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封突然的家长来信

2016-04-10于洁

新班主任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作文家长老师

□于洁

一封突然的家长来信

□于洁

今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未曾相识的家长来信。这位家长的女儿是我的一名学生——两个月前,我成为了她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仅仅只是语文老师,而非班主任。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女生比较沉默寡言,脸上少有笑容;她的英语成绩可能不是很好,常常红着脸来办公室重默;在我的语文课上听讲很认真,虽然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但我点到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还算讲得不错。

她的作文一贯写得很认真,在批改两个班级的作文时,她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个月,我重点讲的是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能看出她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相对来讲,她的作文本上被我用红笔圈点出来的好句子是比较多的。在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打算从学生作品中选出一两篇范文进行讲评时,就选中了她的文章。

前两天,我通知她回家将我选中的作文整理成电子稿,复制到U盘里带给我。今天,我打开她的U盘,却发现里面有三个文档,其中有两个分别是作文的初稿和作文的修改稿,可见她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而打开第三个文档,这竟是《冒昧写给于老师的一封信》。

我以为是她写给我的信,怀着好奇一看,没想到竟是来自她的父亲——

于老师:

您好!很冒昧地给您写了这封信,请您在百忙中抽空一阅,不胜感激。

今天女儿一出校门就难掩兴奋的心情,说您明天将在课堂上点评她期中考试的作文。不加掩饰的愉快情绪至少一直延续到了晚饭结束。

看着她难得因学习而引发的好心情,我既高兴又酸楚,内疚和负罪的情绪又渐渐爬上心头。因为学业不佳,平日常被我训斥,女儿总是眉心紧锁,郁郁寡欢。在少年学习时期一直顺风顺水的我从她身上体验到了“差生”的彷徨。

在她求学伊始,我出于对自己的自信和“引以为傲”的责任心,曾盲目地认为要她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不是件难事。基于这种盲目,我只是花时间阅读教材,陪她做作业并讲解,很少反省自己在虚荣心的作祟下有些过度的苛刻,以及急躁的个性对她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没有意识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只是一味地认为,成绩不如意是因为她不用心……

她步入初中后,有幸遇到您的教导。我知道您一直在写博客,我翻遍了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您将三年的师生教学情谊看作一种缘分,把一般人眼中的谋生工具之一的教师职业视为一份渡人渡己的功德,这些观点令我耳目一新。

由此,我联想到家长和子女之间岂不更是一场缘分,一种更绵长、更深邃的缘分?我们与子女的相互陪伴,又何尝不是一场渡人渡己的生命历程?相比于您的境界,作为家长的我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羞愧不已。

近年来,我一直告诫自己要改变家教方式,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加上对现实的焦虑,使我时常控制不住自己。我过于苛刻和急躁的个性遇上女儿虚心接受却坚决不改的做派,我们两人的相处常常火星四溅。郁闷的她,焦虑的我,尽管深爱对方,但却常常互相伤害。

或许确是我无能,或许她对我早已心生间隙,阳奉阴违,也或许她确已尽力,就像我一样,只是因资质等原因而力不从心……

现在的我,更愿她拥有快乐。比起考上一个好高中,我更愿让她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安然度过青春岁月,其他都不太重要。

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是想恳请您,若有合适的机会,请您以丰富的阅历和教学经验点拨点拨她。我深信,您的鼓励对她有大帮助,她是您的小小崇拜者。

不情之请,若有唐突,请谅解。

祝安顺!

您的学生的爸爸

2016年11月7日

看完信,我感慨万分:想不到偶然间我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竟能给这个女孩带去快乐。记得我在给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讲座的时候,有一句话一直挂在嘴边:“老天是公平的,它从来不会让一个人总是一无是处,也从来不会让一个人永远完美无缺。我们老师也是平平常常的人,但要注意不要透过门缝看学生,把学生看扁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小心地做着教育,如履薄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安全问题不容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玻璃心,他们很容易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而受到伤害。教书这么多年了,我遇见了太多太多的学生,他们有的甚至被称为所谓的“弱智”“低能儿”,可在他们身上,我同样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总会在某一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这些闪光的地方,有的被我们发现了,有的还没有发现。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电视上有一个名叫舟舟的孩子,他拿着指挥棒,镇定自若地指挥了一场大型交响乐,而节目中对他的介绍是“一个弱智孩子”。当时,我看得泪如雨下。是啊,镜头中的他怎么看都有点傻,他的父母也说,他除了会指挥,其他什么都不会。可是,至少他还会指挥啊!你看他的表情,是那么享受,那么沉醉,那么幸福!

我们的学生家长,我们这些老师,在这个浮躁的、节奏越来越快速的社会中,被洪流裹挟着,时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我们的眼睛除了关注到学生的成绩,似乎很难再有兴趣去看到点别的什么。

可是,有多少学生能够让自己的各科成绩都呈现出优秀的分数呢?除了少部分学生是学习方面全面发展的精英人物,大部分的学生基本很难做到各科都优秀。于是,他们在某一门功课上的优秀渐渐地被忽略,他们在某个特长兴趣上的优秀渐渐被抹杀,因为他们要把所有的时间花在补短上。

扬长避短一直是中国教育最强调的地方,但在我看开,能真正做到固然好,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那么它的弊端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忘记了自己的长处,而一直自卑于自己的短处,学生们就这样变得那么不自信、不快乐了。

作为老师,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自己尽量多发现学生的长处,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品德上。但是作为家长,作为不那么专业的教育者,有很多人都在相互地攀比和虚荣心中忘记了自己孩子的好,只看到了孩子的差,从而让自己和孩子陷入了不快乐。

看到这位爸爸的来信,我有些欣慰。我不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只能在语文学习上给予她尽可能多的鼓励,值得欣慰的是,这位家长能够透过我的教育理念而有所感悟,能够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客观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够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急功近利与焦躁不安。

愿我们都严慈有度,愿我们都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责任编辑周琦)

猜你喜欢

作文家长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