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跨越发展途径探究

2016-04-11朱曦陈信赵益民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朱曦 陈信 赵益民

摘要 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所总结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探讨了实现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跨越发展的新途径。文章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总结为“人文、数字、生态、开放”,认为数字时代区域性大学图书馆的跨越发展应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即:特色资源建设和特色服务提升是区域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文化传统和特殊使命是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动力;改造科层式的组织结构适应科研式的管理是现代化大学图书馆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人文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生态图书馆 开放图书馆

分类号 G251

DOI 10.16603/i.issn1002—1027.2016.01.005

1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教学科研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求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要求大学图书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传播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图书馆为用户创造泛在信息环境;慕课(MOOCs)式教学、数字化科研要求大学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和服务更为“虚拟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大学图书馆更为紧密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因此,大学图书馆,尤其是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该如何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引起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所谓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主要是指非国家部委所属,为特定地区服务、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的高等学校。但是,客观地说,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在经费、人才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它与人选“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就云南师范大学而言,学校地处西部,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云南省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所覆盖,有着特有的地域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朝着绿色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云南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是云南省内的大学和大学图书馆必须面对的挑战。

2发展理念及实施路径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其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师范学院图书馆。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围绕学校“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以“人文、数字、生态、开放”为特色,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云南文化强省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在资源建设、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跨越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2.1人文图书馆

在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理论提出与实践运行中,人文图书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读者的价值,追求读者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践行人文精神,创造美与和谐。这里所说的“人文”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层意义。

一是隐性意义。它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具体而言,人文精神体现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并重,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中心与边缘的交织上,这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向度。倡导人文精神,是平衡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传承文化传统,彰显学校精神的体现。就云南师范大学而言,她诞生于抗战烽火中,汇入方英才,为民族抗战而呐喊,为民族复兴而担当,创造了旷世奇迹,书写了永恒的辉煌。很多师生成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有100余人成为中科院院士,12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联大学生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除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杰出代表,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培养出一大批突出人才,有国学根底深厚的学者,有学贯中西的大师,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如陈寅恪、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钱端升、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等。

作为联大的后裔,在人文精神的彰显上就应该大力宣传与弘扬联大的精神,鼓励后生奋进。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的所作所为即围绕此工作展开。无论是在馆舍环境的打造方面,还是在资源建设和文化宣传上都蕴含着浓烈的联大色彩和元素,使图书馆显现出恢宏的气势和人文氛围。

二是显在意义。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把人文精神贯穿在图书馆的建设、服务与管理中,提出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创造和谐,优质服务”为馆训,体现在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两方面。

2.1.1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所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查了解读者的需求,努力使其得到满足。

为倡导“包容和合,君子风范”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在馆内设立了“爱心接力站”,鼓励毕业生把有阅读价值的书捐赠到“爱心接力站”,图书馆将这些图书盖上“云南师范大学爱心接力站”的图章后,放到专架。读者可以在此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就近阅读,也可自行取走,使用后再放回“爱心接力站”。

除此之外,图书馆开辟研究小间、专家工作室,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图书馆投入使用的研究室分为学科带头人研究室、教师学术研究室和学生学术研究室,室内配有电脑、办公桌等设备,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深受读者欢迎。

2.1.2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重视民生工作,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及时反映职工的合理诉求,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为切实了解职工的需求,图书馆适时开展了“深入群众知实情,夯实基础谋进步——调查了解职工和群众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分析反馈意见,及时解决职工工作、生活和发展的诉求。

为使图书馆的职工有一个更好的休息和娱乐空间,图书馆积极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提供休息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建设了“职工之家”;组织了“首届云南省高校图工委气排球比赛”和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系统迎新春诗歌朗诵比赛等;用学校奖励经费为职工购置多套工作服、运动服。上述举措加强了图书馆的凝聚力,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2.2数字图书馆

在数字化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数字资源的使用率甚至有超过纸质资源的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加快数字资源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提升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2.2.1打造“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和特色文库,强化特色资源建设

利用云南省高校图工委、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秘书长单位在本校的特殊条件,图书馆牵头申报了“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总经费500万元。图书馆用其中的一部分经费建设了20个特色资源数据库。这些具有云南经济、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丰富了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云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资源支持。

在众多的数据库中,“西南联大文库”和“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极为珍贵。这两个数据库分别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西南联大特藏室”和“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中心文库”为基础而建设。“西南联大特藏室”收集了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北归时留下的盖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印章的文献6000余件,是联大学人留给后学的珍稀资料;“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中心”收藏了云南当代作家、艺术家的作品3万余册。这两个库室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都有独特的价值。

