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中若干细节的处理
2016-04-10张笑男
张笑男
(江苏省苏州市黄埭中学 215143)
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一些课堂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如果教师对模型建构细节处理的不同,构建出的模型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笔者结合课堂实例,浅谈对于模型建构中细节处理的几点思考。
1设计板书辅助模型建构,提升模型课堂使用效果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可从模型构建的角度,去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从而提升模型的使用效果,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例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染色体组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构建染色体组的物理模型来攻克重难点,是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一般该模型构建的过程如下:①教师课前利用两种颜色的卡纸剪出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②小组合作构建雄性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物理模型,选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利用带有磁性的模型材料来展示成果;③引导学生进一步完成精子的染色体组成物理模型的构建,互相评价修改完善;④观察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得出染色体组的概念。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让一组或者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构建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和精子染色体组成时,学生在偌大的黑板空白处就会随机选择位置进行模型构建,这往往会影响教师对于板书的预设。所以,经常会听到教师低声对学生指示,在哪个位置进行构建。可以在课堂上作如下的细节处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在黑板上画好4个圆形(图略),辅助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让学生在圆圈中进行模型构建活动,这样的模型建构活动更加高效,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样的设计板书辅助模型建构细节处理,可提升模型课堂使用效果。同样,这种方法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模型建构的教学中也适用。
2设计问题深化模型建构,诱导学生思维主动碰撞
模型的建构过程,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是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也相当重要。
例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中,要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同源染色体这一核心概念。很多教师都会用两种颜色的卡纸剪出染色体的形状来模拟果蝇体内的同源染色体,以示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构建出的果蝇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颜色一致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图略)。如果教师能寻找学生中不同的构建方式,进行实物投影或教师提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染色体构建的模型(图略),然后设疑、提问:①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可以存在于果蝇的精子中吗?②你对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样的认识?③你对染色体组概念有无重新的认识?
这样的细节处理,会引领学生加深思考,诱导学生思维主动地碰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3设计陷阱升华模型建构,促进模型散发生命灵动
在很多模型建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按照预设,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学生会被动地构建出所谓的“标准”模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少了可能“犯错”的机会。所以,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犯错”中成长。
例如,在“基因的表达”一节中,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些教师就会想到让学生构建翻译模型的方法来突破该重点和难点。一般建构的模型为:用纸质裁剪出核糖体再配上一条mRNA链,这条mRNA链一般都是以起始密码子开始,以终止密码子结束,甚至没有终止密码子。这样简单的准备,学生就可以动手模拟该过程。但是,如果站在学生的的思维角度出发,来设计一些小小的“陷阱”,将对学生理解翻译过程大有帮助。如在mRN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上进行细节处理:起始不再是起始密码子,终点也不再是终止密码子(图略),让学生在模拟翻译的过程中,考虑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处理或改进后,易犯错误的学生就会主动反思自己构建模型的过程,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加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就会在“错误”中反思并得到成长。
4优化材料改进模型建构,缓解预设生成之间矛盾
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一直在课堂中并行存在着。当然,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材料优化生成精彩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是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通过构建草→兔→狐这样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物理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为了让学生在构建中能理解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特为学生准备了代表草、兔和狐图案,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泡沫板各3个、泡沫板箭头共17个供选择(大小不一的泡沫板式箭头用以表示能量的多少)。但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繁多的箭头会让学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迷惘……
据此,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对所选用的材料的颜色进行小小的改变:将所有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的箭头、所有表示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箭头、所有同化的能量的箭头分别都用一种颜色来表示(图略)。
这样优化材料改进模型建构的细节处理之后,学生在模型建构时对于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去向和逐级递减特点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