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研究

2016-04-11广东省云浮市第一中学王言然

数学大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偶函数分配能力

广东省云浮市第一中学 王言然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研究

广东省云浮市第一中学 王言然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改变以往固定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当前课改积极提倡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已经在中小学生教学中普及。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推广还存在着一定困难。本文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和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吃穿住行用学,每一样都离不开合作,合作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中,竞争式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而竞争学习却大大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交流能力意义重大。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对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解决,而每个小组视为一个整体。小组成员合作,对问题分析得出结论之后,与其他小组的结论进行比较。所以,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竞争,正是这种竞争机制,可以增强小组间学生的凝聚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小组的分配中,老师应该合理地利用学生资源,组内成员在学习效率上应该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成熟可行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合作学习的特征

较以往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有着明显的特征,一是共享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组员往往要集思广益,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深浅不同,多少不一,但是在小组中都毫无例外地共享。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明显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好处,知识的共享,让每个人都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二是参与性,在小组合作中,大家同时参与,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小组或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

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的优势:第一,合理地利用了资源,让学生相互分享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二,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第三,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

教师没有深入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对其不能合理地应用。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往往导致讨论草草结束或虎头蛇尾,不能达到目的。

2.小组分配不合理

教师由于日常对学生成绩的关心,在小组分配中,经常无意识地将学习成绩作为分配的第一考虑因素,或者为了方便,按就近原则将学生进行简单分组。

3.学生缺乏合作能力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合作能力和意识。在小组中难以成熟地进行讨论和合作,对于不同意见,容易发生争吵,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三、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上面已经对高中数学合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对策,并辅以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1.教师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什么时候、什么内容运用合作学习?课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材,精心构思,比如对教学中的一些概念辨析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对问题有多角度、更深刻的认识。

案例1:函数的奇偶性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并能正确地对其进行判断,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举出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的例子,并想办法对其进行验证。

A组:偶:y=x2;y=x4;奇:y=x5+x,y=x3;非奇非偶:f(x)=(x+1)2;既奇又偶函数:举不出来。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来验证。

B组:偶:y=x4+x2,y=x-2+2;奇:y=2x;非奇非偶:f(x)=x3+x+1。画出函数的图像进行验证。

C组:偶:y=x-2,y=x2n(n∈Z),y=x2+x4+x6+…+x2n;奇:y=x-1+x;利用概念进行判断……

在各个小组得出了各自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对这些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并给出最好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合理分配小组

分配小组时,要对学生的能力、性别、学习成绩、小组人数有详细的考虑,合理分配小组,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每个小组学生的平均水平和能力应当大致相同,这样有利于时间的掌控和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成员应有互补性,比如每组中有的同学擅长理解,有的同学擅长计算,这样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教师还可以对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进行任务的划分,如指定专门的学生进行记录、检查及讲解等,在每次分组时,需要对学生的任务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升。

案例2:解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学生在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时,如m<|ax+b|<n(m>0,n>0)型,|f(x)|>g(x)和|f(x)|<g(x)型等,往往会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对此类问题往往无从下手。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给出以下不等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解决:

1.|3x-2|>2 2.|2-3x|<2

3.1<|2x+1|<3 4.||x-1|-4|<2

5.|x+1|>2-x 6.|x+5|<2x+1

小组分配合理,各个小组对不等式进行求解,并归纳解决规律。通过总结各个小组得出的结论,学生对这些不等式的解法都有了很清楚地了解。

3.培养合作技能

课堂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重要学习方式,老师通过为小组提出灵活适当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案例3:正弦、余弦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学习是高中数学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掌握诱导公式的基本应用是学习三角函数的必要条件。为了检验学生能否熟练应用正、余弦诱导公式,在课堂练习中提出了以下分为四步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让各小组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并自己制订练习题,必须包含化简、求值、简单得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大题型。题量设计在二十分钟内。

第二步,将各组制订好的练习题互换,然后独立完成。小组组长最后提供正确答案。

第三步,对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找出大家在公式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步,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高中教学中所需要的,也是可行的。对老师来说,合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可以加强自己的教师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1]汪定进.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4(11):22-22,23.

[2]彭威.浅议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4(9):72-72.

[3]王周成.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4(6):60-60.

猜你喜欢

偶函数分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创新思维竞赛(9)
偶函数的一组性质及其应用
换一些新思路去理解函数的奇偶性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