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精准扶贫工作
2016-04-11高亚东
高亚东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论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精准扶贫工作
高亚东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符合人民群众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的,也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推进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当前正在落实的精准扶贫工作也同样离不开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五大发展理念对精准扶贫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创新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动力,协调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底线,开放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做好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
五大发展理念;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哲学是政治革命的先导。“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2]五大发展理念是从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教训中得出来的,是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导向的,是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切工作的指挥棒。五大发展新理念针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当前5000余万贫困人口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补齐贫困人口的短板,啃下扶贫开发这块硬骨头,同样需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作为根本指导。
一、 创新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动力
创新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参加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
精准扶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努力补齐贫困人口短板的战略部署。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创新扶贫对象的识别方法。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做好精准扶贫的第一道坎,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平均分配贫困户指标的“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式”旧式扶贫办法,通过做到“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等四看的方法确定扶贫对象,对扶贫对象进行建档立卡,力求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创新扶贫的举措。瞄准贫困群体的致贫原因,采取得当的扶贫举措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关键。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有区别地实施脱贫方案,精准扶贫强调要有针对性,切忌“一刀切”和“眉毛胡子一把抓”,杜绝“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式”扶贫。精准扶贫要求分类施策,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帮助贫困户彻底脱贫,在扶贫举措上对贫困户进行输血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另外,对贫困户要进行可持续地帮扶,对脱贫的贫困户还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彻底脱贫,杜绝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第三,创新扶贫考核办法。以往的扶贫考核流于形式,成效并不显著。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也要创新扶贫考核方式。对扶贫考核的客体,要从过去的以考核当地的GDP为主转变为以考核脱贫成效为主。对脱贫的成效,既要注重减贫的数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脱贫质量,决不能搞虚假的“数字脱贫”。在对扶贫的考核主体,要把地方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扶贫考核的主要责任人,实行领导责任制,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脱贫任务的进行批评惩罚,实行早日脱贫早摘帽,晚脱贫有惩罚的严格扶贫考核奖惩机制。
二、 协调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
协调在我国当前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协调就是要求我们“既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134协调发展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恰当地处理好整体与部分、长远与眼前、主要与次要等关系,努力破解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协调等难题。习近平强调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4]60在协调理念的指引下,务必要改善我国当下“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城乡不和谐的发展现状,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通过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等方法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下大力气补齐制约当下发展的短板。协调既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手段同时又是其目标,是手段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由于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从推进精准扶贫的手段或举措来看,就需要“五个一批”措施的相互密切配合,通过扶贫措施的相互有效协调来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要严格杜绝扶贫措施的单兵突进,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对贫困人群进行精准有效帮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使他们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相互协调的社会。所以,从实施精准扶贫的目标来讲,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有保障。”[5]要如期实现实现精准扶贫的预期目标,就要在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朝着实现城乡之间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目标迈进,从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创造有利条件。
三、 绿色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底线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党的十八大把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更加凸显了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那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换取当前一时经济利益式的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的发展路子是不科学的,是违背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4]233对于如何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230“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6]20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应成为今后推动发展的基本遵循和应坚守的底线。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对推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精准扶贫是为了补齐贫困人口的短板,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要防止出现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了,然而他们所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扶贫行为是不会受到百姓欢迎的。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产业扶贫应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在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举措中,产业扶贫进行帮扶的重头戏,通过产业扶贫,既能充分挖掘当地的优势资源,又能够使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可谓一举多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产业扶贫时,要牢记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不能突破,要树立绿色GDP的观念。对于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以及产业项目环境不达标的企业给予坚决的回绝,决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乃至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二,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应该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搬迁应该确保居民有更好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在易地搬迁中,要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底线。从一定意义上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摇钱树”,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搞活当地的经济,进而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四、 开放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开放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开放发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发展并且实施“引进来”战略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也越来越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将继续深化各领域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7]“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8]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具有全球化视野,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开放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开放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惟有开放才能推动发展,封闭只能是死路一条。在开放理念的引领下,做好精准扶贫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确定精准扶贫的对象时,应该坚持开放的原则。即扶贫对象的评定,贫困村的村组干部毫无疑问应成为主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普通村民的参与。通过多元群体参与评定,才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真正的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同时要对扶贫的对象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精准扶贫的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要及时退出扶贫对象。第二,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上,应该坚持“引进来”战略,通过整合全社会的扶贫力量,凝聚社会的合力,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枪匹马,单兵突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早且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可以通过构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贫困群众输入资金、技术、人才等帮扶的长效机制以补齐贫困人口的短板。倡导和鼓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参与精准扶贫,在全社会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第三,在对扶贫成效考核的时候,同样要有开放的思维。可以组织三农领域的有关专家、人民群众代表、媒体机构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扶贫成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通过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这样防止政府部门在精准扶贫成效考核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效杜绝“虚假脱贫”和“数字脱贫”。
五、 共享是做好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就是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集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讲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近平讲到“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4]219“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惟有下大力气补齐贫困人口的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困难群众、一个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掉队,才是真正的践行和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精准扶贫的目的来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为了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达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我国当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现行的贫困标准下仍有5000余万贫困人口,因此在现阶段国家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更要注意分好蛋糕,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的成果。第二,共享发展需要共建共享。“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只有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才能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伟力、提升发展境界。”[9]因此,贫困人口应走出共享发展就是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思维误区。相反,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困难群众除了外在力量的帮扶之外,自己也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地行动起来,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统美德,调动自身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第三,共享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解决好贫困户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问题。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通过教育扶贫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实施医疗救助脱贫、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使他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五大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的新飞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引。“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和基本准则,着力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只有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才能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才能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N].人民日报,2016-01-07(01).
[3]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EB/OL].[2015-10-31]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5-10/31/c_1116997536.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08(0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会见“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N].人民日报,2015-11-04(01).
[8]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1-19(01).
[9]任理轩.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N].人民日报,2015-12-24(07).
(责任编辑王先霞)
On Taking the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GAO Yadong
(School of Marx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225,China)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on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namely,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 development,opening up and sharing.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demonstrate the profound grasping of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represent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ese concepts echo the people's greater expectation to future and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economy.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is a baton to promote all the work in a future period.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also depends on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five major development ideas o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reflected in that the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coordination is the internally matters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baseline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opening up is the only way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and sharing is the purpose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1009-4326(2016)04-0080-04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4.019
2016-06-23
高亚东(1990-),男,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