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6-04-11卢秀娥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唱歌唱教学活动

卢秀娥

摘 要:歌唱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36-01

歌唱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法。但常常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学习效果却平平,造成这种教学低效或无效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的执行能力以及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园的歌唱教学呢?笔者认为歌唱活动的实施和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直观性、游戏化和情境化。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低效或无效教学的表现

1、教师为教而教

在教学中不乏“为教学而教学”的行为,教师缺乏活动目标意识,不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盲目教学,活动环节凌乱,直到活动时间结束。不管幼儿的学习情况如何,幼儿有没有学会,学的好不好,几个孩子会了。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被忽视,那教学质量更是无从保证。

2、幼儿学习的主体不突出

在幼儿园例行检查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歌唱活动中很多老师带领幼儿一遍又一遍的唱,似乎孩子们的任务仅仅只是把歌词记住或者说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课堂上过分的强调教,没有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幼儿的学习主体无法突出,导致幼儿得不到充分发展,影响了有效教学。

3、教材的选择过于随意

歌唱活动的教材选择太过于随意,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歌,但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通常在选择教材时忽视幼儿的兴趣,或是难度太大幼儿无法理解,或是偏离了幼儿的实际经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促进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教学的策略

美国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类有一种“自主性功能”,就是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以及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的这种心理特征以及歌唱材料的特点决定幼儿的歌唱教学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唱歌教学时,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注重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再以趣激学。

1、歌唱活动的形式应游戏化、情境化、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纵观许多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活动,大多以“示范、跟唱”的教学形式,重在“学歌词”,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禁锢了幼儿的学唱兴趣。而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改变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游戏、适宜的情境吸引幼儿,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如在中班歌唱活动《颠倒歌》中,我用一些卡纸和桌子设置简单的树林场景,让幼儿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一边表演一边学唱。孩子们可兴奋了,欢快地唱着跳着,把自己当成树林里的动物。

2、根据歌曲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学唱的积极性。幼儿歌曲的歌词内容很丰富,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表现形式来激发幼儿唱歌的积极性。

(1)动作暗示表现形式。在歌唱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动作暗示有利于幼儿更有兴致地学唱。如《大猫小猫》的歌唱活动中,歌曲要求唱大猫时声音重些,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手的动作幅度变大,唱小猫的声音轻些,动作幅度小点。又如歌曲《丑小鸭》的最后一句“个子虽小本领大,整天嘎嘎嘎”其中就有一个音较高,教师在教唱中可以将手抬高,暗示幼儿声调提高。这种方法不仅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快速学会演唱,而且还唱出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2)故事表现形式。故事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将具有较强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如《小乌鸦爱妈妈》、《数鸭子》、《两只老虎》等,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导入时对幼儿说:“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接着讲:“从前有只小乌鸦,它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窝里飞不动了乌鸦叼来许多虫子……”故事讲完后提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幼儿熟悉了歌曲的内容后,教师又可以对幼儿说:“现在老师把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歌,小朋友想不想听啊?”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这种将歌曲和故事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幼儿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迅速记住了歌词,而且还体会到了歌曲的思想内涵。

(3)游戏渗透表现形式。游戏是合乎幼儿本性的,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教师在歌唱活动中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旋律、歌词、风格等。进而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游戏进行演唱。有些歌曲在熟悉旋律的同时,可以设计游戏性的活动过程,改变传统的常规学唱顺序这样既能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也能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如中班歌唱活动《袋鼠妈妈》,教师让幼儿扮演小袋鼠,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兴趣。

3、合理配合提示策略,让幼儿在直观教学中学习

(1)动作提示策略。教师先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相应的动作,引导幼儿借助提示建立对歌词的初步表象记忆。同时,教师也注意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演,以此来验证动作对记忆歌词的帮助作用。如在《数羊群》的歌唱活动中,在教幼儿识记B段歌词时,教师以正确的歌词内容和节奏提升幼儿的回答,并做相应的动作:当幼儿说“第六只,想跟你玩”时,教师即刻反馈“第六只,真——是——皮”,边说边打响指的动作。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是仅仅给予重复和表扬,而是予以提升并做相应的动作,有效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及羊的动态。

(2)图谱提示策略。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学,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作为歌唱教学活动的教具,可以把歌唱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这样不仅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在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也不断地在呼吁着有效性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平衡教学,制约歌唱活动的有效教学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归宿,以趣激学。当然,教学策略的应用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一个歌唱教学活动中,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策略,共同来促进有效教学。进而让幼儿在歌唱活动的有效教学中得到有益的发展,让有效性教学取代低效和无效教学。

猜你喜欢

学唱歌唱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二十八,把面发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新闻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