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五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2016-04-11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吴显财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 吴显财
例谈初中数学“五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 吴显财
五学模式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不同层次(考虑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的6人组成,由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按学生的学习程度高低依次编为1-6号,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及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关系,这种教学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团队意识的提升。课堂教学分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比学、检测评学五个环节。
一、情境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数学思维从惊讶开始。”所以,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动力,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在教学观摩时,经常也会看到一些生涩难懂,肤浅低效,甚至有悖于科学常识和教学规律的问题情境被一些老师“冥思苦想”出来,“为情境而情境”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有效创设数学课堂导入情境,巧妙把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如何创设情境
1.生活情境,增加经验
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课标》的重要理念,创设和学生生活情境类似的数学问题,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有理数加法》教学中,七年级学生很难理解“8+(-5)=3”,若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明这个式子,那就更容易理解.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那还不容易,把8看作我原来有8元钱,把-5看作我用了5元,则我手里还剩下3元钱,所以等于3。”通过这个生活化的例子,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感性的认识。很多学生不是怕数学吗?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了,就不怕了。
实践表明,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学数学的恐惧感。
2.趣味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兴趣的神奇速算,如252=625,352=1225,452=2025,实际上后两位都25,前面是去5的底数乘以它下一个自然数,如算 252,2×3=6 ,尾再加25得625,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那么神奇吗?学了完全平方公式你就知道了,用(10n+5)2=100n(n+1)+25来解释,而且当天叫他们回家考考家人,那得意的不得了。可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定的趣味性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生活,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3.故事情境,调动思维
数学课堂中的故事可以是数学史、名人轶事、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民间故事等。这些有的能反映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的能反映知识点的本质,用它们来创设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解《乘方》时,这个教学情境就不错:传说,古印度国王第一次玩国际象棋就被深深的迷住了。他决定奖赏发明者,并让他自己提要求,发明者指着棋盘对国王说:“那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反对说:“不、不,这么一点米算不上什么奖赏。”但发明者坚持如此。同学们,请想一想如果国王答应发明者的要求,国王应给发明者多少粒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4.操作情境,引发冲动
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自己的探索欲望。
如:在《100万有多大》的教学时,让学生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效果较好。①4人合作数出200粒大米;②用天平称出这200粒大米的质量;③计算100万粒大米的质量;④若每个人一天节约1粒米,中国共有人口13亿,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米? 这样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
这种活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用教师动员,学生都会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去,并得到了很多优秀的方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让学生与我们一起成长,问题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孩子们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快乐探索数学的绿洲。
数学教学,老师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师是否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