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品教学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016-04-10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横庙乡九义校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横庙乡九义校
罗传新
探究思品教学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横庙乡九义校
罗传新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思想品德发挥特有的基础和导向作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情操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认识和实践中去。它将增大信息密度,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用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无限想象,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与向往,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意志得到培养,于无声处使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雄心壮志得到巩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以问促趣,在热情参与中不知不觉提升情操
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相对比较封闭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但也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强调书本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思想品德课还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有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或在教学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热情;相反,若能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让学生去释疑、解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实现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讲理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学中我采用以问促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问题进行导学。这种问题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体验了“感受—探究—创造”的乐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索,有别于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接受—记忆—再现”的模式。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三、多闻窗外事,在讨论辨析中明辨是非,提升素质
从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来看,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由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品德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这要求思想品德课还要解决行与不行的矛盾。解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所传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品德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和批评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