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四个全面”内在的逻辑理路

2016-04-11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四个全面

刘 云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论“四个全面”内在的逻辑理路

刘云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摘要】以结构维度、战略维度和价值维度为视角,可以分析出“四个全面”思想内在逻辑理路:“四个全面”的提出依托于改革开放以来几大力量博弈互动的发展背景;“四个全面”的部署源自于在新形势下对全局和长远发展进行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落实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四个全面”的三条内在逻辑理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

【关键词】“四个全面”;逻辑理路;力量博弈;战略思维;人民中心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彰显出新一届党中央敢于直面中国问题、研究中国问题、破解中国问题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善于制定战略目标、运用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的高超执政能力。从结构维度、战略维度和价值维度三重视角分析,“四个全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网络力量博弈互动背景下的重新整合;是综观世界格局态势和洞悉自身定位发展的正确战略道路选择;是实现人民群众对自由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向往的得人心的有力举措。“四个全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举措,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要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进一步唱响中国声音。

一、结构维度:依托力量博弈的互动背景

力量转移引发博弈互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雄狮和平崛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改革开放处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探索和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力量结构转移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是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网络力量博弈互动的动态过程,这四种力量动态的博弈互动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战略部署,实际上就是依托这几大力量博弈互动的内在逻辑,对四种力量进行优化重组,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初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两大力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状态,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平均主义盛行,政府力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但思想僵化,广大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则相对动力不足,由于不能找到合理机制解决两种力量协调有序发展,国家面临社会主义该向何处去的重大道路问题,改革开放前呈现出“政府力量—社会力量”二元结构博弈态势,政府力量大于社会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4年,为解决效率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城市体制改革拉起大幕;1992年,为发挥市场优势,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以后,党中央针对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方向和基本方法。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过程。市场力量通过调动劳动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刺激生产效率、发挥竞争优势等特点,给予实体经济巨大活力,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巨大释放,市场力量迅速壮大,并带动社会力量蓬勃发展。政府力量在范围和功能上相对收缩,逐步从以往直接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宏观调控为主转变。正是由于市场力量的引入、政府力量的转型和社会力量的壮大,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呈现出“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的三元结构博弈态势。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构成社会力量的个体人通过新兴网络媒体发声,表达利益诉求,形成愈来愈庞大的网络力量。网络力量看似无形,但不容忽视,如何引导新兴网络媒体下成长起来的网络力量,是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网络力量从社会力量衍生出来,又同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相互作用,构成当前“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网络力量”四元结构博弈态势。

依照几大力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从二元博弈到三元博弈,再到当前四元博弈的发展脉络,博弈局面越发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任务在于依托改革开放力量博弈互动背景,对几大力量博弈状态进行精确定位,进而对各大力量进行优化合理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目的在于推动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网络力量自身达到转型升级,力量之间博弈达到动态平衡,各方力量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终形成博弈合力,使政府治理更加清明、市场机制更加成熟、社会民众更加幸福、网络环境更加优越。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关系,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完善各个力量依托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规范各方力量均要在法治轨道正常运行,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机制、社会生活和网络环境全面法治化,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和法治网络。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净化政治生态,保障党对各方力量的熟练驾驭,挺过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二、战略维度:源于全局长远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与执政能力息息相关,是对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要求,更是对全党工作的要求。战略思维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关系到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更关系到党对未来中国发展战略目标的科学判断与定位。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2]“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实践是对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的直接现实应用,是党中央具备非凡战略思维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更彰显出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道路的高度自信。从战略维度视角看,“四个全面”源自对战略思维的系统把握,其内在逻辑既蕴含在空间上放眼全局的框架当中,又体现在时间上紧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统一的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理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属于目标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属于实现手段。战略目标是制定战略布局的中心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符合实际性;遵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规律性;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符合价值性。手段指向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联动结合,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具体实践方案,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实施主体的严格要求,为实现具体方案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形成战略逻辑关系上的协调一致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直面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布局,既对总体问题解决进行谋划规划,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各种措施切中问题要害,着力清扫阻碍社会进步的顽固藩篱,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实际问题,着力处理好诸多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和挑战,形成“四个全面”在战略功能关系上的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是一盘大棋局,每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整体布局需要局部合理整合,局部整合需要整体视野,形成整体与局部统一的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既具有逻辑性,又具备效用性,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局部性,从而形成当前中国发展战略全局进行立体式定位、全领域把握、全方位布局的空间层面上的逻辑理路:“战略目标—战略手段—目标与手段协调—整体与局部协调”。

战略总是把握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时间维度上就是立足当前实际,对面向未来谋篇布局的重大战略预见。战略预见要求对预见领域寻求更多的确定性,明晰不确定性,根据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实现的目标作出科学预见[3]9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的确定因素和未来可能存在的国内外风险挑战等不确定因素综合考量的战略预见,不仅必须要实现这一战略预见,更要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战略规划中看待这这一战略预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的伟大梦想,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文明的伟大梦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未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动机,全面依法治国是未来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全面从严治党是未来诸多战略预见得以实现的方向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眼于长远,谋略于长远,规划于长远,看清了世界发展的局势与趋势,抓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体现了时间层面上鲜明的逻辑理路:“立足实际—确定因素—战略预见—伟大复兴”。

