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新行当”
2016-04-10雷露
文本刊记者 雷露
恋上“新行当”
文本刊记者雷露
这是一个包容而又充满奇思妙想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90后、95后,毕业后也有了更多的新出路。有的人不再选择考研读博继续攀登学术高峰,不再选择成为公务员,也不再选择进入企业工作,而是尝试开网店、做自由撰稿人、做全职家教等等这些“非传统”的就业形式。而QQ浏览器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们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网红、声优等。越来越多的“新行当”不断涌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年一代择业观念趋向个性化、自由化、多元化。
隐性就业:拒绝成为上班族
“开网店卖多肉植物原本只为自己的兴趣,没想现在生意挺红火。”23岁的张莎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景观设计。因为喜欢多肉植物,所以将自己的专业运用到多肉植物的微景观设计上,和朋友一起开网店,做起了微景观生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张莎这样放弃寻找相对安稳的工作,转而选择自己开网店微店、经营工作室、做自由撰稿人等“隐性就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青睐。所谓“隐性就业”,是指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
“我不想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是张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看来,按部就班的工作并非是件好事,只会毫无意义地消磨掉自己的时间和意志。因此,毕业后,她就和同学做起了多肉植物的生意。“现在不仅有自己的淘宝店,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多肉培育室,每月的收入也比较可观。”
大学毕业已经一年的黄芸也选择了“隐性就业”。她在学校旁边的“格子铺”商铺内租了个不到半平方米的“格子”,每月支付很少的费用,寄卖自己淘来的新奇物品。“有人负责销售,我不看店、不交税,每个月稍微能赚一点钱,挺好的。”黄芸透露,她准备把自己的“格子”规模化经营,“多租几个‘格子’搞连锁,收益应该会更高一点”。
“不用迎合同事关系”“不用看脸色”“不用担心请假扣钱”“分分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睡到自然醒”……对很多年轻人而言,灵活自由的隐性就业有着独特魅力,吸引着他们前赴后继。
在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看来,“隐性就业”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就业甚至创业形式。这种就业形式是对“显性就业”的有效补充,不仅丰富了劳务供给方式、分流了就业压力、缓释了社会焦虑还能为经济注入活力。可以预见,今后选择“隐性就业”的群体还将继续增长。
新兴职业:不求高薪,但求高兴
还有一些年轻人,在毕业后大胆尝试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职业”,比如荐书师。
荐书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互联网为网站和小说阅读应用推荐好的网络小说,并根据读者的性格特点、职业爱好等要素,撰写适合年轻人,尤其是手机阅读党的书单,由此吸引更多的用户前来阅读小说。荐书师可在家办公,少量的工作时间便可获得高昂佣金。
“我看网络小说大概有10年了,书看多了就很会挑,所以身边的朋友也经常会让我帮忙推荐书。”网友“我心照存”在2014年的一场UC小说荐书师比赛中脱颖而出,由此成为了一名职业鉴书师。他表示,一个合格的鉴书师,平日里应该多读书,“书读得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向别人推荐时也更容易受到关注”。同时,刷榜单和书库也是荐书师必不可少的功课,最好能将各大网站排行榜里的书及书库里感兴趣的书前10章快速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网友“陌上花开”也是一名鉴书师。她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一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满足所有的工作需要。“每天都会在各种网站上阅读大量的书籍,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书评,分享给网友。”据她介绍,高中毕业后,她便开始固定为网友推荐书籍。为此,她建立了很多交流群,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共同爱好的粉丝。在她看来,这种“潮职业”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诉求,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口才与沟通能力。
除荐书师外,时尚买手、旅行体验师、酒店试睡员等新潮职业也颇受90后追捧。“我不愿意循规蹈矩地步入职场,只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不被大多数人认同,”酒店试睡员陆瑶就很满意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因为喜爱,所以选择。”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吴旭冰认为,这些新兴职业大多都起源于网络,与当下90后热衷网络、依赖网络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这些新职业为90后择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先进入者还可以制定规则,有机会成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选择创业:没有束缚和限制
遂宁小伙张航于2015年大学毕业后,并没有遵从父母的意愿回老家考取公务员,他甚至连找工作的兴趣都没有。很快,他召集了4个朋友合伙盘下了一家健身房,踏上了创业这条路。
“选择创业,就是看中它没有束缚和限制。”张航不喜欢每天起早贪黑的传统工作方式。张航坦言,创业虽然失败率较高,但自己年轻,“大不了从头再来”。如今,张航依托自己的健身房成立了苏格拉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把传统的线下健身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健身教学。
“创业让我有勇气直面困难。”张航认为创业最大的收获就是使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认为这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几个月前,张航又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接下来他将一边完成学业,一边继续发展“网上健身”事业。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创业门槛大大降低,给有创意、有梦想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自主创业也已经成为90后大学毕业生们重要的职业选择。
“新行当”背后的隐忧
心理咨询师赵励君指出,90后恰好处于人生的黄金期,既有心气儿又有能力,时间也相对充裕,接受新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迅速,所以很多90后选择职业“不计后果”,怎么舒心怎么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就业形式不断涌现的背后也存在一定隐忧。
针对年轻人择业观念的变化,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伍宸分析,非传统的就业形式受到年轻人的高度追捧,不仅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随心而欲的择业观念背后,仍然显现出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正视,例如个人保险、社会福利和生活保障等问题。伍宸认为,应该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给予非传统就业者最大程度的保护,引导年轻人理性择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则表示,一些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参与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他们终将老去,也终将需要医疗和养老保障。他认为,应该将这部分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个群体流动性大,加上收入不稳定,硬性要求他们加入社会保险难度较大。国家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保,比如对非正规就业者,国家可以适当分摊一部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除此之外,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隐性就业”、尝试新职业、毅然创业……随着时代发生了转变,“铁饭碗”不再是大学毕业生们的唯一选择,年轻人择业更加强调自由、独立和个性,不受约束,注重自我感受,更加符合当下90后的生活方式。但在择业过程中,90后还需提高自己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和需求意识。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