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以绍兴花雕文化为基点,在泥塑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之实践与研究

2016-04-10袁吉娣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泥塑绍兴想象

文/袁吉娣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

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以绍兴花雕文化为基点,在泥塑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之实践与研究

文/袁吉娣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

绍兴花雕是绍兴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是越国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而泥塑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也是我们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动手情趣、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过去我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怕学生弄脏衣服等等,有的老师开设泥塑课程也只是走走过场,更不用说通过美术课堂的泥塑教学让学生了解绍兴花雕、弘扬绍兴花雕这一传统文化了。针对这些现象,结合绍兴花雕的工艺美术特点,笔者对如何以绍兴花雕文化为基点,在泥塑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术素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绍兴花雕 美术课堂 泥塑教学 美术素养

问题与背景

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学校美术教育不仅仅依靠国家统编的教材,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对本土的美术资源进行挖掘,让地方民间美术走进校园。因此,近年来,很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传统文化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的课堂实践活动。然而,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并没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没有认识到它的意义与价值。另外,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停留在对民间美术形式和种类的泛泛介绍中,或者把重点过多地集中在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民间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的方法传授和学生实践,更没有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之古为今用、焕发光彩。

探索与实践

如何在实践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整理、利用绍兴本土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作为一种美术教学资源,适时渗透,让传统文化为美术教学服务,开辟美术教改的新天地,使学生的素养及人格、个性等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笔者作为一线美术教师一直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

一、山重水复: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绍兴是江南古城,有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积淀。绍兴还是黄酒的发源地,因此在绍兴众多的民俗文化产物中,诞生和发展了一种与酒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雕塑艺术——绍兴花雕。它是绍兴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由清代中期开始,绍兴花雕一直作为绍兴特有的民间艺术品流传于世。它色彩斑斓,图案瑰丽,题材多样,四时花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无所不有。绍兴花雕酒坛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还展现出了一幅幅含有中国历史文化典故的风情画卷。2007年6月,绍兴花雕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如何发掘绍兴花雕这一传统艺术并立足现实地将其有机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呢?笔者想汲取花雕文化,但苦于不知如何将“绍兴花雕”引进课堂,不知从何处入手才能通过泥塑教学不断创新、充实花雕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二、柳暗花明:以绍兴花雕文化为基点,通过泥塑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通过泥塑教学渗透家乡的这一民间艺术?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途径。

1.了解花雕工艺,通过欣赏,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绍兴花雕、泥塑有所了解,笔者找来大量有关花雕及泥塑的作品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学习。并在教学中特别介绍了绍兴市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绍兴自古以来就是花雕的发源地。还带领学生参观越国文化博物馆中的酒史馆,参观我市的几大酒厂,让学生真正了解绍兴花雕艺术的内涵,同时让学生走近花雕艺人,了解花雕的制作过程。

学生在欣赏、体验绍兴花雕制作的过程中,感知绍兴花雕所传达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如:绍兴花雕中的兰花、青竹、葫芦、寿桃等图案结合寓意高贵吉祥和绍兴花雕在设计时的构图规律等,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对象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作品。这样,既探究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美育的熏陶之下享受美的教育。

2.进行继承学习,通过训练,学得技巧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绍兴花雕作品之后,再组织学生探究绍兴花雕的图案、线条、用色等。学生在教师的启示之下,分阶段进行基础训练。

首先,让学生认识陶泥的特性,掺水和掺泥揉成坯的过程要领。把基础训练与自由发挥艺术创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始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随意运用捏、搓、揉等各种手法,引导学生在娱乐中学得技巧,在快乐中学得技巧。

【案例1】泥塑的基本方法练习

教学片段:

师:我们从小就会用小泥团变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们还记得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吗?

