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阅读伴我们一路前行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
2016-04-11江苏省海门市六匡中心小学
江苏省海门市六匡中心小学 徐 锋
让数学阅读伴我们一路前行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
江苏省海门市六匡中心小学 徐 锋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素养,它不仅可以服务于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的提升,还可以服务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升阅读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需要慢慢渗透的一项隐性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用心去慢慢达成。
阅读;生活;兴趣;方向;效率;思维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对阅读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阅读只是存在于语文教学中,而忽略其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学教学中,认为数学没有任何阅读的必要。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生活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生活阅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发现阅读信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有关运算的知识内容后,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再直接让学生做练习,而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从生活的角度探索阅读数学。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感冒药的包装,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其中的说明,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数学信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教师的任务充分调动起来,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中。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写着一次1到2粒,一日3次,而且,其中每粒感冒药中含有15毫克咖啡因、人工牛黄10毫克。此时,学生就想到假如一次服用一粒感冒药,那么就会吃掉15毫克的咖啡因,每天就会吃掉15×3=45(毫克)。如果每次服用2粒感冒药,那么每次就会服用15×2=30(毫克)的咖啡因,每天就会服用30×3=90(毫克)的咖啡因。学生在经过阅读后,不仅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巩固,还意识到药品不能胡乱食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生活阅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
二、示范阅读,指引学生阅读方向
小学阶段正是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善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向学生传递一些阅读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怎样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示范阅读,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步骤与方法,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给出学生一道练习题:已知一辆汽车的速度为每秒钟10米,如果这辆车以这个速度,行驶13分钟,请问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教师在让学生计算练习一定时间后,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给出的算式为:11×13=143(米)。而学生出现此错误的关键就是审题不清。于是,教师改变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出错根源出发,为学生示范阅读。师:在读题的过程中,边读边提取重要信息。“一辆汽车的速度为每秒钟11米”,我们可以提取出速度为660米每分钟,“行驶13分钟”可以知道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为13分钟,而分钟与秒是两个不同的时间计量单位,所以我们需要变换单位,这样可以得出13分钟=780秒。继续阅读,问题是让求其所行驶的路程,我们就可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出最后的结果。学生在教师的示范阅读下,了解到如何阅读。
教师的示范阅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题技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数形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的使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阅读,将数学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几何图形信息,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理解这部分内容,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有关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首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20厘米,高为8厘米,请问这个梯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在得知梯形公式前,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会感到很困难,一头雾水。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数形结合阅读,引导学生绘制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画出一个梯形,并在其中标上相应的数字。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内容,将这个梯形图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者分割成一个三角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利用所学的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出这一梯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的解题过程,并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数形结合这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将数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大胆质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质疑是学生自主思考的开端,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数学阅读时,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指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分数性质的基本内容。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阅读的内容,提出疑问:根据我们以往所学的等式性质内容,为什么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能够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字呢?学生在提出疑问后,就迫切地想要知道其原理结果,因此,学生都很主动地去探究其结果。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如果1/3的分母加上数字“3”,那么分子加上什么数字,分数值才不变呢?学生在阅读完教师给出的问题后,开始思考,想到如果按照等式的性质,在分子上相应的加上数字“3”,最后得到的分数为“4/6”,化简得“2/3”。而4/6并不等于2/3。于是,学生开始思考,到底应该加上哪个数字,才能够使得原分数值不变呢?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阅读结果,在分母上加上数字“3”,得到“1/6”,分母变为了原来的2倍,这样只需要将分子扩大2倍,最后得到一个新的分数2/6。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所得的这一系列分数,发现,只需要让分子加上数字“1”即可。
学生这样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中思考,有效地活跃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五、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知识内容。而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以促使学生理解新知,提高学生审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为了促使学生阅读思考,为学生设计了几道较为相似的问题:1.有一条长为1200千米的公路,工人用5天的时间修了250千米,照这样的修路速度,修完整条公路需要多少天?2.有一条长为1200千米的公路,工人修了5天后,还剩余250千米,照这样的修路速度,修完整条公路需要多少天?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解决其中一道练习题,出错的概率很大,会混淆“修了”和“剩余”这两种情况。这样比较阅读,给学生起到一种警醒的作用。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其中的区别,在真正做题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去对比思考。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列出算式:1200÷(250÷5),第二个问题列出算式:1200÷[(1200-250)÷5]。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分辨知识内容,成功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
总之,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传递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时间与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