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研究综述

2016-04-11苗伟

社科纵横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者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苗伟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天津 300191)

·理论探索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研究综述

苗伟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天津 30019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可以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梳理、总结和概括,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历史和实践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从核心人物和发展阶段两条线索进行概括和梳理。有的学者如田海舰、方爱东、程伟礼、杨晓伟、周蓉辉、张学森、徐腾等以人物为线索,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探索和贡献进行分别概述和阐释。有的学者则以发展阶段为线索,如有学者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期”[1];有学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建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拓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具体系时期、‘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2]四个阶段;也有学者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构分为“民主革命时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初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3]三个阶段;还有的学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对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改革开放以来核心价值观的嬗变”[4]两个阶段。

学者们研究视角、路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以历史阶段划分为线索,还是以核心人物划分为线索,其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历史线索离不开对重要领导人的理论贡献的阐述,人物线索亦不能背离历史的演进逻辑。下面就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对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探索核心价值观历程研究进行详细综述。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有的学者将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1.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2.平等的价值思想。3.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4.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5][6]有的学者将毛泽东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2.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社会平等,消除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评价体系中,始终有两个尺度,一个是生产力标准,一个是群众利益标准。4.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路径。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群众实践改造中国和改造世界是实现社

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途径。[7]

毛泽东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及评价标准。毛泽东在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实质上构成了他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两种基本原则、基本尺度。这一价值观特征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但是,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它的现实基础关系这一价值观问题上,毛泽东没有能够始终如一地解决好社会主义目的与手段、价值理想与现实途径之间的关系,没有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6]也有学者指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毛泽东社会主义价值观探索有得也有失。一方面,毛泽东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一样,把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消除二大对立,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做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中,没有能够解决好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与实践途径之间的关系,曾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和失误。[7]有的学者指出,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就是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的标准,即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同志吸收前人思想精髓,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始终以求解社会主义价值和价值实现问题为重点,逐渐形成了他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价值信念。2.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取向。3.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4.人的全面发展思想。[5][6]有的学者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2.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三个有利于”标准。4.社会主义的价值手段:市场经济。5.社会主义的价值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破到立、从自发到自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笔者认为,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点。[8]

邓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有的学者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反复思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的新鲜经验,逐渐形成了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方面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历史考问中折射出的强烈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在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置于科学的现实的基地之上,建构起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6]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总体特征包括:1.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2.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相契合。[7]有的学者指出,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其一,坚持价值观同历史观、真理观的统一。其二,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其三,从破立结合的角度阐释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方面,他从破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点,更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很多误解和不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从正面、立的角度做出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8]

三、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的学者指出,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2.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理想。3.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思想。4.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依据、物质

基础和富裕取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的精神条件和文明取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定位、群众基础和民主取向。[5]也有的学者指出,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涉及和探索社会主义价值的过程中,江泽民突出“先进生产力”发展问题,他强调“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先进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支撑,先进文化发挥意识形态的强大反作用和引领作用,核心是道德建设。“人民的利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终目的指向。[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特征。有的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特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两个代表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合规律性”,坚持科学原则。“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和意愿,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归宿,也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合目的性”,坚持价值原则。[6]也有的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归属上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上揭示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趋势。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归属的。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思路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与价值功利性的有机结合,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8]

四、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构成了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5]有的学者将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认识概括为: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开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实现路径,建构了四位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7]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价值自觉构成了胡锦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维度。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具有强烈的价值色彩,实际上属于价值论的范畴。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我们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引导到核心价值的层面上,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8]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标准。有的学者指出在价值层面上,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出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价值取向。它既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追求,同时还突出强调了我们所要建设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所要达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来对这一价值追求进行评定,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问世,也表明了我们国家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思想所指引的发展方向。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价值追求的认可和肯定,为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评价标准。[5]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步确立和形成的,它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开展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探索,为当代中国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及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其演进的历程、累积的经验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构成了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依据。

[1]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林守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分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1).

[3]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

[4]荣开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江汉论坛,2014(9).

[5]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2011:61.

[6]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博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0.

[7]徐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13:62-73.

[8]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8:70-74.

D64

A

1007-9106(2016)12-0012-04

苗伟(1979—),男,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学者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学者介绍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