学生:记得。

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搓、捏、压、贴)。

(1)请大家变一个圆球。

(2)请大家变一个圆柱。

(3)请大家变一个饼。

(4)请大家自由变一个形体。

学生:跟着老师的指示,利用搓、捏、压、贴的方法自由创作出圆球、圆柱、饼和一个自己想象的形体。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搓泥条比赛”,拿出一小块泥,看谁搓得又长又快,而且还不断。小组内比一比,看谁搓得又长又均匀(每组选一个学生比,最后教师将这些泥条收集上来,变个小戏法,制成一个小作品)。

教学反思:教师让学生体验搓泥,并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巩固泥塑的基本方法,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游戏比赛不仅让课堂气氛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同时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度。

通过临摹、复制传统花雕的浮雕图案,让学生亲身体验花雕这一民间艺术创作过程的构思、构图、制作等,从实践中体味民间艺术文化和艺术内涵。从民族文化上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不断演绎、传承着的悠久的民间文化。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能引起我们无限的联想——过去、现在、未来的变迁。既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独具匠心:给传统文化加入新元素,启迪创作,挖掘潜能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效仿,而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有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习民间艺术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在泥塑教学中,让学生在积淀了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积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继承中得到发扬,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作品既有古朴的美感,又闪烁着时代的气息。这也真正实现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理念。具体可以通过移情、变化、重组等手法进行以下一系列创新。

1.构思:大胆想象

小学美术泥塑教学重点应以创造和技能传授相结合为主要方法。在泥塑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主线,并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首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敢于想象。如:想象“形”的比例与尺度,想象“形”的结构与样式,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更美更好的现代泥塑作品等。

【案例2】大胆想象,给传统花雕加入新元素

教学片段:

师: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花雕、泥塑作品,它们反映了人们各种不同的美好生活愿望,你是否想到自己要表现的主题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构思,边说边做动作。

生1:我要做一个动物王国。

师:不错的想法,你能通过想象,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塑造动物形象吗?

生1:可以。我还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动物有人的表情,穿上衣服。

生2:我们打算做一组虫子宝宝。

师: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2:(一边说一边做起动作)做出它们说话、运动的模样。

教学反思: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同时出示部分学生作品,拓宽创作思路,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学生在创作时,大胆想象,甚至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美化作品。一个个简朴的瓶子或坛子马上被点缀成一个个奇妙的儿童世界:有离奇古怪的动物王国,有夸张变形的可爱小虫,还有会说话的字母宝宝等等,充满了童心与童趣!

2.构图:无拘无束

在进行泥塑创作时,与作品的成形一样,构图也很重要。有的作品效果虽然不错,但构图太过随意,缺乏创意;有的构图太杂乱,致使作品内容空洞,实在可惜!在构图上,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圆形式、对称式、连续式、S形式等形式将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卡通、漫画等生活中的常见图案运用其中,再用刮画法、压印法、粘贴法、刻坯法、综合法等加工处理,使作品打破传统的模式,不仅具有更多的视觉冲击力,还增添了不少趣味!

3.造型:变化夸张

在造型选择上,应更多地体现儿童那可爱、质朴、夸张、大胆的造型特点。在泥塑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通过欣赏、观察,打破那些瓶瓶坛坛罐罐的固有造型,对形体进行变形、夸张,让学生善于发挥想象,主动地创造新形象。

【案例3】变化夸张,打破束缚,创造新形象

教学片段:

师:在开始创作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动物世界》短片吧!(PPT演示小象的萌样)

学生看着可爱的小象乐了。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老师,我觉得小象很滑稽。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它的长鼻子翘得高高的,还给自己挠痒痒。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通过变化夸张小象的模样让它变得与众不同,更加生动有趣吗?

生1:给小象添加搞笑的表情。

生2:用泥片给它添上翅膀。

生3:给它戴上眼镜、穿上衣服。

……

教学反思:教师以一个动物“象”为例,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如何让泥塑作品变得传神又有创意。学生不循规蹈矩,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大胆展开想象,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给人赏心悦目和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坚持不渝:定期举办作品展览,体验成功,保持兴趣

谁都渴望获得成功,谁都希望自己被欣赏、被肯定、被赞美!成功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同时成功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使学生把兴趣变成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运用赞扬的方法,还要为每个学生制订一个预期可以达到的目标,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取得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其次,采取小组辅导、个别创作、相互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大量的泥塑作品,坚持定期在教室的特色角举办作品展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保持对泥塑创作的兴趣。

绍兴花雕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让学生在了解花雕文化及其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学习泥塑,不仅有利于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感受绍兴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1]《美术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泥塑绍兴想象
绍兴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快乐的想象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