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伪存真,凸现本质
——由听两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2016-04-10耿庆飞江苏省睢宁县城西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开课班级老师

文/耿庆飞 江苏省睢宁县城西小学

去伪存真,凸现本质
——由听两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文/耿庆飞 江苏省睢宁县城西小学

参加公开课听课活动,听了两节美术课,一节课发现课堂上学生人数相对原来班级任务少了不少,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都是特别积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两个班的学生拼凑成的班级,刚好我带其中的一个班级学生的课。另一节美术,上课学生人数是36人,小班化教学好啊,这也是发展的趋势,课堂进行很顺利,教师教具准备精美,“学讲课堂”环节设计到位,但后来发现这36名学生也是拼凑出来的“优秀”学生。

公开课 作秀 本真

新学期开始,学校新一轮教师公开课活动开始了,不同学科的公开课安排很多,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教师们各显神通,课堂教学准备充分,环节设计合理,体现出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基本功,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校长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上课,每月都要把听课上课情况上报教育局并在网站上公示,让校长回归教学一线主阵地。

因此教师的公开课不仅有同学科的同行去听,现在更多的是校领导每课必听,教师上公开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从选教学内容、备课、制作课件、制作教具等环节入手。每个学科的老师必须要听同学科教师的课,这对上课的老师来说压力很大,但同时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大好机会,在信息化时代,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公开课的形式将封闭的教室门打开,让老师们有机会观察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公开课的形式使老师有了互相借鉴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中,老师们可以直面各类教学现象,从鲜活的教学过程中理解教学理念,从师生互动的过程来论证教学方法的优劣,也许是因为赋予了公开课太多的功能,所以使得公开课带有太强的功利性,在促进教学的同时,我们对公开课要有正确的认识。1

一、公开课要有正确的定位

校内公开课应该以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完成课堂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不应该剥夺学生的课堂受教育的权利,让公平教育、阳光教育在每堂课、每门课上体现。

公开课可以“秀”,但不可以“作”,一节好课是顺其自然的教学环节的流露,不是摆出来和做出来的造型。老师要提高对教育公平性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要扎实上好每节常态课,引导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让自己能够有才而秀,要利用公开课舞台充分展示师生风采,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培优补困,人人平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公开课秀的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秀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预设的彩排过程,有些语言,有些语句,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好的,而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然生成,学生就像演电影一样,有着固定的脚本,老师是这场电影的高级演员,自导自演,不能考虑到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

只让“优秀”的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师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上足、上全、上齐各门课程是学校的责任,在公开课这个展示舞台,无形中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本课教学是两个班级拼凑出来的“优秀”的学生参与的,“非优秀”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原来的班级教室内上课,作秀的公开课教学效果精彩了,但其他的学生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课堂福利,留在教室内的学生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会有人替他们考虑吗?

留在教室内的学生在教室干什么?这两个班的老师会上新课吗?还是安排学生做作业?上公开课的学生岂不是也没办法上和留在教室内的学生一样的课?有时间补回来吗?一节公开课,三个老师需要调整教学,扰乱正常的课堂进度,带来两个班级学生课堂的不完整。

二、公开课体现求真务实的教学本色

公开课是开放的“舞台”,解放思想的“舞台”。这个“舞台”动得有活力,静得美丽,诠释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教学中出彩出色,就得静下心来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知识,不断锤炼自己,积极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发展、学生进步,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基础。

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骆建钧老师认为:公开课要“秀”,但不要“作”,要“秀”得不露痕迹,“秀”得别人心悦诚服。“秀”是一种展示,一种更完美的表现。“秀”的背后是一位老师或一个教育团队对所从事学科更全面、成熟的思考。2在常态课的教学上,凸显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每节课上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大胆地去讨论。一节节、一天天长期坚持,相信班级学生上课时和老师的互动与交流会更加自然,就会避免前文中提到的老师上公开课怕冷场的现象了。

我们的学生什么水平,我们都心里清楚;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我们也应该清楚。近来听过的所谓公开课,都是些天空上乱飞的云彩,明摆着早已脱离了脚下粗糙的地面,那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秀”出来的课堂教学,当老师为教学的“精彩”拼命添砖加瓦的时候,真实的教学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为了“秀”而“秀”的公开课,不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教育与灌输教学吗?即便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了,可一样摆脱不了教师中心的影子,因为所有的公开课,从根本上还是听老师,而不是听学生。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更多地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教育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不应只是老师的“我想要”,应尊重学生的“不需要”。不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而硬把学生看作“白纸”,不了解学生是否喜欢开展活动而硬让学生成为“角色”,不了解学生是否需要合作学习而硬给学生拉来“伙伴”,那教师的这种教学热情只能是自作多情,很难被学生接受,更难适应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就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有效教学往往很简单,也是必需的一个不少,没用的一个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更多地反思降低教学成本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方法,从“学生不需要什么”入手,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让课堂教学触及教育的本真,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根本,让我们师生教学相长的课堂离作秀和浮夸远点儿,假的少点儿,真的多点儿,没用的少点儿,有用的多点儿。

三、公开课上课的机会要人人珍惜

相比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学校教师每学期只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更别说县级以上的公开课了,对老师来说机会是难得的,作为难得的一节公开课,需要有很充分的时间来准备,从训练学生开始到准备教学内容、课件等,很多事情要做,从每件事情上都体现出教育的影响。面对上课,老师总会流露出很多无奈,听了不少的美术课,对公开课“精心”设计的上面两位老师,还有一些老师上课就是无奈和应付了,安排公开课,老师不以为意,课堂教学体现不出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对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一节课没有新意,没有创意。学生要不断揣摩着老师的心思,做个很好的配合者。听课老师也是累的,如果年轻的老师也来学习听课,一定会觉得很多课是难以学习的。学生成了教学演出的道具,评委和观摩的老师成了观众。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教学风格等还未成形,可以说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一节公开课得到的锻炼远比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收获更多更直接,同时为专业发展起步也奠定了基础。3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快餐的模式下,教育工作者放下功利之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各种的诱惑要能沉得下来。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等需要的材料很多,个别老师的心思不能用在教学上,变成了上课不再是业务能力的展现,而是成为一种个人进步的敲门砖,在自己的履历里增加一笔,自然上课就成了一个作秀的舞台。为了达到课堂的某种效果,老师绞尽脑汁展现个人风采,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和全面教育,以此得到课堂教学“繁荣”的景象。

公开课的精彩演绎,为的是引领日常教学,所以,常态、朴实应是公开课不可缺少的本色,公开课的师生也是普通人,不是神,不完美与平淡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平和淡然是上课者与听课者应有的心态。教育来不得半点掺假,老师们应回归课堂教育的本真,摒弃不良风气的侵蚀,在各自的教育岗位上奉献自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去汲取知识,快乐成长,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注释:

1.熊雪青.警惕公开课的负面效应[J].少儿美术,2010年第11期.

2.劳亚炯.让课因“秀”而美[J].少儿美术,2013年第7期.

3.骆建钧.中小学美术公开课的“秀”[M]. 浙江:宁波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公开课班级老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不称心的新班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