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玉恩:让历史建筑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2016-04-11上海国资陈怡璇

上海国资 2016年9期
关键词:上海图书馆上海建筑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唐玉恩:让历史建筑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建筑的创作不以投资多少、规模大小论优劣,也并非一定要奢华、高大或奇特才算成功

文化建筑历来在城市建筑群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城市各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着城市的文化品质、历史进程和城市精神。近20年间,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群艺馆等,向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而外滩的和平饭店、东风饭店及四行仓库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则是传承城市历史的篇章。这些标志性文化建筑再为公众熟悉不过,然而它们背后的设计师们却鲜为人知。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批默默无闻、追求极致的设计师们正是这些建筑的创作者、雕琢者。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是这批设计师们的杰出代表。唐玉恩总师低调谦和,儒雅平实。她说,建筑师常常是宣传自己不多,让建筑说话,让作品说话。

在四十多年的建筑设计之路上,唐玉恩以“传承文化的创新之路”理念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们,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印记,塑造了这个城市的“名片”。2004年唐玉恩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2年获梁思成建筑提名奖,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感念时代和前辈的教导,是唐玉恩对职业生涯的两大总结。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能够将职业和兴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职业是可以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精益求精

1961年,唐玉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当时清华本科是六年制。毕业即文革期间,先在江西一家单位做建筑工人和设计处技术员。文革后期,她辗转到江西省建筑设计院作建筑设计。唐玉恩坦陈,那一阶段自己很迷茫,如今回顾却也是经受了锻炼。她说,曾经在工地的施工经验和参与结构破坏性试验等,也奠定了一个建筑师较宽泛扎实的基础。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唐玉恩考进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吴景祥教授。在3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同济建筑系的先生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竭力弥补10年动乱的损失,严谨治学的作风使她深受教育。在导师吴景祥教授的引领下,唐玉恩得以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初步学习研究,其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高层旅馆建筑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1981年研究生毕业时上海高层建筑甚少,城市建设尚处于复苏和酝酿发展的阶段,而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即“上海院”前身)正在设计“上海宾馆”,其高度将超过当时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国际饭店”。上海民用院自1950年代中期起即由第一代留美的建筑专家陈植先生任院长、汪定曾先生任副院长和总建筑师。汪先生主张唐玉恩深入高层旅馆建筑的研究和设计。唐玉恩说,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理论学习和研究是一个方面,真正的梦想是有机会自己创作建筑作品。1981年,唐玉恩进入上海民用院,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1981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率先建造了与国际相匹配的高层旅馆群体,唐玉恩从参与“上海宾馆”的设计起,陆续参与设计了“新锦江大酒店”,担任虹桥“太平洋大酒店”和“扬子江大酒店”的设计顾问等。1980年代上海院参与合作设计的高层旅馆还有锦沧文华大酒店、静安希尔顿宾馆、上海城市酒店等。

唐玉恩认为,无论是研究生学习,还是后来到民用院工作,参与大量文教建筑、旅馆建筑设计,都是社会发展的机遇,这是时代给予设计师的发展机会,锻炼了每一个个体。

上海民用院在陈植和汪定曾两位前辈的带领下,其精益求精的职业作风将建筑设计的理念提高到新高度,也成为唐玉恩此后对自我要求的标尺。

民用院有一批建筑师、工程师将建筑设计视为毕生的事业,不仅是谋生的职业。而这种精神从民用院1950年代建院后就一直源远流长。前辈设计师们亲手绘制图纸、实地调研、设计总结等,对于当时即使造价很低的建筑设计也绝不敷衍,而是因地制宜地创新,如在1950年代,汪定曾主持规划第一批上海工人住宅曹杨新村时,总体布局就按基地内河流的自然形态,沿河放射式排布,而并非简单的行列式布局方式,该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比如当时,政府部门希望鲁迅墓迁入虹口公园并建立鲁迅纪念馆。过去,纪念性建筑从总体到单体设计都沿袭欧美的纪念建筑对称布局等设计原则,但上海院前辈根据虹口公园中央有大片水域的基地特点,突破常规,最终形成了紧凑而不完全对称的总体布局,鲁迅墓与纪念馆各自一边,端庄而不刻板;纪念馆建筑还吸取了坡顶、黑瓦、白墙、台门等江南绍兴民居特点,体现了鲁迅先生亲民思想的建筑风格,再次印证了因地制宜、适应本地区气候地理文化环境、满足使用功能的建筑思想。

细节虽然不一定是设计最优先的全部,但一定与一个建筑的高完成度有关。这也是民用院对细节的精致追求。

自然生成

30多年,唐玉恩用“弹指一挥间”来描述与上海院的不解之缘,其建筑理念可以总结为“因地制宜、自然生成”。

“建筑的创作不以投资多少、规模大小论优劣,也并非一定要奢华、高大或奇特才算成功,创作最重要的特征是显示建筑的思想和品格,因地制宜,或亮丽或庄重”。

1990年代,唐玉恩参与了上海图书馆新馆设计时,即践行了上述原则。上海图书馆所在街区内有多栋上海优秀历史建筑,除了北临淮海中路、西面高安路外,东临花园洋房式领馆,南面有国际礼拜堂和美国学校,这一环境特点激发了设计创意,即创作有上海城市中西交融文化特色的现代图书馆。

