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多元背景下主流文化传播路径选择

2016-04-11马泽放赵丽敏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

马泽放,赵丽敏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①



文化多元背景下主流文化传播路径选择

马泽放,赵丽敏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①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信息化发展而变得多元化,给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下我国主流文化传播面临着传播方式内容单一、信仰道德弱化、教育体系缺陷、外来文化渗透的现实困境。因此,在文化传播中应逐步实现由教育改造到关心理解、由行政干预到遵循规律、由空泛说教到迎合需求、由传统手段到现代方法的传播思路转变,通过创新手段、丰富文化内涵、完善教育体系、推进开放交流来实现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

主流文化;文化传播;文化多元

所谓主流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它反映了执政集团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文化,实质上是被执政者所宣传、所倡导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给我国主流文化建设与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维护我国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推进主流文化的传播路径的优化与创新,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主流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主流文化是相对于非主流文化而言的,在当代中国除了主流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等非主流文化,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体系,两者的对立通过传播过程中的此消彼长表现出来。在当今社会,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在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使主流文化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向。“多元价值取向在给社会带来观念更新、思想活跃、主体作用增强的同时,也导致人们思想混乱、是非模糊,价值判断失去参照标准,在打破传统的同时,我们又失去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1]123主流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文化传播方式与内容的单一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主流文化吸取了历史的精华,是我国优秀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是在当代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还以国家权力与国家意志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性宣传教育。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潮中,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传播而言,非主流文化显现出更大的活力性与适应性。当下,我国的主流文化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主流媒体”,忽视了新媒体的效能。新媒体是重要的信息承载与传播工具,谁占领了新媒体,谁就掌握住了话语的主导权。从传播理念上看,主流文化传播还未完全摆脱宣传本位的思维,未形成双向互动的文化传播体系。“在大部分主流文化的宣传中,沟通的方式还是以‘告知’为主,‘喊话’为辅,中介是媒体,但是显然缺乏成熟的对话机制。”[2]60从内容上看,主流文化内涵丰富但形式创新能力较弱,宣教较多不够贴近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文化的传播。文化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是影响主流文化传播的两大重要问题。

2.信仰与道德观念的弱化。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情感认同性的文化,也就是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另一种则是满足情绪表达与宣泄的消费性文化,表现为多样性的文化产品。当主流文化不能满足大众需求时,消费性文化便会占据主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发展目标在于占领更多的群众与市场以期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念与利益化的价值取向逐渐由社会发展策略转变为人们社会活动目的,物质的追求成为最高追求。在利益化的驱使下,非主流文化与价值观不断冲击动摇着主流文化的地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反主流价值观无时不刻不在削弱与淡化人们的精神信仰与道德观念。社会上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碰瓷讹人事件等暴露出来的都是信仰与道德缺失的表现。以利益为导向的大众文化趋于娱乐化发展,文化作品中通过标榜恐怖、色情、暴力等来吸引眼球,与之相反,具有思想内涵的文化作品却越来越少。“社会文化环境,遭受低俗文化的入侵变得越来越空疏与贫乏,人们从中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失去对理想信念的坚守。”[3]77这对主流文化能否发挥其价值引导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3.教育传播体系不完善。主流文化的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育体系作支撑。我国目前的主流文化教育体系还不完备,教学内容与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以学校教育为例,学校教育在内容上往往局限于对文本的学习而忽视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形式上,学校教育往往以考试来作为教学的检验标准,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教育是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主流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将极大地限制其功能性的发挥。我们要推进教育传播体系的建设,使主流文化教育逐步“内化为行为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4]11。

4.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涌入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西方文化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增强了主流文化的兼容能力,但以文化交流与政治交流为名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输出依然存在。一些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大肆宣传西方价值观念,发布反马克主义、反中国的言论,肆意抹黑和污蔑中国,企图同中国的主流文化争取群众基础,削弱群众对党和国家的集体认同。

