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1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丁杭锋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基础知识运算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丁杭锋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丁杭锋

计算是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奠基石。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常态化,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数学为宗旨。在时间、数量上要有效率,在形式、内容上要新颖和贴近实际。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基础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使复杂计算简单化。基于计算教学我谈一下我的几点见解。

一、学生对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计算主要取决于自身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规律,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本规律为突破口,首先理解数学规律,教师在学生理解数学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例如,一个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学生在计算时,如果乘法口决的意义都不理解,这样的学生怎么能教会他呢?只有在理解与掌握乘法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把两位数乘两位数学好,应用好。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转化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学生在已经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或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掌握得很好情况下,几乎可以直接得到结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不看零,把零前面的数先相乘,然后把乘数末尾的零添加在积的后面。和两个数直接相乘得到的结果比一比,经过大量的计算得出这种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列竖式,把末尾有零的数相乘列竖式时不能按原数的个位对齐,如“125×80”,本题在列竖式时应该把80中的8和125中的5对齐,这样乘得的积末尾把80后面的零再添加在积末尾,让学生体验两个数相乘可以快速得到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可是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导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好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教师在从教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对本班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开始训练,分层进行,形式多样,步步加深。特别是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使学生能够练有所获。如除法试商教学中,除数是两位数时,被除数前两位够除直接得商,不够除时可以先把除数看成是整十数,被除数的前三位也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245÷72,这时可以把除数72看成70来除,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原式看成是240÷70来试商,一目了然应商3,如试商大了或小了一位,再重新调商。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还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习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核心之一。比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于运算顺序没有掌握好,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重点,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对难题的负担,提高学生做题带来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计算技巧训练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不同角度的练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就应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引导,增强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对于练习方法来说,可以把简单计算的强化练习,明确重点需要练习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巩固。为了使计算简便,在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26×45+74×45,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26+74)×45。在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深化,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依次出示26×45+74×45类似题型,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增强学生练习的实效性。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习题,帮助学生强化训练,方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计算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既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好的必备条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可以采用一种活动的形式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利用平时的计算训练来激发生学生学习习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给学生简便、快速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细心准确地进行计算,善于发现数字的规律。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理解题意,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能够自然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良好的习惯从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抓起,长期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基础知识运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清律的基础知识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趣的运算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掌握基础知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