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

2016-04-10

生物学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伦理物种生物

钱 维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四中学 223900)

生态伦理学是研究和调适人与自然的伦理及道德理念,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引导和塑造人与人之间伦理及道德关系的学科,是联系现代生态学与伦理学的新兴综合性科学。生态伦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其理性、前瞻性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其所阐述的生态规律,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是生物学科独特的,因此,生物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生物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公民“生态素养”的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几年,本校在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观,注重生态伦理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挖掘教材的生态伦理观,渗透生态伦理教育

1.1 认同“所有自然物、生物物种具有内在价值”的观念 自然界的多样性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这是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人类既要信仰自己的价值也要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 大自然在各种生物的生存竞争中使得生命朝着多样化和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进化,其存在不仅对人类具有生态价值,即以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而且具有固有的生存价值,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彼此联结、相互依存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效应。

例如,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章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非生物的成分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因此阳光、土壤、水等有它存在的生态价值。在“食物网”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位于食物网节点的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一个物种的消亡会带来生态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或消亡,因此每一种生物也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再如,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认同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彼此间的联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都表明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学习以上生态规律,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种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都有其存在的固有价值,每一自然物不仅对人类有价值,更具有维持自然存在和系统健康运行的“内在价值”,即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彼此联结、相互依存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效应,它不是被人类赋予,也不以人的意志而消失。

1.2 认同“生命物种平等”的观念 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只关注人的幸福、权利,以人的利益为中心,新的生态伦理观主张把伦理学的视野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强调“人类需要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观点应用到处理自然、生态关系中去”, “人类尊重其他物种的善,即人的最终道德”[1]。人类应当从生物共生角度来理解生命物种在价值上的平等性,确认生命和自然物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平等、持续存在的权利,努力培养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生共荣的心态。

例如,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以及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还要让学生认同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人类的生存依赖生产者,让学生在生态系统中深层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内涵,即每一种生物都与人类共生,其他生命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基础,生命物种自身具有与人类平等的性质;在“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在人类的周围,不论在水中、地面上、土壤中,还是空中,仍然有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分布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它们都有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每一种生物对维持生态平衡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物种都是平等的;在“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是太空中目前能探测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命共同生存的唯一家园。每一种生命物种和自然物在一种自然状态中都有平等、持续存在的权利。

1.3 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协同一致,运用知识建立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现在以及未来千秋万代,维护并改善人类的环境,业已成为人类必须遵循的崇高目标。一方面,当代人类不仅要自我发展,而且要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还不损害人类未来的利益;另一方面,人类必须从一种自我的、利己的单向度思维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多向度思维转变,从异化消费向本性消费转变。

例如,在“留住碧水蓝天”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过度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不断增加的人口正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日趋严重,通过这些“事实”,让学生从生态伦理意义上理解,人类业已存在的生态道德的严重缺失。从而理解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和自然必须和睦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人的性别决定”教学时,引导学生认识人口问题是生态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难题,人类迫切地需要用生殖技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以平衡人口与资源、环境、粮食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要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水等),合理开发并重视可再生资源(例如,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探寻清洁能源,以及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教育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有义务采用环保、节能、可回收、可再生利用的产品,选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1.4 认同“人类负有保护生态的伦理责任”的观念 人类是所有生命中最具智慧的一类生物。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具有伦理道德观念和理性思维的主体,生态伦理学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应由人类自身来承担,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没有这种意识和行动;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类的生物本性和文化本性,决定了人类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又是自然界有机体中的调控器官,它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德代理者的职责。

例如,在“留住碧水蓝天”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人类不仅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的有害物质还会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污染等,从而形成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已经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以反省和检讨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在“加入保护环境”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和自然必须和睦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继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人类能够也必须在保护生态方面负起责任、有所作为,认同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圈稳定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先进生物科技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利用教材内容、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伦理实践

2.1 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例如,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惊扰金鱼,实验结束后把金鱼饲养起来;在观察鼠妇时,不伤害鼠妇,观察结束后恢复原状等,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小动物、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在“关注家庭生活安全”一节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现场急救措施(例如,紧急止血、心肺复苏、安全用药等),以给患者赢得最好的急救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要求学生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方法和技能(如煤气中毒的急救方法、遇到火灾、地震如何逃生等);在“远离烟酒,拒绝毒品”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和行为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损害,以及吸毒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危害,绝不染上这些恶习,理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而不能复生”的道理和一个人的死亡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巨大悲痛,认识生命的宝贵,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在人生的旅程中珍惜自己、他人的生命。

2.2 在“DIY、STS”等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伦理实践 例如,在“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DIY部分,指导学生做一个生态瓶并观察,以促进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如何保持生态平衡的理解;在“生物进化的原因”DIY部分,通过让学生制作一期“恐龙绝灭之谜”的墙报,使学生了解环境改变对生命物种的生存产生的严重影响;在“建设生态家园”一节的DIY部分,指导学生尝试低碳生活,从改变生活细节开始,比如随手关灯、少乘电梯和汽车,少使用一次性牙刷、塑料袋、水杯、饭盒等;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STS部分,介绍角膜的移植,引导所有学生了解,在意外或者自然死亡时志愿捐出角膜,给角膜病致盲患者带去光明,是弘扬人间大爱;在“动物的行为”一节的STS部分介绍人体生物钟,引导学生认识、掌握和利用生物钟,敬畏自然的变化规律,尊重人和动物的生物钟规律,从而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合理膳食”一节,不仅引导学生理解青少年膳食的独特要求,还引导学生纠正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粮食,不挥霍浪费。

2.3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 例如,在“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一章教学中,安排学生到农业生态园、生态鱼塘、生态养殖基地等参观、学习、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在农业生产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将食物链的知识运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可以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业等方面的产业;在“留住碧水蓝天”一节的“建设生态家园”教学时,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合理、经济、最美的绿化方案,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长大后参与建设生态城市,并指导学生调查校园、社区或学校附近的某个区域的污染情况,尝试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学校社区等主管部门反映、交流,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从我做起,进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践行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伦理物种生物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