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教学及体会

2016-04-10沈伟云

生物学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催化作用菠萝淀粉酶

沈伟云

(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学校 312400)

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即抽象逻辑性,是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优良的深刻性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特点,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如何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是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拓展为例,阐述如何发展学生的深刻性思维。

1 拓展影响因素,训练思维广度

在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时,教材安排了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提及了“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往往有所不同”。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pH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基础上,以作业形式布置学生上网收集“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还有哪些?”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影响因素,开展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以离子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为例开展探究,具体方案如下:①取2支分别编号为A、B的洁净试管;②在A试管中滴加1%淀粉溶液2 mL、蒸馏水1 mL、2滴碘液;③在B试管中滴加1%淀粉溶液2 mL和氯化钠溶液1 mL,以及碘液2滴;④观察到A、B试管均显蓝色;⑤然后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稀释的唾液,并置于37℃的水浴中加热,观察到试管B蓝色先褪去。经查阅资料可知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故此可得出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通过类似方法,研究性学习小组还探究得出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结合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可知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除了pH、温度等因素之外,还有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激活剂等。也有学生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提出,因碘液要与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反应从而会影响预期实验效果,建议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为合适。通过拓展影响因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了思维的广度。

2 关注实验细节,增进思维深度

科学实验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当学生对实验细节提出质疑时,教师应把它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待,及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方案,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促进深刻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探究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时,在0℃、37℃、70℃水3次实验基础上增加100℃沸水,在顺利得出影响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7℃时,有学生提出质疑,沸水浴中的淀粉为什么不变蓝?难道是淀粉酶在沸水浴(100℃)中把淀粉分解了吗?教师首先应该肯定该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敢于质疑的品质,却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制订具体方案开展探究:把淀粉溶液置于沸水浴10 min,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到不变蓝色,这说明了高温影响碘液与淀粉发生蓝色反应。然后把盛有加淀粉酶的一组淀粉溶液,冷却到常温后滴加碘液,就变蓝色,这说明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有学生提出在0℃时为蓝色的试管(内有淀粉和淀粉酶),在室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蓝色慢慢消失了(低温下淀粉酶没有失去活性)。

通过学生提出的疑惑,运用探究实验手段,不仅增进学生对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活性的理解,而且获取了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会使酶失去活性的新知识,增进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3 开展科学探究,提高思维难度

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随着教学的进展,目标和层次应逐步提高。基于教材实验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的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难度。

例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吃菠萝时,要将菠萝浸泡在盐水中几分钟再吃。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由于菠萝含有一种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因此若不对菠萝处理,吃后常有刺痛发麻的感觉。而盐水却能破坏这种菠萝蛋白酶,使其失去活性。那么菠萝中真的有蛋白酶吗?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取3只相同的小烧杯,编号分别为A、B、C,各放入0.5 cm3大小的果冻2小块(成分为蛋白质)。在A烧杯中加入10 mL鲜榨菠萝汁,B烧杯中加入10 mL蛋白酶溶液,在C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均置于37℃的恒温环境中。3 h后观察,发现A、B烧杯中果冻消失了。由此可得出菠萝中含有蛋白酶。为了探究盐水能否抑制菠萝酶的活性,又增加一个D小烧杯,在放入0.5 cm3大小的果冻、10 mL鲜榨菠萝汁基础上,再添加盐水,观察到果冻没有明显变化,由此说明了盐水能破坏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在研究性学习小组交流时,教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炒肉时,加入适量的菠萝片会使肉更嫩更烂,你认为加入菠萝片的最佳时机是什么?(肉炒热后起锅前加入菠萝片)。学生也提出问题:“感冒清”胶囊外壳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吞服而不是嚼服?唾液和淀粉经吞咽后进入胃中,唾液在胃酸的影响下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大大丰富了课外科学探究的内容。

在认真分析教材实验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拓展深入,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的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难度,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形”养成深刻的思维,进而实现能力跨越的“实”。在发展学生深刻性思维的同时,也为教师如何基于教材实验,开展课外拓展探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催化作用菠萝淀粉酶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菠萝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探究仿真教学法在护理专业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硫酸在高中阶段涉及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煤气化过程中钙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论建设项目组织优化中激励政策的动态控制和阶段实施的应用研究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