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价值取向 影响情感态度
——浅谈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

2016-04-1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谢东晴蔡辰梅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突发事件师生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谢东晴 蔡辰梅

引导价值取向影响情感态度

——浅谈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谢东晴蔡辰梅

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德育课堂中德育知识的传授,应积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赫尔巴特曾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目的的手段”。该论断虽然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但对当今的教育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充分挖掘德育资源的价值,造成德育资源的匮乏与浪费。因此,如何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是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一)学科内容中蕴涵的价值取向

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学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研究我国的学科教材,不难发现,各科教材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荷叶伞》这篇课文讲述了“荷叶姐姐”为小鱼、蜻蜓、青蛙等小动物遮雨,自己却淋湿了的故事。这篇文章中蕴含的“助人为乐”道理,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引领与教育的资源,可以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感上的升华;而八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勾股定理》一课中,西方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故事的介绍以及我国“赵爽弦图”的引入,使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公式定理的同时,受到中西方数学家“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精神”的感悟。不同学科的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道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去发现和选择。

(二)突发事件创造的德育契机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往往也是德育资源的重要来源,突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往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契机。首先,有些突发事件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就会引发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思考。其次,教师在突发事件中担当的角色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待问题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引领。所以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也将成为课堂教学中德育的重要资源。

体育课上,学生打篮球不小心砸坏了轿车的玻璃,一群初中生既害怕也自责,尤其是主要责任人更是不知所措。

这个由于不小心而引发的突发事件本身就是道德教育资源,他们是逃之夭夭还是诚实勇敢的承担责任,需要他们进行道德思考与选择,是一次道德的考验。

最后他们决定找老师来处理,老师首先抓住了这一德育契机,表扬了他们不逃脱、不推卸责任的行为。在赔偿上,老师通过同学生们共同商量,决定由主要责任人负主要责任,而其他一起玩的同学也相应的进行一定的赔偿。

老师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老师对事件巧妙地处理,都对学生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通过这件事同学们学会了诚实,也学会了共同承担责任。

(三)师生互动释放的正能量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道德影响,隐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能否营造公正和谐、相互尊重的教育氛围,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也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发生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的道德交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道德的体现,也会对学生起到道德教育的影响。

在《一个新家》的课堂上,当同学提到自己家墩布上长出蘑菇时,科任陈老师说我记得好像一二年级的时候跟咱们说过这个事,当学生提到自己在澳大利亚采蘑菇时,陈老师回应还照相来呢,咱们的作文集里也有;在作文课《猜猜他是谁》上,两位同学写到赵雨诺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很用功,还写到该生是本班的劳动模范,老师在一次班级大扫除中点名表扬了他,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他。

陈老师能够回忆起学生的成长细节,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学生在感动于自己被关心和关注的同时,一定也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学生作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老师公正的态度和言行教会学生们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因此,和谐的师生交往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

二、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开发的阻碍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教师的意识与行为是课堂的与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然而教师德育资源开发意识的不到位,教师课堂价值选择的失误以及教师开发能力的局限都将成为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开发的阻力与障碍。

(一)教师开发意识的匮乏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增强在开发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的意识。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老师和班主任的事情,自己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只完成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两级目标,往往不涉及情感目标,没有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应有的教育觉悟与敏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师生的互动将会影响学生道德的培养与发展,不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在无形中将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在《给予的故事》这篇文章中,四年级的韩老师在总结文章主旨这一教学环节中,问到作者最后收获的是什么,一个孩子回答要相信别人,相信每一个人和每一句话。韩老师却只是重复了一遍学生的答案,只用了一句“啊,相信,获得了信任”带过。韩老师一直引导学生去扣题,学会付出,获得给予的快乐。

《给予的故事》是一篇非常好的教育素材,除了知识上的收获,学生们更应该获得道德上的启发。学生提到要“相信每一个人和每一句话”,可是当前我们的社会现实时“老人摔倒不敢扶”,人们越来越冷漠,缺乏应有的信任。面对这一敏感话题,韩老师缺乏道德教育的意识与觉悟,不能挖掘出道德教育的资源,引发学生道德上的冲突,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上的启迪,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教育机会。

(二)教师价值选择的偏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德行高尚的人。然而,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形成了“只重成绩,不重德育”的价值取向。虽然教师深知自己课堂教学的双重任务,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教师单纯服务于考试,极力强调“成绩与效率”,不会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道德的发展上;应对突发事件,教师不能抓住德育的机会,为了节省时间往往简单处理或放到课下;在师生交往上,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与感染。在价值取向上,教师单纯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愿也不会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资源,教师这种功利价值选择阻碍了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

(三)教师能力素质的限制

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突发事件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素材,能否在师生交往中给学生带来道德上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开发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的能力与素质。然而,通过与一些教师交流,发现一些教师愿意顺应教育改的趋势,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带给学生道德上的教育,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到个人开发德育资源能力的限制。

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德育资源需要教师去发现与开发,因此教师应在树立开发德育资源的意、转变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开发课堂德育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出道德教育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抓出德育的契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突发事件师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麻辣师生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突发事件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