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6-04-11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张顺军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 张顺军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 张顺军
新课程要求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这会不会使我们的教育从一个束缚的极端滑向另一个自由主义的极端呢?本文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活动,从科学探究的目标、探究的方式及探究活动的本身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探究目标;探究方式;探究活动
新课标一出台就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它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的是一场思想的洗礼。但这会不会使我们的教育从一个束缚的极端滑向另一个自由主义的极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理解科学探究的目标呢?怎样来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泥?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应注意些什么?又如何体现探究的层次呢?这些都值得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深思,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对探究目标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目标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勾画了高中数学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
然而探究式学习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个是对探究的泛化,另一个是对探究的神化。前者就是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还冠以自由探究的名称。后者则把从问题的提出到结论的得出每一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探究。这些理解都背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意义。
科学探究强调了能力、态度、体验,淡化了知识,因而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出现了“重能力、轻知识”“重过程,轻结论”的现象。我们在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时,也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固然重要,它让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构建,可长期探究却得不到结果,将使孩子们不仅丧失学习的兴趣,也失去成功的体验。同样,能力不论作为探究的方法或技能,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可我们不能抛开知识单独来教能力,不通过具体事物的操作,能力又从何体现?在我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时,并不等于不要得出结果;在我们强调学习数学方法时,也不是放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所谓的“重”和“轻”,只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把以前过分强调的纠正过来,把丢掉的拾起来。
二、对探究方式的思考
数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因此有的教师把它当成了一把万能钥匙,教什么课都来套用这一方式,仿佛只要戴上“探究”这顶帽子,既时髦,又真理。探究是不是一把能打开所有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呢?教师在教学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探究不能单一化、模式化,而应多样化
可以说一定的模式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思路,但单一的教学模式对科学探究而言是具有危害性的,它使得科学探究流于形式,反过来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机械化运作。因而科学探究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不仅如此,我们更要把科学探究上升到一种科学精神的学习,一种反思的、批判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同一内容、同一时间内教学的多样性,在同一堂课中可以让学生在“做”中探究其中的奥秘,或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再让学生寻求其中的原因,立足发现问题的“发现型探究”也可以。在强调数学学习以探究为主时,我们也不要全盘否定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科学探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在整个数学教育中,教师要以探究为核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
2.探究的方式应注意有效性,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学生亲历的事物中、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数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一种主要做法,但强调探究为核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以一种方式来教学。牛顿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什么都凭自己去探究,相信科学的发展不会日新月异。对于教学而言也同样如此,各种不同的科学学习策略或模式都有其长处与弱点,哪些是通过探究的方法对学生有锻炼、有收获、有提高的,哪些是不值得去探究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其方式的有效性。
探究方式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的,有效性有时要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多样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使探究方式更加有效。
三、对探究活动自身的思考
1.探究活动训练要有侧重点,不能大而全
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反映在他们的经历、思维上都有不足,因此对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我们没有必要像科学研究那样严格要求,只要给学生的探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尽力了,能达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不要因为是科学探究而对学生要求过高。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中注意角色的转换,改变原来“教师唱主角、设圈套”的角色,而应是一种引导、帮助、协助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的角色。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的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3.教师对教材的设计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的行为与探究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对传统教育而言,教师不仅是教教材的教书匠,而应当是灵活使用教材的教育者,更或是教材的设计者,因此我们可以对教材重新设计,同时,更应该注重校本教程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在我们学习科学探究的理念时需认识到:学习科学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教师要把握其精神,使数学课堂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