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4-09石景飞

江西教育C 2016年3期
关键词:周长笔者思维

石景飞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入手,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情境引发学生推理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推理来源于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激发学生的推理猜想,使其能够根据已有事实,发展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出数学结果,从而进入数学课堂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根据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学习的这个图形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圆是一个曲线图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等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是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为了引发学生的数学猜想,使其产生求知欲,笔者特意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如果有两只乌龟同时爬行,并且同时沿着一个正方形的边和圆周爬行,会有哪只乌龟先回到起点?”学生立刻展开了讨论。此时笔者进行引导:“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圆的周长与什么要素有关?”学生将圆对折之后,发现上半个曲线比直径长,下半个曲线也比直径长,由此展开猜想,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2倍多的关系。那么到底比2倍多多少呢?学生认为:如果将4条直径接在一起,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如果将圆对折再对折,那么a+b>c,a+b=直径,4个c组成整个圆的周长。由此可以猜想,圆的周长绝不超过4倍。通过这样的猜想,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释疑,不但对所学新知有所领悟,而且能够从中找到方法,在新旧知识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以流程教导学生数学方法

有效的推理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只有加强动手操作的实效性,才能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模仿天性,通过有意识的流程设计,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使其能够掌握枚举、归纳等推理方法,从而发展推理能力。

例如,笔者根据例题5+7、5+8、4+8、3+9,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其实之前已经学过了等算法,能很快得到计算结果,但却不知道应用推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先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算法,即7+8、8+7,8+6、6+8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用刚学过的算法来计算,经过小结之后,学生对新知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并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推理得到7+8=8+7,由此通过这样的实践引导,让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推理方法。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既能够接受科学思维的训练,又能领悟所学推理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以操作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要素。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加强操作,进行观察和思考,从实际操作上升为抽象思维,既能够参与整个推理过程,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推理经验。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如果∠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你认为这个判断是对的吗?”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方法有多种,量一量,或者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等。学生根据这些不同的操作方法,很快得到了结论,认为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将三个角折成平角,另一种是将两个锐角叠在直角上,由此两个直角的和就是180度。同理,在引导学生研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也采用拼一拼和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以上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操作,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突破了自己的直观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有所提升,从而获得理性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推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加引导,带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推理经验,发展推理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周长笔者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