二、主流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面对主流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主流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科学的传播方式创新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导。加强主流文化传播理念的创新,探究传播主流文化的新思路,对探索主流文化传播新路径具有深刻的意义。

1.由教育改造到关心理解的转变。主流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教育改造是推进主流文化科学内涵传播、增进群众认同的主要手段。以往的主流价值观念传播往往依赖于文本教学、主题活动等传统方式来改造人们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却忽视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当今社会在接受过系统教育的青年群体、干部群体之中依然存在价值扭曲、信仰缺失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贪污腐化等种种社会现象虽是个例,但也反映出传统主流文化教育方式的缺陷。在改善教育手段的同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对主流文化受众群体的关心与理解。主流文化应坚持以贴近社会现实、满足群众利益需要、强化认同效果为导向,配合以科学化的教育手段来传播。

2.由依靠行政干预向遵循文化规律的转变。长期以来,在主流文化主导地位的确立过程中,进行行政干预是主流文化传播的惯性思维。行政手段的集中性与权威性是促进文化建设、维护文化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主流文化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流文化科学内涵被群众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如果长期依赖单一的行政手段来强制推行社会的主流价值与信仰,让群众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会激起群众的抵触心理,弱化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主流文化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主流文化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建设,建立起强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来引导民众选择。“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对话、说理、争论、竞争的过程也是其展现其文化优势,引导人们辨别、选择的过程。”[5]14主流文化传播应坚持开放兼容的原则,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的碰撞与竞争中加强建设、扩大影响。

3.由空泛说教向迎合需求的转变。主流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认同,其效能的大小取决于认同水平的高低。传统的主流文化往往许以长远而虚无的目标,以空泛说教与灌输的形式予以传播,这极大地削减了主流文化的受众群体,降低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人民论坛》的一项关于主流文化调查问卷显示,有“54.3%的人认为主流文化宣传的多、说教的多,难以打动人心”[6]16。社会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决定了主流文化要想占据主导地位就不能居庙堂之高,要迎合不同社会群体的现实需要,要与时俱进地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传播手段上都应加强创新,将说教性、灌输性传播方式与“高层次”的内容表达进行转换,使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对主流文化内涵的表达与传播应该多样化、通俗化、平民化、生动化,要基于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特点与需求来寻求更广范围内的认同。

4.由传统传播手段向现代传播手段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掀起了传播手段的革命,给主流文化的传播带来的新的机遇。当下主流意识与价值观念传播遇到的种种困境与传播手段不适应新趋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单一传播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群体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搭载平台、覆盖圈层的要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新媒体下的受众群体日益扩大,动摇了以往主流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主流文化应该抢占新媒体阵地,利用新媒体建立主流文化话语体系。

三、主流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旋律的传播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与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主流文化传播的要求,主流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有待开辟。

1.占领新媒体阵地,做好主流文化传播的舆论引导。要增强民众对主流文化更深层次的认同,不仅要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更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主流文化传播所用。

第一,综合利用网络、手机、报纸以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工具,打造系统的主流文化新媒体的传播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与文化的弘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手段传播给广大群众,扩大主流文化传播的范围与时效。

第二,打造一批高水平主流文化的网络宣传平台,加强主流舆论。建立一批以宣传主流文化为主要功能的网站、栏目,通过这些平台弘扬社会主旋律、核心价值等主流观念。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7]。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社会热点、核心价值等进行贴近现实、深入浅出的评论与解说,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媒体监管,及时遏制反主流文化的信息传播。反主流文化依靠多样化的媒体手段来扩大舆论、宣传主张,对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淡化削弱了主流文化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反主流文化的监控,加强对媒体的监督与引导,确保主流舆论的主导地位。

2.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做好受众群体的教育改造与关怀。教育改造是主流文化传播的主导路径,它贯穿于主流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全过程。构建与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主流文化教育体系是主流文化获得大众认同,塑造大众价值追求与行为的必由之路。

