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关联初探
2016-04-11平启年朱晓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a老年医学科内分泌科江苏南通6001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5701
王 军,平启年,朱晓晖(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a.老年医学科;b.内分泌科,江苏南通6001;.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5701)
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关联初探
王军1a,平启年2,朱晓晖1b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a.老年医学科;b.内分泌科,江苏南通226001;2.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1)
摘要:人口老龄化使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结构新常态。江苏省老龄化比例为20.57%,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老龄化区域和城乡差异也更加显著。兴化地区地处苏北农村,呈现小城市大农村结构,经济欠发达,城乡人群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本研究目标人群为兴化城乡老年人群,通过调查城乡老年人群人口社会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性,为政府和社会对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依据。总计305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群已婚、与子女住、文化程度、退休和自觉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等人口社会学特征维度好于农村人群(P≤0.01);而农村丧偶、独居、没有工作和自觉家庭经济情况差等维度高于城市人群(P≤0.01);男性老年人群文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P<0.01);冠心病患病构成比上,农村老年人群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群(P<0.01),男性老年人群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老年人群患高脂血症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果提示,兴化地区城乡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差异显著,但城乡老年人群在躯体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差异已经明显缩小,说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变化与人口社会学特征相关联。在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新常态下,社会和家庭应更多地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群,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群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乡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人口学特征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进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报告,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12亿,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37亿,占比10.1%。江苏省民政厅《2014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指出:江苏省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老龄化比例为20.5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579.23万人,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我省老年人口除了具有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外,近年来还产生了一些新变化:1.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期;2.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3.老龄化区域和城乡差异更加显著,由于苏北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空巢老人甚至空巢村现象比较严重;4.两代老年人家庭越来越多。这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新特点,导致人口结构出现严重扭曲,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结构新常态,增加了老龄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人口社会学特征是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3]。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既往人口社会学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大多数偏向于单独对城市[4,6,8,18,19,22]或农村老年人群[5,7,9,10];目前从城乡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在逐渐增多[3,11,12,13,20]。因此,关注老年人口,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人口社会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危机和压力,让城乡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江苏兴化地区地处苏北农村,呈现小城市大农村结构,经济欠发达,城乡人群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本研究目标人群为城乡老年人群,通过问卷初步调查兴化地区城乡老年人群人口社会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性,为提高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为政府和社会对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目标人群为江苏兴化地区某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共340名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老年人群健康与人口社会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60~85岁。(2)能够进行沟通,生活基本可以自理;(3)听力、视力可以配合完成检查。(4)居住2年以上的常住居民。排除标准:(1)严重的精神疾病或内科疾患,无法配合完成问卷。(2)经沟通后不愿意参与者。
2.方法:调查者经统一培训后,自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对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制逐个问卷调查。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目的,征得其同意,由参与者本人自行填写。对有视力不良或听力障碍以及文盲的被访者,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并由被调查者确认。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1;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状况,基本人口社会学数据,老年人慢性病的构成情况。其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确定由二级医院以上出具的出院小结或门诊病历提供。
3.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建立数据库,双人独立输入,进行一致性分析,各指标主要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
二、结果
表1兴化地区某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n=305)
1.老年人群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与慢性病患病情况统计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表340份,收回305份,回收率89.7%,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53例(50.2%),女性152例(49.8%);居住城市206例(67.5%),居住农村99例(32.4%)。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79±6.31)岁。老年人慢病构成情况为:脑梗死75例(24.6%),TIA 1例(0.3%),脑出血5例(1.6%),帕金森病13例(4.3%),糖尿病46例(15.1%),高血压病197例(64.6%),冠心病82例(26.9%),高脂血症23例(7.5%)。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见表1。
2.老年人群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按城乡分组比较
