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市杂交稻“四双”高产栽培的实践

2016-04-11邓立平黄国龙丁秋凡

作物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醴陵高产栽培技术

邓立平,黄国龙,丁秋凡

(醴陵市农业局,湖南醴陵412200)



醴陵市杂交稻“四双”高产栽培的实践

邓立平,黄国龙,丁秋凡

(醴陵市农业局,湖南醴陵412200)

摘 要: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总结了南方稻区因地制宜选用超级稻品种,对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500 kg(亩产)”的“四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水稻丰产稳产高效目标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醴陵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耕机收问题解决后,机插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道难关。而国内外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机插、手栽、抛栽和直播4种栽插方式中,机插秧对水稻持续增产和稳产的效果更为突出[1],与大面积应用的抛秧栽培比,每公顷产量可高出450 kg左右[2],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较大规模种植下,而成本只有传统育插秧的20%左右[3]。为此,笔者从2004年开始探索双季稻机械化插植技术与最新农艺的融合。

通过10多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了水稻“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500 kg(亩产)”的“四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将之全面推广用,取得了较好效益。以2013~2014年为例,全市水稻“四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2. 81万hm2,平均产量15 750 kg/ hm2,增产稻谷1338. 78万kg,每公顷新增纯收入3882. 45元。

1 全年高产,优化品种搭配

1. 1 品种选择原则

一是趋利避害。从气象条件看,湖南双季稻生产,前有频繁低温对早稻播期的局限,中有夏季高温秧苗生长量大与机插秧播种密、秧龄弹性空间小之矛盾,后有寒露风对晚稻安全齐穗的威胁,季节要求较严。必须选择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的品种。二是季季高产。在有限的生长期内要达到较理想的产量,必须选择日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的品种。三是全年高产稳产。双季稻机插,难点在晚稻,突破口在品种搭配方式。在满足晚稻机插要求的前提下,将农民习惯的早配迟为主、中配中为辅的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优化为早配中和中配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季内早、中熟相互衔接,季间熟期相互补充的良性格局。

1. 2 具体品种搭配方式

早稻主推生育期105~110 d,7月10~15日成熟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如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晚稻主推生育期110 d左右的超级稻品种,如H优518和五优308等。形成了株两优819 + H优518、株两优819 +丰源优299、陆两优996 + H优518、两优819 +五优308和双季株两优819等5种搭配方式。

2 穗足库大,量化机插质量

2. 1 产量结构设计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的库量(有效颖花数)和库重构成。在产量构成因子中,健壮的有效穗数是基础,是最大的变量,对库容量和库重影响较大。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产量结构都有一个适宜的有效穗群体质量基础[4]。醴陵水稻“四双”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设计与实施结果见表1、2。

表1 醴陵市水稻“四双”栽培产量结构设计

表2 2013~2014年醴陵市水稻“四双”栽培产量结构调查

2. 2 播种

(1)播种期。坚持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的原则。根据前作熟期、品种、机插面积、机插能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播期,保证在最佳秧龄适时栽插。早稻3月20~28日播种,秧龄控制在20~25 d;晚稻6月22~28日播种,秧龄控制在20 d左右。

(2)种子处理。稻种在洁净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早稻24 h左右,晚稻12 h左右),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干,用“旱育保姆”拌种包衣,稍晾干后,即可播种。

(3)播种量。每公顷大田准备58 cm×28 cm× 2 cm秧盘450~500个,或58 cm×22 cm×2 cm秧盘675~750个,杂交稻种子52. 5 kg,常规稻种子75 kg。每个秧盘播种芽谷:杂交稻80~100 g,常规稻100~130 g。分厢过称后,分3次精播匀播,先播总量的70%,再播总量的20%,剩下的10%用于补播。播时从秧厢边缘开始,厢中间结束。注意秧盘四周要播够。

2. 3 育秧

(1)每公顷大田备专用育秧基质22. 5 m3。

(2)秧田选择。选择排灌畅通,管理方便,土壤肥沃,位于机插大田中心点附近,便于向四周稻田运秧的丘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70~80。

