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自健的七种招法

2016-04-10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舍友仪式人格

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李 辉

心灵自健的七种招法

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李 辉

在心理咨询中,学生以及家长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改善学习状况、改善人际交往状况等方面。是他们的信任使我有机会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由此观念得以更新,个人得以成长。下面,我结合以往的咨询实践和个人的思考,为大家解读心灵自健的七种招法。这些招法,要合理运用,用得好可以保护自己,用得不好,则会伤害自己。

悲伤:令内心更明亮

体验痛彻心扉的悲伤将会令人内心明亮,明白自己人生的重中之重是什么。一次,在主题为《撰写墓一个人独立空间的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但很显然,这名女生没有正确使用愤怒的正面力量,而仅仅表现为不理智的发泄。

愤怒分为好的愤怒与坏的愤怒。好的愤怒能直接捍卫个人空间,并阻止好的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坏的愤怒则相反。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个体愤怒的人,这样,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一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发火,却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这种愤怒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我们不应否认和压抑愤怒,也不应像小孩子一样,一感受到愤怒就发泄愤怒。应学会理解愤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它传递的信号是什么,然后合理地解决。这样,愤怒将会成为心灵的兵器,帮助个体强大起来。

内疚:调节和谐关系

志铭》的心理活动课上,一名男生说:“我希望未来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一个对号。”他解释说:“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号,不是把每件事都做对,而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像一个对号一样,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有低谷、有高峰。高中时期就是我人生中的一个低谷。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几乎总在班里保持前三名,可是上了高中后,学习成绩竟然一落千丈,排到班内二十多名。一想到学习成绩我就很难过,觉得自己愧对父母,愧对自己。今天,在思考未来的墓志铭时,我突然意识到,只要我坚持走下去终将会走出低谷,迎来一路上扬的人生。”他在悲伤过后,终于找到了方向与动力。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使其明白了什么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悲伤,既可以让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喋喋不休地向别人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让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愤怒:力量的源泉

有一名女生向我咨询,说自己爱生气,特别是感觉到对方不认可自己时,就会生气甚至无法控制。一次,她考试没考好,心情很糟糕。回到宿舍后,舍友和她说话时好像有讥讽之意。她不假思索就把手中的硬皮笔记本砸到舍友脸上,顿时划出一个大口子。她和舍友们相处得很不愉快,就是因为她太容易发脾气。其实,这名女生愤怒的真正原因,是不愿意直面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愤怒自有其作用,它是保护

一位母亲曾向我哭诉,为什么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孩子却总是不愿意跟她心平气和地交流,甚至会对她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其实,这就是一种关系的失衡。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给予我更多……一旦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就会随即向坏的方向发展。在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我们付出的时候,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会感到有义务。每个人都需要体验内疚感才能让关系更协调,从而获得更多快乐。

标记:引导心灵的蜕变

生命的发展是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是对于心灵的转变,我们常处于混沌状态,不知道自己已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标志来提醒自己,引导自己转变。譬如成长的仪式——离开家、成年、结婚、为人父母;团聚的仪式——春节、端午、中秋;告别的仪式——与恋人分手、葬礼;纪念的仪式——清明、周年祭奠……

美国有一所学校,每年都定期举行一次玫瑰典礼:已经毕业的初三学生,给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送上玫瑰花。这个仪式简单而鲜明,会给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提示他们:你正在长大,进入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你即将成长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人。

引领一个人成长的仪式还可以是:每天写一段简短的心情日记;每天给自己留出半小时独处的时间,充分享受简单宁静的生活;每年安排一个星期的旅游,去海边、湖边或河边,看清水流动,心灵会变得更加澄澈。

恐惧:揭示生命的真谛

有一名男生,学习本来很不错,一次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因为毫无准备,竟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更可怕的是,以后只要老师提问,他都不敢抬头,也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他害怕当众发言,只要和陌生人说话就会感到面部麻木,甚至面部抽搐。

经过心理咨询我了解到,他在意的是别人的评价,特别是怕异性看到他的不佳表现而瞧不起他。事实上,许多恐惧所传递的信息是极具价值的。有时候,我们越是恐惧一件事情,那件事情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可能就越重要。

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很容易认为做一些事情就可以跳出困境或改善状况。但是,如果不了解根本原因,只是急着做出一些改变,那么这些改变可能与心灵或真正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了解自己的处境,比急着做出改变更为重要。明白了这一点,内心才会变得更和谐、更完整,人格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自明:看到问题的原点

好的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关系,如同一面平滑的镜子,可以让来访者淋漓尽致地将内心的关系——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投射到外在的关系上,由此得以理解自己。理解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只有真正理解了自己,好的改变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如果一个人自认为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就是无法改变,无论怎么努力都在原地踏步,说明他只是理性地知道,而不是理解。真正的理解,必然是感性的理解、情感的理解、身体的理解,即在理解的那一刻,大脑、神经、躯体乃至内脏都在颤动,仿佛全部身心都回到问题产生的那一时刻,重新体验到问题是怎样发生的。同时,个体就会彻底明白,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而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年人,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用自我欺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了。

接受:走向自由之路

有一名女生向我咨询,说自己很苦恼,有些事总是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显现,挥之不去。一是小学时她把同学的椅子悄悄拿开,让对方摔了跤,尾骨受了伤。二是上初中收作业时,一名男生无意中碰到了她的胸部,她直到现在还无法释怀。还有一件是她本想考医学院校,结果学了文科,与医学院校无缘,觉得前途渺茫,学习劲头下降。这名女生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不接受的典型表现。在她的表述中,总能让人感觉到她的无助和无奈。

人人都向往自由,自由分很多种,有权利的自由,有行动的自由,也有人格的自由。权利和行动的自由很容易被限制,但人格的自由很难被禁锢。人格自由是人的独立之本。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所谓接受,即直面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懂得任何事情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都不能指望他们为我们而改变。在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学会接受之后,我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努力改变自己才能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我们要坦然接受过去,接受当下,接受悲伤,接受愤怒,接受内疚,接受恐惧,接受关系。

痛苦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寻求减少痛苦的办法,那就是在逃避问题本身,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心灵的成长。掌握了悲伤、愤怒、内疚、标记、恐惧、自明、接受这七种招法后,我们将有能力带着烦恼积极生活。

猜你喜欢

舍友仪式人格
同一条毛巾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无债一身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Talking strategies
新技能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