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程要闪着“思考”的光芒
2016-04-11高玲玉
文|本刊记者 高玲玉
好课程要闪着“思考”的光芒
文|本刊记者 高玲玉
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
追溯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河西一幼”)近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这所与新中国同龄的老园有着一条最鲜明的线索,就是课程改革。
在今天的园本课程——多彩课程研发之前,课程改革就已经是河西一幼教师们深谙的一项传统。河西一幼建园初期,是没有统一教材的,于是老师们施展一身才能自发地编写教材。随后,我国学前教育开始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但是实践一段苏联学前教育课程后,河西一幼的部分教师感觉到了某些地方的水土不服,于是又开始研发教材、活动、游戏。在“文革”期间和“文革”后期,河西一幼都没有间断过教学项目的开发(如自编的童话剧等)、儿童户外活动与饮食关系等教研活动。
198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颁布后,据此全国统一编写教材,然而在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围绕学科教材一段时间后,河西一幼的教师们愈发感觉到大一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有些不太对劲儿,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发展智力,课程改革又迫在眉睫。于是,有的教师开始关注本班幼儿的兴趣与年龄特点,关注游戏和日常的教育价值,尝试从幼儿的兴趣与年龄特点、游戏和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幼儿的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开展游戏式、主题式教育实践,将“教”转向“育”。在多彩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河西一幼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经验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完善多彩课程的过程中,河西一幼随时对已有课程发出质疑与反思。但是,对应的课程目标无法提供足够量的活动来完成,活动目标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例如,在做关于沉浮的科学活动时,教师的预设目标是希望幼儿通过自主探究、集体分享交流发现关于沉浮现象的一些规律,并且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考虑“沉浮”所涉及的物体重量、体积的概念,幼儿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仅仅通过一次活动就想让幼儿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这对仍由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转换到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时,经过一段实践课程后,河西一幼发现不能准确把握幼儿原有经验以及应提升的经验,老师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出现过难或过于简单的现象。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过多地考虑了“自己怎么教育的问题”,而很少考虑幼儿“原来学到了什么”“现在如何学”的问题,于是将知识一股脑儿抛给了幼儿。最终,他们找到了用“质”和“量”两种方法来判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宜。例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一次活动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而如果活动包括幼儿欣赏、学唱、创编、表演等,内容过于繁多就会持续近50分钟,是一种典型的量上的课程超载。
靠着自己不断的质疑与思考,多彩课程对当代的河西一幼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成为“最牛幼儿园”的秘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