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数学魅力: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2016-04-1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彩虹幼儿园吴碧瑾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游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彩虹幼儿园 吴碧瑾



感悟数学魅力: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彩虹幼儿园吴碧瑾

“教育即生活”是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他认为教育是儿童的生活过程,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而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将幼儿数学教育融会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 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的选择来自于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二是到生活中去,即幼儿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到生活之中,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一、源于生活的幼儿数学

㈠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渗透数学

现实生活是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幼儿每天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和数、量、形相关,并在生活中无拘无束地感知和体验着数学。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素材。

在饭后的散步活动中,老师带着幼儿们来到操场上捡肥皂果,幼儿们对初次见到的肥皂果都非常好奇,念念说:“肥皂果摸起来软软的。”韬韬说:“肥皂果是圆圆的!”闲闲听了后也忙点头:“对对!肥皂果和橘子一样的圆圆的!”“但是橘子可比肥皂果大多了呢!”一一忙反驳道,“我还知道轮子是圆圆的!”“太阳也是圆圆的!”“硬币也是圆圆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起圆圆的物体来了。

生活中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幼儿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探索欲与好奇心,他们看到房顶会去观察它的形状,看到不同的果实会去比较大小。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密切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

㈡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

陶行知先生一向倡导“生活即教育”,而幼儿的生活除了生活活动更多的是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创设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数学的教育,隐含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感知和学习数学。

在中二班的区域中,老师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具有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游戏——小超市,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物。一位扮演顾客的男孩子挑选了一些1元类商品后去付款,营业员看了一下让男孩付5元,男孩马上不乐意了,忙说:“怎么要5元?我只有4样东西啊!”说完便把篮子里的东西一一分开:“你自己数数看!”营业员女孩伸出手指再次确认后让男孩付4元钱,可是男孩只有一张5元。女孩说:“那你再选一样东西吧!这样刚好5样,5元钱!”边上的另一个营业员听见了,忙递过一张1元钱说:“没事!不用选了!我们找你1元就好了啊!”

数的分解与组成原本是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通过生动的生活角色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买卖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学习、应用和掌握着数的分类,并且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和验证问题,在游戏中探究,在游戏中思考。

小班年级组为幼儿创设了多个生活角色操作区,如:糖果屋、饰品店、点心屋等。孩子在糖果的摆放上自然而然的会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制作精美的饰品时孩子会巩固运用已经学过的ABAB以及ABBABB的排列方式;在制作点心时,橡皮泥量应该用多少,也在孩子们一次次的操作中逐渐形成概念,所有的数学知识融汇与游戏之中。

好的环境创设会弱化幼儿学习具体数学知识的要求,突出对幼儿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在区域游戏中,我们不强化幼儿数学知识的运用,而强调由内在的经验引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㈢从生活中选择数学教育的内容

如何让数学成为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活动的有效性,这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数学贴近幼儿的生活,从而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

在中一班开展的餐厅主题中,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只能将同品种的菜系进行归类,而没有形成荤素分类的意识,并且在选菜游戏中,多数孩子均以自己的喜好为主进行选菜,不懂得进行荤素搭配的合理营养配餐。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偏食情况也较为严重,故教师延续“餐厅”的情境,以外公餐厅引进新菜为线索,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感知、分辨和观察,了解荤菜和素菜的特征,从而能够按荤素标准进行分类,在已有的按照事物外部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有所提升,并且初步形成营养搭配的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与教师给他们的那些问题相比,往往更容易被幼儿理解与解决。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让幼儿在具有生活情景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感知数学内容,理解数学的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认知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应用数学,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幼儿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各个问题。

中午的时候,孩子们都洗完手各自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吃饭,这时候老师都会请组里的一个小朋友去分碗和勺子。成成总是拿两个碗放到一个小朋友面前,然后再去拿两个碗放到另一个小朋友前,来回跑好几趟重复这样的动作。一个星期后,突然有一天成成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他并没有直接去拿碗,而是在座位上手口一致地先点起了人数,数出了5个小朋友,再分二次拿了5个碗到桌子上后进行摆放检查。借此机会,我让幼儿们开始讨论,怎么样才能又快又正确地摆放好碗筷,孩子们纷纷就自己的经验觉得先数再放是最快的。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大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而且这些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一般都会反复,不断出现,这就使幼儿能经常地感受这些现象、问题,从而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有所认识和体验。学习对应知识后,可以请幼儿按照每桌小朋友的人数分发小碗,再给每一只碗配发一把勺子;在学习分类活动之后,可以请幼儿来帮老师整理玩具,分点心时,也将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可以帮助他们主动地获得对应、分类、计数等数学经验。

在一日生活中如此坚持,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而教师要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如:让孩子说说自己在班里的学号,家里有多少人,分分点心等与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一些数学的应用,既能让幼儿在生活中初步感知数学,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一改以往重技能重学科的错误观念,从孩子出发,结合孩子的生活与经验,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发挥幼儿生活的整体教育作用,重视孩子的已有经验,真正的做到让数学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

参考资料

[2]王殷.如何让幼儿轻松快乐学数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3]张岚.浅议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J].幼儿教育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游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