速地探究出结果。四是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动手实验探索新知,这一情景在“认识图形”版块的教学中常常用到。
2.开展实践活动,萌发探究之苗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体会探索求知的乐趣,我们老师是不是廉价地挂在嘴边又常轻易地抛在脑后呢?这是我们每位老师值得反思的问题。现代的教育理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也不是用眼去看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保证学生探究的时机和空间,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课堂应像一个知识信息的“超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3.整理交流信息,结出探究之果
整理交流信息是探究活动的尾声,同时也深化了探究活动,是生成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老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因为在这个阶段是学生信息的互换时期,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内容上要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民主性。其次,交流的信息要围绕重点,抓住关键,言之有物。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现问题,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好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摩擦出“创新”的火花,并能结出探究的成功果实。
探究性学习是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它的有效开展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益,而且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