2.2.2进RFID技术,对图书馆传统业务进行技术改造

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及其在国内许多大学图书馆的成功使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引入了RFID技术,成为云南省第一个率先使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云南省图书馆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2.2.3新增高端外文资源,参考咨询服务效果显著提升

图书馆重视电子资源的规划和采购工作,不断引进高端外文资源。引进了Wiley社科包和CPCI全库,是云南省唯一订购CPCI社科包的高校图书馆。

在参考咨询服务方面,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因2012—2014年CASHL申请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受到CASHL全国管理中心表彰,荣获“明星成员馆”称号。参考咨询部利用“云南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即区域图书馆,为云南省内的其他高校快速有效地传递文献,实现区域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文献传递量常年位居前列。

2.2.4CALIS技术的使用及服务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CALIS中心的e读平台,建立了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系统。自2011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向CALIS管理中心提交36所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电子图书等书目数据。云南e读的使用,是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的第一次全面合作,第一次集中揭示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实现省内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知,为将来的共建、共享打下基础。

近年来,CALIS云南省中心共组织了3次面向全省高校图书馆的培训以及多次针对个别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全省33所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参加过培训,累计参加培训的达73馆次、212人次,显著地提高了全省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

2.3生态图书馆

生态图书馆是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依据生态学原则,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进行动态平衡性适应,对内部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和重组,使图书馆的结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运用生态学原理,优化图书馆的物理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实现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3.1物理生态

图书馆的物理生态涉及内、外部空间生态和资源生态。在内、外部空间生态方面,图书馆的单体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空间设计宏伟通透,为图书馆的资源存储、读者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物理空间;建筑上创新性地使用太阳能光伏板,在节能环保、绿色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馆舍周围环境优美,北潭、清泉、南湖环绕,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生态空间。内部空间布局温馨,乳白色的阶梯铺上了中国红地毯,使大厅显得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综合服务大厅陈列有钢琴、休闲桌椅,令人有回家的感觉;鱼缸里悠闲自得的鱼儿在舒缓的乐曲中游动,来到这玄妙的境地,读者会心旷神怡;三楼展厅有校园全景沙盘,真实地展示了美丽校园的全貌;一楼大厅设有茶吧、书吧和文具店,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日进出读者约5000余人;年接待来宾、同行等参观者近7000余人次;这里,每年7月初是毕业生拍照的最爱;这里,新娘、新郎拍婚纱照时也总想光顾。

在资源生态方面,图书馆主要对全校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及创设“智者书林”赠书专区。在全校文献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图书馆结合各学院专业结构以及资料室建设情况,分阶段开展全校文献资源整合工作。目前已建成图书馆下属的教育学科分馆、艺术学科分馆、哲学与政治学3个学科分馆。在“智者书林”赠书专区内,馆长亲书的“智者书林题记”成为一道景观,提升了图书馆的灵气。赠书专区分名人大家、师大英才、社会友好人士三个板块,通过接受赠书等渠道,宣传学校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体现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2.3.2文化生态

图书馆文化生态涉及制度生态、学习生态和研究生态。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生态环境。如修订、完善《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汇编》、制定《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同时结合图书馆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具体情况,编制《云南师大图书馆职工岗位职责》,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检查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图书馆还致力于内部学习生态环境的营造。为进一步提高馆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层次,图书馆实行青年职工轮岗学习制度;制定《图书馆职工派出学习计划》并分步实施,让更多的职工有机会参加高水平培训、研讨会,如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进修学习;积极倡导和鼓励职工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研究水平。近三年来,图书馆职工获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88篇。其中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面向社会化服务的云南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申报)属于云南省第一个图书馆学方面的项目,具有较大的引领作用。图书馆获得的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西南联大文献资源的发掘利用研究”、“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图书馆联盟战略研究”,以及“新世纪云南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研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实力。

此外,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云南省高校工委秘书长单位、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常务理事单位、CALLS云南省文献信息中心、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中心、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秘书处的5张名片也体现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注入了发展活力,赢得了海内外的认同。

2.4开放图书馆

开放与封闭相对,传统的大学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是封闭式的,资源和服务只对本校读者开放,与外界合作甚少,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眼光和胸襟,也失去了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机会。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秉承西南联大的开放精神,积极与外界展开合作,不断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

2.4.2成立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于省内高校图书馆

2012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和学校支持下,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依托云南省高校团工委秘书处组织成立了由省内68所高校图书馆组成的联盟。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成立在西南地区高校是第一家,为云南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提升起到了政府的“智库”作用,成为团结高校图书馆的纽带。联盟淡化了行政色彩,发挥专家作用,博采众家之长,形成合力,互助共赢。近日,联盟成员馆合作共建的“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启用就是最好的例证。“平台”建成后推出的“YALU中文期刊”,该系统使用起来不仅快捷易用,而且达到了节约经费的目的,同时还帮扶了实力较弱的学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省内高校间的资源共享。

