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角度
2016-04-11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王君瑜
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王君瑜
探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角度
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王君瑜
一些低效重复性的提问,以问代讲型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晰易懂,不能含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的设计也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而且提问的形式也要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都能施展各自的才华。
课堂提问;清晰;明确;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它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起到了沟通教师、学生及教材三方面联系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不高,一些低效重复性的提问,以问代讲型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成。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探索。那么教师如何具体做到有效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表达清晰,激发兴趣
教师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所以提问要突出课堂重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这也是教学最基本、最低的要求。只有目标明确了,表达清晰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严格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去落实和实施。可以试想,如果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都没有弄清楚,那么从何而谈思考,从何而谈解决呢。因此,我觉得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晰易懂,不能含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有主动。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时候往往容易走神,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精心设计并有趣的问题就可以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故而,教师的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提问的形式也要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
二、难易适当,善于观察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控制难度就要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既不能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的思考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这样的问题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好的问题,应当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分析,或者是在同学的交流合作下把问题解决,抑或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可以顺利解决。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充分观察学生的一些反应,比如有的学生主动举手,那么表示他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大的把握,如果学生眉头紧锁,那么说明他在认真的思考;如学生在老师提问后躲避老师的目光,则说明这个问题他是不会的。因此,一个善于观察的老师就可以运用探寻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当因人而异。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要问后进生,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一些稍难的问题,使他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也能解决一些以前看来似乎很难的问题。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好的作用。总之,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都能施展各自的才华。
四、给予时间,思考充分
教师提问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据调查发现,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通常只有1秒,甚至更短。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来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很困难的。过短的思考时间,导致了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还没有“想进去”,就让一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打击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实际上,如果我们愿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应尽可能多等待几秒钟,等待也是有意义的,等待可以指引学生真正地动脑思考问题。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合理而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