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6-04-1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吴琪玲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吴琪玲
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吴琪玲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下面就如何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谈谈几点自己体会和做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疑难,并严格遵循如下几个步骤:(1)要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处在疑难的地位;(2)要使他审查所遇见的究竟是什么疑难;(3)要使他想办法去解决,使他想出种种可以解决这疑难的方法;(4)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果;(5)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去;(6)要使他审查试用的效果,究竟能否解决这个疑难;(7)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这试用的法子,是否屡试屡验。 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乘法”时,例题12×28是看作10×3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28看作30后,12×3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28看作3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12,如把12看作10,就看小2,积减少2个2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设疑辨难的能力。设疑辩难是通向创造的第一步阶梯,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方法。
2.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探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上让学生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平行四边形,思考:这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边思考边动手验证,学生实践后发现:三角形的底和高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三角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就是创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会遇到这种题目:小明从甲地骑自行车到乙地,2.5小时刚好驶了全程的4/5,照这样的速度,还需几小时才到乙站?教师在教学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解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四种不同的方法:(1)分数法:2.5÷4/5-2.5(2)倍比法:2.5×[(1-4/5)÷4/5]或者2.5÷[4/5÷(1-4/5)](3)比例法:设需要X小时才能到达乙站,则有(1-4/5):X=4/5:2.5(4)工程法:1÷(4/5÷2.5)-2.5。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进行组合,构建出不同的推理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散思维训练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通过交流,学生们开拓了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学生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这些课堂实例表明: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
4.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
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在一组例题或一单元相关知识学完后,让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例如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新授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一步计算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间的发展变化;复习时,通过自编题等学习活动并结合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悟出题目内容变,而其结构不变,掌握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并构建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结构。这样教学,学生解题思路清晰,且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解了知识,再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并、删除、提取,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创新劳动。
二、优化操作促使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养成。
1.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之一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如教学“角的和差”,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未知角度,粗看是简单的角度数间的加减,似乎无新的意义,但如果能结合知识疑点,创设情景,那么学生就会被激起创新的欲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参加实践活动
如一年级学习“厘米的认识”时,学生学会测量课本上所列举的物体长度后,当堂再让学生自己在教室四周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度,有的趴到地上量地板的长度……陶先生说:“假使我们给小孩自由行动,我相信千百个小孩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创造者,发明者”。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不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它的研究将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最具价值的永恒主题。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和任何习惯的培养一样,在培养过程中它都会自始至终地受到一些习惯势力的抗衡。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做到:对学生的微笑和鼓励多一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支配的时间有一点。从而促进其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