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探索

2016-04-10洪小玲

生物学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阶概念叶片

洪小玲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 361006)

高层次思维,又称高阶思维(higher order thinking),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认知能力,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1],是一种隐蔽的、不容易观测的心理特质,需要通过特殊的学习活动加以训练。20世纪末至今,国外许多教育学者致力于研究高阶思维,研究成果丰硕。近10年来,我国学者开始研究高阶思维,并提出最有效的高阶思维发展方式是融合于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2]。现结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探索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具体策略。

1 高阶任务驱动,培养思维习惯

以任务为教学切入点是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任务的布置一般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开展,通过螺旋上升的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推理,逐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以及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解决和思维加工过少的问题,不适合作为高阶任务;问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具有过渡性、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

以“测量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一节为例,设计问题串:①不同食物中的能量是否相同?能否用实验加以研究?②如何将食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③1 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 J的热量,根据什么可以比较食物中的能量?④食物应该具有什么特点,能量才更好地测量?师生共同总结实验原理。

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利用已有实验器材,设计并安装装置。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①在锥形瓶里放入多少水合适?②两次水温分别在什么时候测量?③怎么做能减少热量的散失?实验结束后,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实验数据差别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实验装置的设想。

案例讨论:如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是一个宽泛、难以回答的大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将问题细化,逐步引导学生思维深入,促进理解实验原理。在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开展上,教师再次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装置安放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从对实验的初步设想过渡到完整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和改进作为思维训练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广阔性、批判性。

2 重视实验教学,改验证为探究

生物学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旨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事实上,验证性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只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重复成功实验,难以引发学生展开批判、反思、创新等高阶思维。如果教师能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创设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实验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加以思考,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水平。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实验教学为例,设计科学探究。

(1)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吗?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变量是“光”,首先应对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学生设计的方案包括①各取两株植物上的1片叶片,分别进行遮光、曝光处理;②取一株植物的2片叶片,分别进行遮光、曝光处理;③取一株植物的1片叶片,部分遮光。哪一种方案更加严谨呢?分析对比后学生认同方案③。教师进一步设疑,如何证明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③方案中的叶片是否存在原先制造的有机物,该如何消除?学生提出遮光时间足够长或暗处理一昼夜,遮光处理后检验曝光处是否产生有机物。

(2)如何检验淀粉呢?学生提出用碘液处理,叶片呈现深蓝色即可。学生直接往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叶片还是绿色的。如何去除干扰的“绿色”呢?如何加快酒精溶解叶绿素的过程呢?可以直接加热酒精吗?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步步引导学生,推导酒精隔水加热的方法去除叶片的绿色。最后,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排序并开展实验。

案例讨论:改变传统“依葫芦画瓢式”的验证性实验,采取设疑逆推式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操作原理,推导操作流程。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主动思考提供机会,减少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发展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较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3 再现生活场景,立足概念建构

长期以来,教学被认为“教师教=学生会”,如何帮助学生牢固、准确地记住核心概念等讲授方式被广泛采用,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方式过于死板、单一。受西方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建构概念的学习方式被大力倡导。教师要改变关注知识讲授、概念传递的方式,转向再现学习经验、建构概念的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高阶思维。

以“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的概念教学为例,根据目标创设学生探究系列小实验,包括挤压葡萄、品尝葡萄,在纸上挤压花生,并燃烧花生,制作面筋等,让学生对食物细胞中的水、糖类、脂肪、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产生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点,通过填空完成两者的概念建构。

在“蒸腾作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设置问题串:这个实验说明了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去哪了?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体哪个器官散失的?水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散失的?肉眼能看见吗?学生通过填空完成蒸腾作用的概念建构,即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案例讨论: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向学生提供一些丰富且有代表性的事实,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学习概念,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抽象、概括,构建生物学概念,并以填空题形式加以巩固和强化。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都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跳一跳”获取感性认识,并参与分析、归纳、综合等理性思维建构概念,体现了探究性活动与概念教学的“无缝对接”,是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4 还原科学史实,创设科学探究

生物科学史实一方面简介了关于某生物观点的科学界说、争论焦点、疑惑谜团,为学生提供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已有知识、根据己见提出批判的思维;另一方面蕴含着科学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等科学探究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范式,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优质素材。

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同时提供亚里士多德认同的观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古代八卦中的说法“土生木,木生风”,以及海尔蒙特的实验“柳树的生长”,让学生小组合作并思考3则资料认为植物生长的原料是什么,提出自己赞同的观点以及判断的依据。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能逐一分析、获取3则资料的信息,并赞同具有科学实验证据的实验结论。接着,教师呈现普利斯特利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之前,告知学生当时的学术大背景——科学家不知道空气中的化学成分,以此让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模拟亲历科学发展的过程,学生能用空气变得污浊、清新、被净化等词语描述空气中的成分变化。

案例讨论: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以学生的起始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还原科学史实,让学生尝试以科学家身份对已有实验现象作出解释,是适合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

5 注重过程性评价,设计开放性试题

传统的课堂评价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看重结果的评价,思维的评价无从体现。在学生思维的评价中,教师的反馈语言要明确具体、有指导意义。例如“你能通过观察菜豆和芸豆的种子,对比归纳出它们共同的结构,老师很欣赏你的分析能力和思考热情!”同时不吝啬表扬学生的思考深度,鼓励学生思考往严谨性、全面性、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探究过程中思维动态的评价,同时将指导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发展学生思考的习惯和热情。

在纸笔测验中,当前的中考主要采用封闭式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核,题型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在教学导向上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之不同,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可以多种多样,适合发展和评价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在教学评价上值得借鉴。当然,不仅是试题类型需要相应变革,测验后的评价反馈也需要加强,以此为学生弥补思维漏洞提供强化建议,为改进教学的不足提供指导方向。

猜你喜欢

高阶概念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幾樣概念店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