第一,要构建科学的学校教育体系,强调教育的阶段性与系统性。学校教育应该针对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来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主流文化的传播应该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文明礼仪与社会公德教育为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教育应该以社会责任、荣辱观念为主要教育内容,树立法治、公民与道德意识。高等教育应该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为主,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弘扬民族与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完善干部教育体系,强调干部教育的针对性与示范性。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8]1要针对党员干部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科学的理论与文化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党员践行主流文化的示范性作用。

第三,逐步扩大公众教育体系的覆盖范围,强调广度与效度。将主流文化教育纳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通过政策宣传与文化下乡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体追求社会主义新风尚。将主流文化教育纳入到城市社区的建设当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贴近群众实际需求的文化宣传来打造城市居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将主流文化教育纳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的机关单位,促进其成员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自觉认同。将主流文化教育纳入到企业的建设上来,使主流价值文化与企业的个体文化相融合,“培育现代企业精神,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4]11。

3.丰富主流文化作品的内涵与形式,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作品的特性。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导向,文化作品的创作出现了娱乐化、庸俗化的发展趋势。甚至一些反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也隐藏于这些文艺作品中,动摇着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那种以丑为美,拿肉麻当有趣,片面追求感官刺激,赤裸裸地表现原始欲望以及猎奇猥琐的文艺作品,大摇大摆地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阵地。”[9]144对此,代表主流文化的文化作品应该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内涵与形式,增强主流文化的竞争能力。

第一,从内容上看,主流文化作品的创作要坚持原则,提高质量,更要具有亲和力。主流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带动。主流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宣传口号的创作在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其语境构建与价值表达既要准确又要通俗生动,要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贴近现实的表达才会易于被大众接受。毛泽东曾经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谈到“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10]787。说明了人民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第二,从表达形式上看,要拓展主流文化作品的形式,摆脱单一、传统的理念,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促进主流文化的传播。多样化的形式会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扩大主流文化传播范围。当下,主旋律影视剧、文学作品、公益广告、电视专栏等众多文化传播形式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央视策划的中华诗词大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将传统文化以比赛的形式呈献给观众,不仅使比赛参与者收获了知识,更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浪潮。

4.推进开放交流,构建良好的文化竞争环境。对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而言,社会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面对非主流文化特别是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主流文化如何巩固主导地位、扩大影响。而机遇在于多元文化下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可以促进主流文化的自身完善与建设。当下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输出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但“面对多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客观现实,不能视其为威胁,要承认其有益补充的意义”[11]150。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开放交流,构建良好的文化竞争环境,在文化交流之中摒弃糟粕、吸取其合理成分,以包容的姿态来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

[1]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培源.文化多元背景下青年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

[3]邓玉琼.从当前的文化生态反思主流文化建设[J].实事求是,2011(5).

[4]王桂兰,陈莉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认同[N].光明日报,2011-06-24.

[5]王桂兰.主流文化认同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

[6]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主流文化怎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人民论坛,2010(8).

[7]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2-27].http://www.cac.gov.cn/2014-02/27/c_133148354.htm.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9] 郭亮.从文艺创作的“三俗”之风看主流文化传播的困境[J].文化学刊,2011(3).

[1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 王桂兰.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理念更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责任编辑王爱玲)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Mainstream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Pluralism

MA Zefang,ZHAO Limin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With the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e propagation,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eople has become diversified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which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spread of mainstream culture in China. At present,the propagation of mainstream cultu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clude single mode of propagation,weakening of belief and morality,defects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infiltr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Therefore,ideas of propagation should be changed gradually: from reform and education to care and understanding,from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to following the rules,from vague preaching to meeting the needs,from traditional methods to modern methods. It is of importance to make innovation of propagation ways,en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open communication.

mainstream culture;culture propagation;culture pluralism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5.013

2016-09-02

马泽放(1991-),男,河北沧州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流文化传播与认同。

D26

A

1009-4326(2016)05-0060-04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