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为例

2016-04-11上海建桥学院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专业技能民办高校

■ 上海建桥学院 杜 鹃

民办高校“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为例

■ 上海建桥学院 杜 鹃

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对增加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促进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有些民办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存在浮躁的情绪,他们往往“冒着被市场和需求控制的危险去尽力满足眼前目标”,追求招生数量的最大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最终,这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既比不上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论功底,又缺乏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过硬技能,出现了“大专不专”“高职不职”的严重后果。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这种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新方法,在全院学生中全面推行“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度。

一、“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

(一)“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的内涵。

“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聘任不同的教师,从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管理方式,最终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的特点。

一是导师的指导覆盖学生四年大学生活。“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与普通本科生导师制有一定的差别。现行的普通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多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从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实施的,学生剩下两年时间的专业课学习多是由同一个导师指导。在“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度引领下,学生一入学,专业导师就开始发挥“导学”的作用——培养新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导师发挥“导能”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临近毕业时,导师发挥“导业”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而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专业导师始终与辅导员老师相互合作、明确职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二是以学生专业活动为载体,拓展学生专业素质。为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导师在指导学生专业活动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组织专业型活动时,导师结合所带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掌握程度以及导师个人的科研方向,选定专业型活动的指导方向;二是在组织实践型活动时,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的角色,如指导信息技术学院的科技竞赛等相关的专业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展示平台。

三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旨趣。由于民办高校在培养与造就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能力与就业素质的具体制度,缺乏通过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终出现了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不敢同公办高校的学生竞争的现象。“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注重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素质,学生往往“毕业即就业,上班即上手”。

四是导师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四年一

贯制”专业导师制是对大学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因此,专业导师开展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早晚自习、双休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进行,并且活动内容以专业课程学习、课程大作业等为主要形式,时间安排上以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

二、“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的实施

(一)培养新生的专业兴趣。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树立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关键时期,学院聘任该学期教授本班级课程的教师为新生班级的专业导师。导师们通过平日的接触,能够尽快地熟悉每一位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专业技能需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业社团活动和专业工作室等,多角度强化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制定全面科学的学习方案,顺利进入“大学生”的角色。

(二)提升老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大一通过课程接触自己专业知识较少,从大二、大三才算真正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该阶段,学院改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课程教师担任导师,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业导师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导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了解并掌握学生目前专业学习的难点、兴趣点、关注点,并记录在《专业导师指导手册》中,为进一步指导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基础依据。

二是开展导师带徒企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专业导师可以带领他们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初步印象;对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专业导师可以鼓励或者引荐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亲身感受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对职场工作模式形成初步认知。

三是指导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就业需求,指导学生积极准备如信息安全师、高级多媒体制作员等能够证明就业能力的资格认证考试,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是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往,学生对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意义认知不明确,申报人数较少。通过专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学生利用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实现知识从教材到实际运用的迁移,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

五是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进入大学三年级后,专业导师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省市、乃至国家级学科竞赛,为其提供一个专业深入学习的平台和环境。

(三)完善毕业生的就业实习规划。

大四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课程已经全部完成,进入到企业生产实践阶段。学院实行双导师制,即毕业设计导师和生产实践企业导师,两位导师互相配合共同打分认定毕业成绩。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外,还承担了所指导学生的就业推荐职责,至少走访实习单位两次,询问实习就业进展情况,督促其签约就业。学院为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的学生配备了企业导师,对没有在校企合作单位的实习的学生,要求学生寻找一位所在单位的企业导师,建立“师徒”关系。企业导师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出相应的指导和评鉴,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行业规范。

三、“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学院专业教师的教书和育人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仅2015—2016学年学院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共计20余项,学生申报大学生科创项目数量同比提升了近50%,学生的就业率更是达到了98%以上,考研成功率位居全校前列,为学院专业硕士点的申报打下了基础。

“四年一贯制”专业导师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育理念,搭建了“授业”和“传道”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身为教育者,导师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养成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导师着重于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准专业定位、制订学习计划,接受学生选课咨询,关心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导师们一开始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打好科研基础,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学术探讨和科研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导师制专业技能民办高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