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浇筑施工方法探讨
2016-04-10王中权
王中权
(重庆市实力公路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 401147)
公路路面浇筑施工方法探讨
王中权
(重庆市实力公路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 401147)
公路路面施工是公路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对公路路面浇筑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公路工程;路面浇筑;施工方法
某公路合同段起点位于K119+900处,终点位于K125+063处,线路全长5.1km。根据本工程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程序为施工前准备工作、软弱路基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混凝土的摊铺、混凝土的震捣、混凝土的抹面及防滑、胀缝制作及锯缝、混凝土的养生与填缝等。
1 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根据施工作业面合理选择拌和场地,考虑运距的远近、水、电、料场及水泥存放等问题;进行材料实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层的检查与整修等。
2 软弱路基处理
(1)部软基采用C10砼进行换填处治,路基换填深度一般为不得小于40cm,换填后路基顶面弯沉不超过260(0.01mm)。
(2)注意雨季现唧浆(泥)的路面增加,施工时应查明路面结构是受地下水的影响还是地表水的影响。对于受地下水影响的情况,应在路面结构内部设置纵、横向排水盲沟以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提高路面的整体结构强度。排水盲沟采用4.75~20mm的碎石,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小于4.75mm的集料不得大于10%,小于2.36mm的成份不超过5%,不得含有塑性土。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
(1)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混合料,用摊铺机摊铺。在正式拌和之前,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拌和设备具有电子称量装置,保证计量准确。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重新调试设备。
(2)基层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铺时应辅以人工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补救。
(3)层设计厚度为 22cm,要求用摊铺机一次摊铺碾压成型,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
(4)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时,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取决于施工气温、水泥品种和集料的性质,在施工前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确定现场应该控制的合适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5)要求采用覆盖洒水养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生期间应禁止车辆通行。
(6)基层碾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不小于98%。基层顶面的弯沉宜在养生完后14天内完成检测,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进行弯沉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每20米两点,代表弯沉值不大于85(0.01mm)。对弯沉值过大的点,应进行局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4、摸板安装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要求钢模板的高度应与混凝土厚度一致;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木模板,但要求木材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模板厚度宜为 5cm,其高度应与混凝土板厚度一致。模板内侧面、顶面要刨光,拼缝紧密牢固,边角平整无缺。无论是钢模板,还是木模板,都要求模板高度的允许误差为±2mm,至于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则分别要求±1mm(钢模板)和± 2mm(木模板)。立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支立准确稳固,接头紧密平顺,不得有裂缝、前后错茬和高低不平等现象,模板接头和模板与基层接触处均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涂隔离剂。
5、安设传力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胀缝或缩缝)处安装传力杆。混凝土板连续浇注时设置胀缝传力杆的做法是在嵌缝板上预留孔处设置传力杆,嵌缝板上面设压缝板条,其旁放一胀缝模板,按传力杆的配置要求,在胀缝板下制作成倒U型槽,传力杆由此通过且两端固定在钢筋支架上,支架插入基层固定。
对于不连续施工的混凝土,应在工作面施工结束时设置胀缝,传力杆宜采用顶头木模固定传力杆的安装方法。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照传力杆的间距及杆径,选择钻孔位置,将传力杆穿过端模板孔眼,并至外侧定位模板孔眼。两模板之间可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当继续铺筑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设置胀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
6、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
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取决于精确的配比和搅拌控制。在实际工作还应考虑气温、湿度、风等因素对拌和物中水分挥发的影响。其控制要点如下:
(1)在拌和前,根据现场各沙、石料本身的含水量将实验配合比换算成现场配合比,确定出合理可靠的配比,并保证严格按此配比拌和。
(2)根据现场沙、石、水泥等按配比确定出把混合料搅拌均匀,颜色一致的搅拌时间(最短不低于90秒),并按此搅拌时间搅拌出料。
(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坍塌度,并据此调整水的用量,确保每一盘料性质稳定。
混凝土运输时,应根据运距远近及混合料容许运输时间选择运输工具。运送时要控制以下几点:运距尽量不要太远;运送器具不渗漏,工作结束时表面要清洗(必要时要清洗彻底,并涂上废机油保持表面光滑);运送时间不能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夏季不超过30—40分钟,冬季不超过60—90分钟;高温季节或阴雨天应用薄模覆盖。
7、混凝土的摊铺
浇注过程要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混合料不能离析或结团。施工中应控制以下几点:(1)混凝土由高处下落的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采取措施,保证不发生离析。(2)局部边角、端头模板部位需人工用锨端运混凝土,严禁抛掷,应采用扣锨轻放、仔细作业、紧贴模板,以避免边角部位因振实不足引起的蜂窝及麻面。(3)浇注时要连续不断,以防因时间间隔而形成的断层。浇注期间,应随时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定情况,发现有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原状。(4)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拆模时间以控制在24小时左右为宜。过早拆模,混凝土强度太低,造成混凝土的损伤。
8、混凝土的振实
混凝土的振实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振实工作是一项要求严格、细致的工作。在工作中应尽量使用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人员规范操作。震捣器具应保证具有平板震捣器、插入震捣器、震动梁、抹平机、滚杆等。震捣时主要控制以下几点:(1)靠边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 2.2KW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有钢筋的部位,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2)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并不宜过长。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15s;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小于30s。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20s。(3)当采用插入式与平板式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4)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5)混凝土拌合物整平时,填补板面应选用碎(砾)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合物,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经用振动梁整平后,可再用铁滚筒进一步整平。
9、水泥混凝土的接缝施工
纵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拉杆规格为φ14螺纹钢筋,长80cm,间隔70cm布置。
缩缝采用假缝加传力杆型,传力杆规格为φ32光圆钢筋,长40cm,间隔30cm布置。传力杆可采用钢筋支架法,钢筋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传力杆应准确定位,摊铺之前应在基层表面放样,并用钢钎锚固,宜使用手持振捣棒振实传力杆高度以下的混凝土,然后机械摊铺。传力杆无防粘涂层一侧应焊接,有涂料一侧应绑扎。
混凝土板养生期满后,应及时灌封。应先采用切缝机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凝结的泥浆等,再使用压力大于等于0.5MPa的压力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的尘土及其它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壁检验以不出灰尘为灌封标准。
在邻近桥梁或其它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并设置支架或其它方法予以固定。与构筑物衔接处或与其它公路交叉的胀缝无法设传力杆时,可采用边缘钢筋型或厚边型。
每日施工终了,或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故中断浇筑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
U45
B
1007-6344(2016)08-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