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
2016-04-11徐狄文上海
上海房地 2016年8期
文/徐狄文(上海)
努力建设“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
文/徐狄文(上海)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理念,并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乡镇。其具体表现为:制度文化方面,有农村生活生产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规民约等;精神文化方面,有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物态文化方面,有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民族服饰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底色,透露出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无缝对接。
现在,大城市千城一面成为严峻的现实,这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雷同,更说明了规划理念的精神枯竭和城市文化知识的贫乏。一些城市的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大都市。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体现,也是城市化的职责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一方面创造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象,另一方面要记得住乡愁,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考虑地方的人文和风格,绝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来进行所谓的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那些名镇、名村,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更需要得到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