(3)面积控制。每个育秧点秧田面积控制在700 m2以内,以减少移栽时搬运秧苗的距离、时间和工作量。

(4)早稻秧苗管理。出苗期,高温高湿促齐苗,防烂芽。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气温过高时,揭开膜两头通风降温,长时间阴雨时,每隔3~5 d,中午揭开膜两头通风降湿。保持盘土湿润,晴天及时浇水,低温阴雨期间,盘土发白也不能浇水。1叶期,适温保湿促壮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2叶期,通风炼苗促健根,防立枯病,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3叶期保温保湿,炼苗控长。移栽前4~5 d视苗色每公顷用尿素22. 5~45. 0 kg对水750 kg均匀泼浇,施后再浇一次清水,防肥害烧苗。

(5)晚稻秧苗管理。播后沟中有水,确保盘土湿润,以利齐苗,严防盘中积水造成高温煮芽。盘土发白时,早上或傍晚灌1次跑马水。齐苗后保持满沟水,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以利秧苗盘根。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则灌薄水护苗。机插前2~3 d控水炼苗,使床土软硬适度,促秧苗盘根。

2. 4 基本苗布局

合理密植是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创建高产群体,实现增穗增粒的有效措施。

(1)株行距配置。插秧机选用“七寸机”。早稻行距25 cm,株距10 cm。晚稻行距25 cm,株距12 cm。

(2)每蔸苗数。根据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每蔸苗数。中肥田每蔸2~3苗,肥力低,管理水平差,选上限,反之选下限。

(3)插植行向。根据田块大小以及方正情况确定行走路线,四周留好插秧机转弯空余地最后插秧,不能重插或漏插,机器不能插秧的边角需人工补栽。最初工作行程是整块稻田插秧的基准,既要选准位置,又要直,且插秧要均匀。一般以东西行向为佳。

(4)空蔸控制。做到密度适宜,伤苗率低,缺蔸率低于5%,漂秧少,不倒苗,不壅泥。当缺蔸超过5%时,应进行人工补插。

3 源强流畅,强化田间管理

3. 1 因田因苗施肥

机插稻返青期较抛秧稻延长,大田分蘖稍迟,前期吸氮少,中期吸氮量大,伤根较重,新根发生缓慢。应坚持“适施基肥,稳施蘖肥,增施穗肥”的施肥原则。

每公顷大田施纯N150~210 kg,肥田轻施,瘦田重施,N∶P2O5∶K2O =1∶0. 5∶0. 8~1。

中肥田具体用量为:基肥40%(20 - 8 - 12)复混肥600 kg,石灰750 kg。分蘖肥两次,插后5~7 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90 kg,插后10~12 d施尿素75 kg、氯化钾112. 5 kg;晒田复水时,施尿素45~60 kg、氯化钾45 kg。齐穗期叶面喷施“谷粒饱”750 g或磷酸二氢钾1. 5 kg。

3. 2 “三跑三为主”管水

前期跑水以浅水勤灌为主,促早生快发;中期跑水以浅露结合为主,促健穗稳长;后期跑水以干湿交替为主,促粒多穗重。全程水深一般不超过3 cm,连续深水天数不超过7 d。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时开始晒田,控苗峰,攻高成穗率。收获前5~7 d断水燥田成熟。

3. 3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机插稻与抛载插稻病虫害发生无明显差异,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健身栽培和农业防治为主的基础上,适时用药,重点防控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三虫三病”(表3)。抓好稻飞虱防治来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全面推广使用“一高两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表3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施药时期及用量

参考文献:

[1] 顾圣兴,刘 丹,胡莲生,等.兴化市水稻机插秧技术及效益分析[J].中国农技推广,2015(2):26 -27.

[2] 颜 珂.水稻机插:湖南“惊人一跃”咋实现[J].人民日报,2013 -04 -28(09).

[3] 刘龙生,曾良贵,黄益国,等.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作物研究,2015,29(4):426 -427.

[4] 胡志群,谭 丁.水稻机插秧普及推广难点与应对[J].湖南农机,2013(2):18 -19.

[5] 聂 勇,李建彬,姜守全,等.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4,28 (6):678 -679.

[6] 张喜成.水稻高产群体结构研究[J].北方水稻,2011 (4):7 -11.

作者简介:邓立平(1967 -),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305343233@ qq. com。

收稿日期:2015 08 28

文章编号:1001-5280(2016)01-0092-03

DOI:10. 16848/ j. cnki. issn. 1001-5280. 2016. 01.024

中图分类号:S511. 048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醴陵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
——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
——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