三、价值维度:基于人民中心的必然路径

价值引领时代的追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坚定拥护者、坚强捍卫者和集中代表者,人民的需要就是党的价值追求方向,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反映民情、顺应民心、响应民意的重大决策部署。“四个全面”的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满足人民期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确定当前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更谋划了未来应该是什么、怎么办的大问题。党的最高奋斗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集中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实现这一价值追求所进行的阶段性规划,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充分考虑当前中国的基本实践,更体现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景。因此,从价值维度视角看,“四个全面”具有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吃饱穿暖的问题,为此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提出要实现小康的构想;20世纪末,在实现了达到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基础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步入21世纪,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八大正式打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发令枪,努力使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变为较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均衡的小康。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实际,结合人民需求,在不同小康发展阶段采取合理规划和布局。从重视物质文明到物质和精神文明并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再到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价值维度视角上的内在逻辑:“物质基础—精神补位—政治诉求(三位一体)—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生态美好(五位一体)—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需要生产力更加解放和发展,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社会更加富有活力,制度更加完善发展,政府更加清明廉洁。改革历来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都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关系的运动规律,都必须切合广大人民最紧迫的需求。改革不是在原有的体制机制上小修小补,也不是彻底抛弃原有的规则另起炉灶,改革需要紧扣人民的现实需要,紧贴人民的现实利益,设法革除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弊端,冲破影响社会前进的思想束缚,打破妨碍人民利益的固化藩篱,促进社会良序顺畅发展。改革的关键在于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防缺位、补漏洞,缩小贫富差距,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迈向共同富裕,让人民真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享受改革成果,得到真正实惠,从而实现人民的价值追求。全面深化改革在价值维度视角上的内在逻辑就体现为“问题弊端—人民期许—改革攻坚—公平正义”。

全面依法治国,人民群众需要立法更加科学,执法更加严格,司法更加公正,守法更加广泛。历史警醒未来,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法治建设,但在一些领域人治大于法治的问题还很突出,人治干预法治现象还很严重,道德滑坡、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还困扰着普通百姓,切身利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维护。人民对法治呼声愈加强烈,讲法律、讲道德、讲规矩、讲公正成为人民的强烈需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就是为民众呼声所应,努力实现人民对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良好法治秩序的热切盼望,形成在价值维度视角上的内在逻辑:“法治教训—重建法制—人民期待—法治社会”。

全面从严治党,人民群众需要能够经受住“四大考验”,能够自觉抵制“四大危险”的执政党,能够真正倾听人民呼声、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真正维护人民利益,给群众用好心、办好事、服好务、尽好责的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利益诱惑、外来思潮的不良影响逐渐渗透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使相当一部分干部丧失了信仰、信念,丧失了良知、民心,沉醉在特权就是真理的虚幻中,堕落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在这种情况下全面从严治党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打铁还需自身硬,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才能永远赢得人民信赖、让人民拥护,才能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在价值视角上的内在逻辑就是:“危险考验—群众期望—重拳从严—人民拥护”。

厘清“四个全面”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理路,不仅能够说明理论来源、基本内涵和作用影响,也能够清晰展现各个逻辑理路之间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依托于结构维度上力量博弈互动的背景,源自于战略维度上全局长远的战略思维,落脚于价值维度上人民中心的必然路径。博弈互动背景是基本前提,为形成战略思维提供基本分析框架;战略思维是基本条件,为博弈互动展开提供有力支撑;以人民为中心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博弈互动背景和战略思维相互作用的必然路径。不同逻辑理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交织着历史、当代和未来发展图景,融汇着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

“四个全面”内在逻辑理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实际上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规律,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经验。因此,“四个全面”的精髓在于实践,灵魂也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深刻认识和理解“四个全面”内在逻辑理路,才能洞悉客观发展规律,增强主观能动性,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2-09-10(01).

[3]段培君.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4]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04).

(责任编辑郭伟)

Inherent Logic Routes of "Four Comprehensives"

LIU Yun

(Philosophy Department,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hina,Beijing 100091,China)

Key words:"Four Comprehensives";logic route;power gambling;strategic thinking;people-centered

Abstract:With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dimension,the strategic dimension and value dimension,we can analyze the inherent logic routes of the "Four Comprehensives":the establishment of "Four Comprehensive" relies o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several big powers' gambling interactiv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deployment of "Four Comprehensives" originates from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overall and long-te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Four Comprehensives" is based on the inevitable path of realizing human's comprehensive free development on people orientation. The three inherent logic routes of "Four Comprehensive" are unified in the vivi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3.005

【收稿日期】2016-04-18

【作者简介】刘云(1991-),男,河北馆陶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2015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3-0017-04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四个全面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关于企业家、行业领导运用好战略思维的“五个观点“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战略思维: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学习毛泽东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