按城市与农村人群分组,比较两组人群年龄分层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人群人口社会学指标:城市人群中已婚、与子女居住、文化程度、退休和自觉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的构成比高于农村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农村人群中丧偶、独居、没有工作和自觉家庭经济情况差的构成比高于城市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老年人群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城乡分组比较
3.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城乡分组比较
AR/VR技术对于带宽有着极高要求,以VR技术为例(具体如表1所示),进入规模商用阶段的高级VR,带宽需要近500 Mbit/s,依照1:64分光比计算,即使考虑实际用户并发率,10 G PON也难以满足要求;而对于极致级VR的1 G带宽需求,则需要PON口带宽近50 Gbit/s。另外,还对NG-PON的带宽演进提出了明确的需求。
按城市与农村人群分组,比较两组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农村人群冠心病患病构成比高于城市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人群其它各个慢性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城乡分组比较
4.老年人群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按性别分组比较
按性别分组,比较两组人群人口社会学指标:老年女性人群文化程度构成比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人群其他人口社会学指标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老年人群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按性别分组比较
5.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性别分组比较
按性别分组,比较两组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老年男性人群冠心病患病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构成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人群其他各个慢性病患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性别分组比较
三、讨论
兴化是江苏地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老年人口社会学特征和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发生了改变。
本调查发现,城乡老年人群婚姻状况总体较好,人群已婚率为79.3%,丧偶率为19.3%;城市人群已婚率(84.5%)高于农村人群(68.7%),而农村人群丧偶率(28.3%)高于城市(15.0%);按性别比较,虽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女性人群的丧偶率(23.0%)仍高于男性(15.7%)。上述结果提示,随着地域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老年人群保持着良好的婚姻状况,因而生活质量也不断地得到改善。既往研究也显示[6,7,10,17],有配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优于无配偶老年人。另外,本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域农村老年人丧偶率(28.3%)低于王海军[7](1992)报道的农村≥60岁的老年人群丧偶率(37.4%),提示随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以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本地域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得到不断地改善。调查结果还提示,农村人群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人群丧偶率较高,因此,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农村老年女性丧偶人群生活上和精神上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同时,丧偶老年人应重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克服丧偶后的孤独感,籍此才有利于丧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老人独居率(26.3%)高于城市老人(5.3%);而城市老人与子女居住率(47.1%)高于农村老人(27.3%)。这一结果与既往的研究有很大不同[7]。过去在我国农村中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比例约占50%以上,而本调查的结果(27.3%)远低于上述报道。这一结果反映出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相当部分的父母随子女移居外地,导致农村家庭结构上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从人口社会学的家庭结构维度上来看,与子女居住的老人,其生活质量要明显优于独居[14]。基于目前我国养老机制还是以家庭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为辅的情况下,对于独居老人,尤其是农村独居老人,政府应加大力度创办多种形式社会养老服务机构[2,15]:如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及老年公寓,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最强有力的社会学特征[16]。本调查发现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74.8%的城乡老年人群自觉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其中农村老人自觉经济状况良好只占12.1%。城市老年人群退休率(82.0%)远远高于农村老年人群(18.2%);农村老年人没有工作率(75.8%)却远远高于城市老年人群(17.0%)。上述结果反映出兴化地域的总体经济状况水平、个人经济收入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出城乡老年人群的生活境况。有研究认为[13,17]:老年人的幸福度和生活境况随经济收入的差异而不同,尤其对健康状况不良的老人,经济收入明显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从医30年,对来自不同地域或城乡的求诊病人的需求深有体会。同样是用降血压药物,地域富庶和经济条件好的城市人群用的是较为新颖的、副作用较小的、费用相对较高的药物,而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或农村人群则用一些较为陈旧的、副作用较大的、费用相对较低的药物。此外,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还有特殊疾病的专项补贴等费用。两相比较,说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在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对农村卫生保健的投入和农村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上述情况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善。
理论上认为,生活质量涵盖了躯体健康以及健康服务可获性等方面[5]。本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上,农村人群冠心病患病构成比(37.4%)高于城市(21.8%);女性人群高脂血症构成比(12.5%)高于男性(2.6%),而男性人群冠心病构成比(32.7%)高于女性(21.1%);在其余各个慢性病的构成比上,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城乡老年人群在躯体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差异已经明显缩小,这与党和政府多年来不断加大老龄化事业的投入有很大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2014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指出:我省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和制度构筑了全覆盖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所有老年人都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享受最低生活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可以看出,当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后,党和政府对农村老年人实现城乡统筹,城乡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费用占据相当比重,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医保待遇水平,缩小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距,让农村老年人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总之,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兴化地区城乡老年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探讨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新常态下,城乡老年人群的人口社会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特征,为政府和社会对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江苏省民政厅.2014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EB/OL].2015-08-25,http://www.jsmz.gov.cn/skywcm/webpage/qt/2015lnsy/index.html.
