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成功经验 探索脱贫路径
2016-04-10刘立新江苏省泗阳县委副书记
刘立新/江苏省泗阳县委副书记
借鉴成功经验 探索脱贫路径
刘立新/江苏省泗阳县委副书记
今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首战之年。总结、提炼、借鉴“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对于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和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泗阳县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全面完成20.11万人低收入人口、6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成子湖片区整体脱贫的扶贫开发任务,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先进县。
经验——创新是泗阳“十二五”扶贫开发的制胜法宝
创新精准帮扶举措。创新实施“菜单式”扶贫、“互联网+电商”扶贫、“家门口”就业扶贫、“联村共建”四大精准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点穴式”精准扶贫。“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实施4.38万个精准扶贫“菜单”项目,低收入户精准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打造54个具有产业支撑的“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获批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总计引建183个“家门口”就业项目,带动5000多名低收入人口就业,每年可为村居新增4-6万元的集体收入;出台社会扶贫工作实施细则,开展 “联村共建”活动,该做法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果奖。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和总指挥的扶贫开发工作攻坚指挥部、正副组长的泗阳县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改革试验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并实体化运行成子湖扶贫开发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实施、督查”四大职能,片区扶贫开发全面提速提效提质。构建“县督查室+主管部门”常态督查、“县分管领导+挂钩乡镇领导”月度调研推进、县四套班子领导季度评比推进机制,保证了扶贫开发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新联动运行制度。建立脱贫攻坚基础设施联席会议制度,对各类涉农基础设施项目的编制、申报、建设和监管等进行优化整合,产生了“1+1≥2”的溢出效应,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创设农业项目联合会审入库制度,采用单位自愿申报、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组联合会审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选入全县农业项目库。
启示——“四个必须”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没有创新,就无法有效破解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各种难题。泗阳县在总结借鉴“十二五”扶贫开发经验基础上,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积极探索成子湖和涟沭泗结合部两大片区联动扶贫开发领导机制、精准扶贫“菜单”和关键帮扶举措落实推进机制、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和群众积极参与机制等,以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
必须坚持以精准为核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和社会共识。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精准识别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要分析不同的致贫返贫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帮扶举措,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帮什么”,真正以“精准”来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等难题。
必须坚持以实干为保障。广大党员干部在扶贫开发中既要自己带头干、带头富,又要带着群众干、带领群众富。因为,贫困群众虽是扶贫开发的对象,但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无论是低收入户和省定经济薄弱村建档立卡,还是精准扶贫“菜单”项目的编排、选择、实施和督查等,都要充分调动低收入户自觉参与的热情,不断激发其自主脱贫、自我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扶贫开发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健全“党建+”服务资源下沉扎根机制,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着力解决村级组织服务力量不足、服务能力弱化、经费保障乏力等突出问题,为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探索——“以3个三”为抓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期间,泗阳共有3.7万低收入户和12.12万低收入人口、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42个县定发展滞后村、成子湖和涟沭泗结合部两个重点片区,脱贫任务非常艰巨。为了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泗阳县牢牢抓住低收入人口脱贫、经济薄弱村建成“新八有”、两个重点片区整体脱贫三大重点任务,紧盯提前一年全面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这个总目标,立足成子湖和涟沭泗片区这两个主战场,实施三项精准帮扶,开展三项行动计划,攻坚三项重点工程,不断夯实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阳的基石。
要以“三项精准帮扶”为抓手,确保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坚持精准建档立卡。改“一卡一类”为“一卡三类”,对低收入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真正做到“底数清、人头准、原因明”。全县3.7万低收入户、12.12万低收入人口和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信息都已录入全省扶贫开发数据系统,做实了“十三五”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和“头道工序”。坚持精准分类施策。对扶贫开发人口细化分类,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致富意愿和发展潜能等,编制精准扶贫“菜单”,重点采取产业带动脱贫、就业创业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教育扶智脱贫、医疗救助脱贫、低保兜底脱贫等“六个一批”的办法,真正因人施策精准到位。坚持精准结对帮扶。推行“包村包户派书记”制度,即采取由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和省定经济薄弱村扶贫开发户结对、镇直机关党员干部和发展滞后村扶贫开发户结对、其他机关党员干部和一般村居扶贫开发户结对、村组党员干部和低保户五保户结对、引导扶贫志愿者参与结对,以及派驻“第一书记”的办法,加快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和“靶向疗法”的转变。
要以“三项行动计划”为抓手,确保经济薄弱村建成更高水平“新八有”。实施“联村共建”行动计划。拓展“县领导+机关部门+企业+村居”的“联村共建”活动,明确“合作开发现代农业、合作建设‘放心农场’、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村企入股合作、资产收益扶贫、互联网+扶贫、促进企业招工、帮建标准化厂房、光伏发电”等9大类项目名录,提供给共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参照选择,切实提高共建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项目扶持”行动计划。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专项资金,省定经济薄弱村、县定发展滞后村可分别从中配套40万元/村、10万元/村,用于发展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店”、“家门口”就业工程等产业化扶贫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流转增收”行动计划。以“小田并大田”试点为抓手,出台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投入力度,促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收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等办法,可让村居获得稳定的集体收入。
要以“三项重点工程”为抓手,确保两个片区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330、267等省道建设以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完善片区循环路网体系,解决“外接不畅”和内部“微循环”等问题。启动实施片区土地增减挂钩、成子湖生态修复和分淮入沂整治等工程,切实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现状。实施产业发展壮大工程。结合两大片区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能,将优质稻米、成子湖青虾、成子湖旅游和中草药等产业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到“十三五”末建成15万亩优质稻米基地、3.5万亩成子湖青虾基地和1万亩中草药基地,省级成子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施民生改善提质工程。以“医教水住行”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师资优化、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出庄道路建设等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泗阳县谷嘴村唱响渔业富民强村歌 徐贻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