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心理学应用的教学策略
2016-04-11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成 军
高中数学教学中心理学应用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成军
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会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和习题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结果导致很多时候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乏味,而不愿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本文认为,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心理,并在教学中以适当的方式应用心理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心理学
高中学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往往反应快、记忆力好,但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地引导和训练,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思维、心理特点,展开因材施教,在这种情况下,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变得很有必要。
一、关注对学生内部动机的培养
教师一般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机,会利用荣誉、奖励、分数等外在形式加以刺激,但并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有必要对其内部动机进行激发。于是,教师应当致力让学生不仅仅为了获得报酬、奖励进行学习,而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从内心热爱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在内部动机驱使下,自愿、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使其学习效果持续提升。
二、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以往数学教师往往会较多关注学生学习的用功程度,但很少关注学生心里的感受是否快乐。因此,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比如:是否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教师能否通过及时、科学的指导,使其顺利地解决问题?若教师没能让学生良好解决,则会阻碍其对于其他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长此以往,将会打消其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若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则会更为深入地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传授怎样的知识才能够更具价值?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到这些知识?”等问题,而不会一味地围绕“如何提高分数”来展开教学。特别是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课堂教学,而应当通过科学的设计来对学生因材施教、提升其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下进行教育,可以构建优良的情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强大的求知欲、愉悦的心情下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升数学素养。若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教师应当多加鼓励,以培养其学习信心,使其可在良好的关注下形成能力。
三、根据思维水平因材施教
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动力和热情等,特别是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一,高中生思维敏锐,这是他们的优势,教师应当因势利导;第二,他们的思维不够系统、较为片面和发散,经常为了找到最佳解决策略而需要进行不断的思索,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够充分发掘学生潜力,使其得到持续的成长、进步。
四、提高教学直观性,并让学生记录错题
思维与技巧性是在高中数学中得到强调的,学生必须通过平时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才能够提高其数学水平。根据有关心理学理论,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需要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这样才便于深刻地记忆和掌握。为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列举生活实例,或运用各类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来接受知识,并使其不易遗忘。并且,心理学家也提到:学习是不断尝试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专门在一个本子上记录平时测试、练习中出现的错题,以形成错题档案,便于其经常浏览、思考,直到完全掌握。学生可在考试开始前,对本中记录的错题再次浏览、复习,以减少其重复犯错的概率,提高考试做题的准确度,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其自信心也可得到培养。
五、使教学过程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中均包含着数学知识,人们在探索和解决所面对的任何问题的时候,均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相当密切,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果数学教师能够使其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则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接受数学知识。于是,教师应当善于在生活中发掘素材,并构建源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会涉及数学知识,比如,对“若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确定1个平面”的知识的应用就可以在“1把锁、2个合页就可使门固定”“可通过一个撑脚将自行车支起来”中得到体现;而对“排列组合”知识的应用可以在玩扑克、买彩票等中得到体现;“圆锥曲线”的应用可在卫星运行轨迹、太阳灶、探照灯中得到体现;分期付款应用的是“等比数列”知识;对“函数”知识的应用在商场打折促销中得到了体现,等等。由上可知,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而非仅仅是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应当能够联系生活讲解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能够快速、充分地提升数学水平。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充分调查及分析本班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丰富、多样、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富于兴趣地主动吸收数学知识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使其数学素养得到迅速提升。
[1]梁媛民.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234.
[2]胡小妹.对高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5(10):39-40.
[3]吴兵英.基于发生认识论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求知导刊,2015(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