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研究
2016-04-11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小学 刘 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研究
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小学 刘 义
数感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数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数感,提高数学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人们要想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需要有一定的数感。数感,是对数的一种敏感程度,就像学习语文、英语时,如果有很强的语感,那么在背诵时会轻松得多。同样,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数感,那么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数据时也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小学生的认知差,在面对一些数学计量单位时无法做到有效的区分,也就导致了他们在面对数字时,不能进行快速的处理。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数感培养,并总结出几种观点展开了讨论。
一、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在进行数感教育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数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系统并不完善,在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时,总会被生活经验带入误区,形成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时,正确地理解数学数据的含义,带领他们走出误区,有效地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比如“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计量单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又不经常见到“克和千克”,一般都是以“斤”为单位,这就给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这个学生这样描述:我的妈妈有110千克。很明显,这个学生错把“千克”当成了“斤”。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有效地引导,告诉学生1斤是500克,1000克=1千克,所以1千克等于2斤。这个学生在听到我的指导后,对自己描述的数据一计算,突然感觉不对劲,脸色变得通红。不过很显然这个学生对“斤”和“千克”有了区分,以后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当他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会进行快速的反应。
在这个课例中,由于学生的错误的生活经验,出现了这样让人忍俊不禁的事。当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正确地认识数据,让学生更加合理地表述数据,并能够对生活中的数据形成一个深入的认识,使他们在面对这些数据时进行快速的反应,养成良好的数感。
二、提供参照,合理训练
很多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对数据感知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数感教学时会遇到很多麻烦,即使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也不法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照,合理训练。提供参照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形象的情景中认识数学知识,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进行合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数时能够形成形象的画面,当看到画面时又能反映出合理的数据。
比如,在讲解“厘米和米”时,我开展了这样一个统计活动:让学生们描述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将其写在纸上。由于很多小学生缺乏一个对纸的高度的认知,当面对1000这个数字时,他们就感觉这个数字很大,这就使得他们的答案过于偏离合理的答案,给出了许多不合理的数字。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实物时,能够反映出合理的数据。我拿出了100张纸,引导学生对这100张纸进行测量,当学生们对100张纸的高度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他们在面对1000张纸时也就能说出合理的数据了。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数据的认识,我还设计了一些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咱们某某同学是运动能手,跑的很快,跑50米时仅仅用了11( );我班某某同学学习很认真,每天早上起来都要花费20( )去看书。在训练的设计上是比较符合生活实际的,并且是以班上的学生为参照物的,让学生们通过这些训练加深对数的感知,提高对数学的敏感度。
教师在帮助小学生感悟数据时,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学生们无法有效地处理数据时,教师可以找出合理的参照物,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据。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因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对数据的感觉。
三、估测感悟,回顾反思
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有的错误是由于马虎造成的,有一些错误却是因为缺乏数感,这样的坏习惯会伴随他们“成长”,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估测感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感,并引导他们回顾反思,这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比如,我让学生们计算656-38+62这道题。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道题时认为有简便算法,很快给出了556这样的答案。从学生的错误中可以发现,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将38+62凑成了100,然后用656-100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他们根本就没有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小学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原因在于他们缺乏数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加减的数来估测结果的数值。比如这道题中656-38+62的值肯定要比656大,而得出556的结果很明显是错误的。当学生们在初步明确了结果的范围后,再去计算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比如,学生在计算一些应用题时得出的数也是不合实际的,通过估测感悟,回顾反思,能够有效地找出错误并纠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估测感悟,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感。
总之,数感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数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数感,提高数学素养。
[1]饶建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
[2]闫久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3]李兆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4(09).
[4]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12).
[5]吕继风.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