2.4.2深化五校图书馆合作,探索共赢互利渠道

2013年,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邀请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参加,进一步探索多方合作共赢模式,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图书馆馆长论坛”。此次论坛以“西南联大旗帜下的文化传承与战略合作”为主题,通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五校图书馆战略联盟合作宣言》;五校图书馆馆长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今后五校图书馆将在组织建制、资源建设、服务管理、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馆员交流等七大方面开展更加紧密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2.4.3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引入优质文化资源

2013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云南省内首家、国内第十一家“中日文化交流之窗”。“中日文化交流之窗”是在昆明市外事办的介绍下,由云南师范大学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中交流中心共同组织的文化交流平台。图书馆陈列书刊、图片等文献资料和代表日本文化的手工制品,经常性地举办日本友人来华的文化交流活动。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014年,图书馆组织又与法国高等教育署合作建设了“法国之窗”,搭建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法国之窗”的建设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为中法高校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2.4.4与腾冲和顺图书馆合作,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3年,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对腾冲和顺图书馆的合作与帮扶工作,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和顺图书馆挂牌成立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和顺图书馆合作共建基地”。与腾冲县和顺图书馆的合作,是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性实践,将促进云南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2.4.5举办“中美图书馆实务论坛”,促进中美图书馆界的交流

“中美图书馆实务论坛”由云南高校图工委与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合作主办,云南师大图书馆作为秘书长单位,承担了会议的主办工作。到目前为止,该论坛已举办了六届。论坛进一步加强了云南省高校图书馆与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合作双方交流了各自管理与服务的成功经验,加强了中美高校图书馆的交流与联系。

2.4.6与云南省文联合作,寻求发展空间

2011年,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图书馆在共建“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图书馆协助学校加强与云南省文联的合作,双方签署了《云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师范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为加强“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文学艺术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事宜确立了战略发展框架。

3实践的意义

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形态、模式、职能以及资源、服务、管理和组织机构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深刻地影响着大学及其图书馆,加速了大学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的转型。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积累了些许可供参考的经验。

3.1特色资源和服务是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在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在个性化流行的现代社会中,“特色”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特征。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能彰显品质和内涵,有着内在的生命力。没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便没有生命力,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被竞争者所超越。对于图书馆亦然。特色化的资源和服务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同时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也能争取到更多的发_展机遇,体现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做好基础性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同时,还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脉优势等,充分挖掘、打造适合读者需求的特色资源和服务,成为云南省大学图书馆中发展较快的图书馆。图书馆的不少资源和服务在云南省甚至国内均有特色,甚至是“唯一”的。如“西南联大文献特藏室”、“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智者书林”等。这些资源和服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即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等,它们共同支撑起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独特性。

3.2文化传统和特殊使命助推了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后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图书馆利用、挖掘此资源,建立了独具特色且国内唯一的“西南联大图书特藏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合作,举办五校图书馆馆长论坛,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得到了帮扶,增强了自身实力,又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申报了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增强了服务社会的使命,加速了迈向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云南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单位,负责联络全省的高校图书馆、组织业务培训等工作,承载了服务云南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特殊使命。图书馆利用此优势,获得了CALIS管理中心支持,成立CALIS云南省中心,成为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宣传培训中心”。随后以此为基础,图书馆牵头组建了“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和“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促进了云南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推动着云南省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3改造科层式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科研式的管理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主要职能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是以科研的方式来组织。大学图书馆作为科研的辅助部门,其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图书馆自身应主动融入学校的科研管理体系中,争取科研立项,积极研究图书馆在服务教学与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研究型图书馆的作用。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争取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是激发大学图书馆活力、彰显大学图书馆价值的主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争取到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项目,在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夯实了为科研服务的基础。但图书馆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主要强调专业分工,部门间缺乏横向的协作,这与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团队协作很难契合。因此,图书馆对传统的科层制组织进行了适当改造以适应新的需要。以前图书馆的科研项目,大多数由固定的岗位、固定的人员来独立完成。现在通过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图书馆员的参与,将岗位和任务动态化了,组织结构从现在的科层制转化为扁平式。这种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除了纵向的工作机制,还有横向的工作机制,通过纵横结合,打破传统管理工作中岗位固定、部门固定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人员、岗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4总结

“登山千条道,同仰一月高。”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形式多样,关键在于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致力于打造“人文、数字、生态、开放”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实效可以总结为三点:特色资源建设和特色服务提升是区域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文化传统和特殊使命是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动力;改造科层式的组织结构适应科研式的管理是现代化大学图书馆的文化自觉。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引导研究性学习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