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师用语的研究

2016-04-10辽宁省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用语高中历史历史

●辽宁省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王 祺 任仲书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师用语的研究

●辽宁省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王祺任仲书

一、教师用语存在的问题

教师用语是教师职业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属于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衔接性语言,主要包括教学开始时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的语言、控制课堂干扰性行为时的教师用语、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述性的语言以及课堂教学结束时收尾的语言等。例如:“你总是迟到”“这不对”“再这样就联系家长”“你太粗心和马虎”“张×是好学生,以他为榜样”等这类语言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苛责强硬的教师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你总是……”这类教师用语,教师用这种应激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行为的不满,但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量,明显欠缺考虑。苛责强硬的语言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2.单向主导式的教师用语。

“老师给大家说……”这类语言是另一种消极的教师用语。教师掌握课堂主导权,教师根据课本教,学生跟着教师学,无法真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真正体悟历史、提升历史文化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辩证思维逻辑能力,这样单向主导式的教师用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用语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我意识感不强烈。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无法快速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中,他们运用的语言依旧是第三人称方式,用“老师”头衔获得职业威严,无法宏观把握历史课堂教学全局,被动使用消极的教师语言。由于这些教师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意识感不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自我认同感,缺乏教学热情,并且不能准确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依旧把学生当作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运用“老师给大家说”“跟着老师来学”等消极的教师用语。

2.教师专业功底不扎实。

有些教师因为专业功底不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讲解,担心自己出错。这些教师将注意点局限于自己的表现状态而不能转移到学生和教学的意义上,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另外,虽然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不属于必考科目,师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充分投入教学时间和精力;教师不主动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师生对这一门学科的教授与学习存在懈怠感,久而久之进入恶性循环。

三、规范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用语的几点建议

1.形成正确的知识认知,明确为什么而教。

知识不仅具有认知价值,还“是认知的媒介,更是精神态度、价值论理的载体……因为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但人类在探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所展现的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让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

2.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新教学价值观。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新课改下的教师必须要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学价值观,制定基于学生历史认识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师生间的良性平等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教学价值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相信他们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结构的内化,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真正成功的教学是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秀、学业有成、个性丰富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过程,让学生不单单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善良、丰富、高尚的人。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都要立志成为这门艺术的引领者,推动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用语高中历史历史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礼貌用语大家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