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地方文化特色的问题研究

2016-04-10唐楚轩

四川水泥 2016年8期
关键词:渠县工业化城镇

唐楚轩

(渠县园林管理所 四川省 达州市 635200)

新型城镇化地方文化特色的问题研究

唐楚轩

(渠县园林管理所 四川省 达州市 63520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涉及人口学、社会学、文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城镇形态和建筑风貌,对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了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集资料一分析资料一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提出对策”的思路,分析了渠县城镇化发展中在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街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央、四川省和达州市新型城镇化政策措施,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注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路径。

新型城镇化;渠县;地方文化特色

1.引言

城镇化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产生,主要现象表现为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客观趋势,标志着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程度。新中国在上世纪中叶成立以来,城镇化道路在曲折中艰难发展,城镇化率从较低的水平提升到2014年的54.77%。但渠县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2014年底城镇化率仅达到40.3%,同时社会经济和工业化发展也落后于中国当前的平均水平。渠县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为劳动力和资金粗放型传统类型,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和决议,都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而渠县的城镇化,其路径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的同时,走出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人文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到目前为止,有关城镇化的的问题,包括人口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也都在涉及。渠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需要注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本文在研究对象上选取了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结合渠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探索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建设路径。

2.研究意义

(1)通过渠县新型城镇化特征分析,重视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诉求和使命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制度日益深化创新,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资源配置方向,逐步演绎出愈加丰富的形态和模式,但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构建,却常常被城镇化的速度和产业发展的效率所湮没。在新型城镇化高速推进的时代进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续和历史的记忆,是不容回避的文化命题。

(2)通过寻求城市文化认同,构建人本城市

“人本城市”需要具备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城镇化是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求做出的战略调整,是为创造优化合理的生存空间、消费结构做出的发展布局,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这要求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生产环境,不但要建立宜居、人性化的城镇,而且还要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及灵活的就业,使其有充分选择的空间。从这一角度看,城镇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通过就业和创业实现理想价值的地方。 因而农民进城仅仅是城市化的一种表象,它的实质则是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思想观念现代化。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许多地区以文化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方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旅游、休闲农业、餐饮住宿等产业高度协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不仅使原有的农村集体用地在功能上更加丰富,而且从人本的维度出发,提供了寻求城乡文化认同和拉动城镇就业的有效路径。

3.渠县城镇化现状

大量转移农业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渠县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近年来,渠县加快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的步伐,主要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建材、盐化工和煤力等劳动力和资金粗放型传统产业为主,但渠县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工业发展趋于平缓。

3.1 渠县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3.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经历了长期研究和争论后才被人们逐渐接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在对我国城镇化的丰富实践和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并通过多次会议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1】,并逐步发展为以城乡一体、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建设新型城镇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为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共同推动城镇的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和城镇化。在实际的推动表现上,新型城镇化既能提升城镇化水平,促使城镇建设向科学集约化方向发展,也能对城镇功能进行完善,建立和谐、友好、协调型社会,更能突出城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特色,使城镇化朝着特色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区别在于以城市文化和公共服务为主体,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3.3.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内涵【2】:一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三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四是人口集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其推动作用有五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差别。

4.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4.1 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4.2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意味着城镇化将以满足城镇和全民需要为基本价值导向,这是扩大内需的需要,更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公共支出将逐步撤出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更多地向城市的非“生产性”部门,即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文化等“软件”倾斜。

4.3 福利共享,平等发展

以人为本的深层含义是福利共享。打破福利分割,构建全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国民福利体系,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社会正义性所在。首先是打破基于户籍制度的福利分割,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与城市户籍人口基本相同的,与自身对社会贡献基本相称的社会福利。逐步取消基于不同所有制的福利待遇差别,让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消除体制内外差别。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后,推动公共服务无差别化。

[1]孙凤毅.特色文化资源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3).

[2]齐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维度与路径.城市发展研究,2014,21(3):15-20.

TU7

B

1007-6344(2016)08-0096-01

猜你喜欢

渠县工业化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边城镇远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你在渠县等我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南大梁高速公路通车 达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