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2016-04-11周璠娅
周璠娅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重庆 石柱 409100)
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周璠娅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 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钙(Ca)、磷(P)、总胆固醇(TG)、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E(Apo 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用Logistic回归法对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的Ca、TG、Apo Ebook=459,ebook=111浓度明显偏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血清P、Apo A及LDL-C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家族泌尿系统结石病是其危险因素OR值和95% CI分别为1.524 (1.215,1.651),1.315(1.141,1.462)和2.189 (1.698,2.054)。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有血脂代谢及钙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肥胖、家族病史是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 高脂血症; 肥 胖; Apo E
泌尿系统结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为1% ~5%,每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且近年来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特别是青壮年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逐步攀升,应当引起重视。本次研究对在本院就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的血钙(Ca)、磷(P)、总胆固醇(TG)、载脂蛋白E(Apo 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尿石症的相关发生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8.5± 7.3)岁,均经彩超、术中或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泌尿系统结石,同时排除肾功能衰竭、尿素感染、恶性肿瘤以及尿路畸形等疾病。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9.3±8.9)岁,均经彩超或X线检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且既往无尿石症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首先应用荷兰Philips HD11XE及 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对所有受试者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5~5.5MHz及7.5~12MHz,受试者在检查前口服50%葡萄糖20mL,饮水500mL,观察受试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存在结石患者观察结石部位、数量、形态等。患者入院次日留取尿液标本,采集静脉血,采用日本CL-7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CL-7300)检测血清Ca、P、TG、Apo A、Apo E、血浆LDL-C。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相关病史,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7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临床分析:7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单发单侧患者30例,多发多侧患者48例,其中肾结石69例(88.5%),输尿管结石6例(7. 7%),膀胱结石1例(1. 1%),复发性结石2例(2. 6%)。超声图像表现为:①膀胱结石:弧形强光带,后方伴有声影,直径小于4mm小结石表现为淡淡声影或无声影;②输尿管结石:增强的弧形光影,后方伴有声影,在输尿管积水远端可以出现结石回声;③肾结石:强回声光团,光团后方伴有声影。
2.2 两组血清电解质及尿液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的Ca、TG、Apo E浓度明显偏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之间的血清P、Apo A及LDL-C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及尿液中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血及尿液中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Ca(mmoL/ L) P(mmoL/ L) TG(mmoL/ L) Apo A(g/ L) Apo E(g/ L) LDL-C(mmoL/ L)研究组 78 2.56±0.19 1.20±0.15 1.63±0.54 1.41±0.32 4.14±0.95 2.78±1.03对照组 44 2.28±0.21 1.19±0.16 0.94±0.48 1.36±0.48 3.26±0.83 2.63±1.64 t 3.233 0.954 2.782 1.052 2.885 1.531 P 0.005 0.798 0.019 0.486 0.025 0.327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1 确定变量并赋值:根据记录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相关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而计算体重指数(BMI)以及根据血脂检测分析出高血脂症的情况,将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泌尿系统结石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构建统计学模型,变量赋值见表2。
2.3.2 泌尿系统结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泌尿系统结石因素为因变量,以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家族泌尿系统结石史、冠心病、高血压作为自变量,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构建统计学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家族泌尿系统结石病是其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6个可能危险因素与赋值
表3 泌尿系统结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泌尿系统结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以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也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近年来,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男性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发群体,首次发病率以20~30岁者最多。在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学研究领域中,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其病因及今后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表明[1],其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性别、尿路梗阻、感染、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地理位置、环境温度、饮水量、饮食习惯、社会地位、职业种类等诸多因素有关,我们应把泌尿系统结石视为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进行早期预防、干预,临床确诊后应积极治疗。
本研究应用彩超对受试者进行检查,结果发现7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单发单侧患者30例,多发多侧患者48例,其中肾结石69例(88.5%),输尿管结石6 例(7.7%),膀胱结石1例(1.1%)复发性结石2例(2. 6%)。彩超检查操作简单、无创、患者无痛苦,可以快速有效的确定结石位置、数量和形态,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原因多样,学术界目前尚无明确清晰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尿液中结石晶体饱和状态、抑制尿液中晶体形成的物质分泌不够都是影响结石生产的原因,这都与机体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国内外有许多文献报道其与多种影响人体代谢的因素相关[2],如由于体内或肾内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发性尿钙症引起的尿钙增高、痛风的尿酸排泄增加,以及血压高、血糖高、超重、血脂高、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疾病,都是当前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血清中的Ca、TG、Apo E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家族泌尿系统结石病史是泌尿系统结石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3],泌尿系统结石生成相关因素中,性别、代谢系统疾病等都是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代谢系统的疾病增加尿石症发生风险25%。也有文献报道[4],泌尿系统结石与体重指数、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相关性,即肥胖人群、高血脂人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这些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尿酸结石患者较正常人群具有更高的糖尿病发生率,但非糖尿病病人更好发草酸钙结石[5]。本次研究并未对尿酸结石、草酸钙结石分别研究,这可能是造成糖尿病这一因素未入选模型,成为泌尿系统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的原因。另外,也有许多关于Ca、P等微量元素与泌尿系统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的报道[6],认为多种微量元素参与并影响了结石的形成,同时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体内多代谢异常,包括高尿酸、高尿钙、低柠檬酸等。本次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1] 史振峰,孙敏,艾合买提·艾买尔,等.新疆维吾尔族138例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及尿定量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4):234~236.
[2] 姚幸.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方法概述[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24~25.
[3] 陈来翠.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发病时间分布与生活习惯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11):87~88.
[4] 黄明坦,梁国挺,叶泽兵.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综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7):141~143.
[5] 刘卓,刘继红.泌尿系统结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1):31~33
[6] 涂小峰.通过饮食干预对泌尿系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探讨[J].北方药学,2013,10(9):55~56.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i Disease Risk Factor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ZHOU Fany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zhu County,Chongqing Shizhu 409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in urolithiasis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 78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calculus in urinary system during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and 44 normal heathy volunteers at the same time in my hospital as control group. All the volunteers and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B ultrasound,and detected serum calcium (Ca),phosphorus (P),total cholesterol (TG),apolipoprotein A (Apo A),apolipoprotein E (Apo E),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of two groups,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inary stone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 The level of serum Ca,TG and Apo E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se of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erum P,Apo A and LDL-C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perlipidemia,BMI and family history were entered variable model,whose OR value and 95% CI were 1.524 (1.215,1.651),1.315(1.141,1.462) and 2.189 (1.698,2.05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Urolithiasis patients with blood lipid metabolism and abnormal calcium metabolism,and hyperlipidemia,obesity,family history may be the risk factors in urolithiasis formation.
【Key words】Urolithiasis; Hyperlipidemia; Obesity; Apo E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3-0458-0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3.038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计委科研面上项目,(编号:2014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