设计经过国内7家单位9个方案竞赛,及入选方案的多次修改,上海图书馆最终按照功能特点,分成了东西两个大区。西区中外文阅览室与中外文书库,针对大部分普通读者,藏书较多;中间是主入口区域;东区则是上海图书馆的特藏研究部分,含古籍及近代书刊资料等,针对研究读者。由于古籍和近代书刊的书库数量和阅览规模都小于中外文书库及阅览室,由此,在造型上自然形成了东面低塔,西面高塔。

上海图书馆的规模在当时已进入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与国家图书馆不同,不追求中轴线对称,而是按照基地所在区域的特点、功能需求布局,这是上海建筑自然形成的风格,也一直是上海院的建筑创作思想之一。

唐玉恩表示,对待西式建筑风格不应简单复制,创新要重视建筑所在的环境,一定要接地气。上海图书馆的创作力求体现上海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例如,为了凸显上海图书馆稳重大气的建筑风格,底层立面设计吸取外滩建筑群中建筑基座采用人工劈制和砌筑的斧劈石的特点,优化设计后,整体建筑加强稳重感。

此外,她还主持设计了绍兴博物馆、山西省图书馆、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荷泽市图书馆、上海群艺馆等文化建筑,以及三亚金茂希尔顿(合作设计中方负责人)等旅馆,共数十项工程。

“当代建筑思想和流派渐多,有的建筑师将造型视为创作之唯一,有的设计方案显示出追求奇特造型的倾向。但我们始终认为,造型创作十分重要,但不是建筑创作的全部,建筑创新、现代化的目标和代价绝不应是剥夺传承本地文化。”唐玉恩认为,城市在快速发展,建筑创作却需激情加冷静,建筑终究立足大地,特别是文化建筑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心怀敬畏

文化建筑的设计,需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上海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厚重的历史底蕴为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打造了多元化的色彩。唐玉恩说,上海的建筑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对历史建筑应心怀敬畏。

“上海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原租界内西式近代建筑的风格,例如外滩建筑群;也有白墙黑瓦浓郁的江南建筑留存,如原南市区城隍庙、豫园、青浦朱家角、真如及宝山老街等;还有大片里弄建筑体现中西合璧文化的印迹;亦有30年代用钢筋砼建造的仿清代宫殿琉璃瓦大屋顶风格的近代建筑,如上海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原上海特别市政府)等。这些都是上海建筑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唐玉恩介绍。

2006年以后唐玉恩主持了许多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设计。如2006年,她主持和平饭店的保护、修缮、扩建工程设计,这是和平饭店建成80年之后的首次停业修缮。1929年上海和平饭店建成,外国建筑师按照当时西方装饰艺术派的潮流,打造了西式文化在远东的一个烙印。

尊重和保护历史,始终是唐玉恩进行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的出发点。同时,设计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真实性、整体性原则,作为国家级文物,建筑物内需要复原保护的内容十分繁杂。例如,修复和平饭店底层八角大厅的空间和装修,使之重新成为酒店亮丽的中心;恢复底层有特色的丰字形商店廊等;为了提升舒适度、增加空调,同时需严格保护房间顶部的雕饰、木雕护墙板、旧式壁炉等,设计在墙和吊顶的可利用空隙中动足脑筋,以隐蔽性嵌入的方式安装到位,既保护原有工匠工艺等历史特色,又实现了历史文化建筑的可持续使用。

此后,唐玉恩在开展城市的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先后完成包括外滩外贸大楼、北京东路二号、上海青年会宾馆、上海科学会堂等多项重要的文物建筑。2014年再次带领上海院“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团队进行了四行仓库的保护再利用、复原工程设计,高度复原四行仓库西墙上遭受日军平射炮轰过的炮弹洞口,四行仓库西部作“抗战纪念馆”,中东部为综合性办公楼用,不仅彰显这栋近代仓库独特的抗战遗址历史价值,也适应当代可持续利用。

上海院曾先后数次参与、承担过南京路原“跑马总会”这一市级文物建筑、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重大修缮改造工作,其中包括1978-1979年间大楼东看台改造扩建(加建阅览楼)工程;1997-2000年间因上海图书馆迁出、上海美术馆迁入的改扩建工程等改造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工程信息和历史资料。

2015年下半年,原上海美术馆按规划将改建为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院与上海历史博物馆方签定了历史博物馆工程项目的设计总包合同,项目团队也由唐玉恩总师领衔。半年时间内,项目团队奋斗在各个假期中,圣诞和元旦双节时进行概念方案评审,春节期间进行正式方案评审,劳动节期间进行扩初评审。炎热的7月到9月,正进行施工图设计。

唐玉恩说,建筑师的学习是终生的。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下,无论是创作新的建筑,还是保持历史文化建筑的持久性活力,让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有尊严地走向未来,都需要建筑师们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学无止境。对唐玉恩来说,这是她的情怀,更是一种责任。

猜你喜欢

上海图书馆上海建筑
上海电力大学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9年12月)
数字阅读推广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比较研究
创新创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