[3]卫龙宝,储雪玲,王恒彦,等.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38(6):65-74.
[4]李磊,施帆帆,张强,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6):412-415+428.
[5]张潘,王静,高红霞,等.慢性病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功能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4,27(9):45-48.
[6]程志华.宁波市离退休老人多向健康评价及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杂志,1992(6):11-13.
[7]王海军.河北省霸州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D].北京医科大学,1992:4-66
[8]熊跃根.我国城市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程度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9,20(4):49-53
[9]胡军生,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314-317
[10]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 (12):1193 -1196
[11] Zhaorui L,Emiliano A,Shuran L,et al.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 and care among the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Beijing,China -a 10/66 Dementia Research Group cross-sectional survey [J].BMC Public Health,2009(9):394.
[12]Mei L,Yang Z,Zhenyu Z,et al.Rural-Urban Differences in the Long-Term Care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in China[J] PLOS ONE,2013,8(11):e79955,http://www.plosone.org.
[13]陈彩霞.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比较[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9(3):66-70.
[14]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述评[J].人口与经济,2001,(1):33-43.
[15]曾尔亢,王红.老年人社会医疗照顾与健康教育[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5,12(1):1-4.
[16]罗杰A.斯特劳斯著.李凡,刘云德译.应用社会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802-810.
[17]刘渝林.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涵义与内容确定[J].人口学刊,2005,25(1):33-36
[18]郭月琴,王军,朱晓晖,等.社区居家老人骨质疏松相关生活方式与疾病因素的初步调查[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10-15.
[19]王军,张艺,朱晓晖,等.南通市某社区中老年脑血管病人群发病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329-4331.
[20]张友琴.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城乡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15(4):11- 21
[21]王大华,申继亮,彭华茂,等.教育水平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模式[J].心理学报,2005(4):511-516
[22]王军,方美凤,朱晓晖,等.南通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信行及影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5):519-52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of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with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WANG Jun,PING Qi-nian,ZHU Xiao-hui
(Dept. of Geriatric Medicin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Nantong,226001 Jiangsu,China)
Abstract:Demographic ageing causes the number of ageing population increased quickly in China,exerting the New Normal of aging and few-children in families.Aging population proportion is 20.57% in Jiangsu province,a top aging province with obviously regional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our country.Xinghua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rural areas of north Jiangsu,characteristically by little town and big village,with less-developed economy and different urban-rural living standards.The survey aims at elderly popul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of Xinghua,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associations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to provide government and public society a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in aging services.Totally 305 persons over 60 years were involved in this survey.It was showed that in the dimensionalities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the proportion of intact marital status,residence with children,education background,retire and batter self-sense family fin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urban elderly population than rural(P≤0.01);The proportion of death of a spouse,living alone,no occupation and worse self-sense family fin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than urban(P≤0.01);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elderly male population was better than female(P<0.01);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was higher than urban(P<0.01),male higher than female(P<0.05);but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hyperlipoidemia in elderly female population was higher than male(P<0.01).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but decreased differences in chronic diseases suffering and disease prevent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illustrating there is a close association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hang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opulation.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ing population,society and family should put more attention to,especially,th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in improv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Elderly;Quality of Life;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王军,男,江苏南通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老年医学与老年社会医学;平启年,男江苏兴化人,主治医师,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朱晓晖(通讯作者),女,江苏南通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老年内分泌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攀登项目资助课题(BK2008010);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南通市人口学会立项课题(NTRK2014-035)。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16)02-0082-05
收稿日期: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