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真宗赵恒的档案思想考究

2016-04-09刘月

办公室业务 2016年6期
关键词:宋真宗

刘月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宋真宗赵恒档案思想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宋真宗的档案事业及其突出贡献,最后探讨宋真宗赵恒的档案思想对后世档案思想发展的影响。以古鉴今,以期有助于现今档案工作的改革及有序进行。

【关键词】宋真宗;档案思想;档案阁

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法制成就最高,宋朝统治者严密地控制档案文件,以便更好地为王朝封建统治服务。宋朝档案工作方面吸收了隋唐的精华,去其糟粕,并进一步发展创新,建立起了一系列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其中包括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归档、保密等等,宋朝的统治者在管理中逐步认识到公文档案在户籍管理、赋税收取及对外事务等方面的重要性,宋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典籍档案的管理,就相关问题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了比较鲜明、系统的档案学思想。本文以相关史料为据,对宋真宗的档案思想加以探讨。

一、宋真宗的档案思想

宋真宗是一位十分重视档案工作的皇帝,下诏规定三司收管赋簿文书,不得出现遗失。为了保护图籍档案的完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皇家典籍与档案库——龙图阁,用来收藏其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的御书手稿及典籍。之后,又修建了天章阁,作为自己的文书、档案与典籍的收藏之所。这种一帝一阁的制度被北宋和南宋的后世帝王所继承,两宋时期一共建立了13座皇帝档案阁。他还设立了封建王朝时代的中央档案馆——金耀门文书库,收藏和保管全国性的重要文书档案,宋真宗颁布的关于管理金耀门文书库的三条诏令实质上已经算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档案工作法规。而且宋真宗还特别注重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文书档案的保密工作。

(一)宏观思想的形成。宋朝初期,统治者实施“偃武修文”政策,加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使得官府公务大大增加,典籍档案数量也随之快速上涨,如果典籍档案管理不善,遗失损毁,官员舞弊,便会严重制约国家机器的运行。明智的统治者都会从国家治理实践中认识到文书保管和利用工作,也就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宋真宗登基不久,感到重复上报的文书越来越多,冗滞的文书,给地方政府加重负担,也给中央机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宋真宗就下令三司开始减少文书的工作,此事在文书工作史上也颇有影响。咸平五年的春天,宋真宗下查全国有多少户数,人口多少。但是得到“户部不知其数”的回答。又问税收比往年相比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户部大臣回道“亡失薄书”,无从查清。此事使真宗非常生气,他颁下诏书告诫三司收集掌管文簿公书,不允许有遗失。“宜令三司自今收掌薄书,不得遗失,岁终比较次年条奏。及取天下户口数,置籍校定以闻”。宋真宗并没有将三司使撤职查办,而是从加强档案管理入手,诫约三司“自今收掌簿书不得遗失”。训诫之后,三司档案管理得到加强。第二年,三司使根据上年簿书比较户口增减数字并上奏皇帝,表明图籍档案收贮、利用已具成效。

(二)宋真宗首建龙图阁。北宋在五代之乱之后,崇文抑武,提倡崇文政策,宋太祖、太宗都好学不倦,宋真宗也深受其父辈影响,重视典籍、优渥儒臣,对档案、图书的收集和保管殚精竭虑。尤其对于其父辈遗留下来的手稿文件,更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一丝放松。“先帝留意词翰,朕孜孜缀辑,片幅寸纸不敢失坠。至于题记、时事及书在屏扇或微损者,悉加装背,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王應麟《玉海》)可以看出,“片幅寸纸”都不敢遗失损坏是宋真宗下令修建父皇和自己的档案阁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为皇帝个人建造专门的档案阁是比较晚的,宋朝皇帝对自己形成的档案特别重视。宋太祖下令让各个州县都设置敕书库,在中央机关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置制敕库,并规定了登记目录、严格交接的管理制度,至道元年(995)六月,“诏天下,前后诏敕并藏与敕书楼,著以籍。受代日,交相付。仍於印纸及南曹历内批书。”宋太祖建造的三馆,宋太宗建造的秘阁,都是保存图书档案的重要机构。然而因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遗失书籍档案的现象比较严重。到了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听说存放图书档案的秘阁管理不善,好多书籍散失。为此要求朝臣“平行约束,杜绝因循,并立即督还馆内”。为了防止皇家档案的遗失,宋真宗在登基后第一年立刻下令建立了龙图阁来专门保管皇家档案。

宋真宗建立龙图阁以保存档案和图书,但不把自己的档案与父辈的档案放在一处。在一帝一阁指导思想下又为保存自己档案建立了天章阁。王金玉把宋代一帝一阁制度与美国总统图书馆进行比较,宋真宗赵恒与美国总统罗斯福都对档案很重视,都在档案馆的建设史上开创了先河,但宋真宗创建的龙图阁比美国总统图书馆早了1000年。

(三)管理金耀门文书库的档案工作律令。景德二年(1005年),北宋中央政府建置了储藏三司积年案牍的金耀门文书库,它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是收集和保管具有全国意义的档案的中央机构,相当于封建王朝时代的国家档案馆,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金耀门文书库管理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同时也是科学的。严格借阅制度,严惩盗出货卖者。金耀门文书库对防盗工作十分重视。宋真宗下诏建立金耀门文书库掌三司积年文案。为了严格金耀门文书库的管理制度,宋真宗连续三次下诏对金耀门文书库的管理作出规定。景德三年(1006年),“置金耀门文书库,掌三司积年案牍,以三班一人监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4)。接着又在景德三年八月下诏:“金耀门文书库差三司军大将二充专副,月给食钱三千”(《宋会要辑稿·食货》卷52)。这是派人对金耀门文书库进行专门管理方面的规定。在继这两条诏令之后,宋真宗又于景德四年(1007年)三月下诏:“三司捉到盗案账要切文书者,不以当职不当职,人吏并决配。吏人杂闲慢文字亦勒停。监门获盗者,等第给赏。……每夜专轮知官一人押宿”(《宋会要辑稿·食货》卷52)。此诏令规定了对盗窃文书者的惩罚。而且保管文书要认真负责不得散漫,抓到偷盗档案的有奖。宋真宗颁布的这三条诏令已使宋代形成了普遍意义的档案工作律令。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下诏:“文书库分三部各房架阁,文字逐案异架,一一交点。”宋真宗要求对文字“逐案异架”是对档案的分类思想。“一一交点”是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四)注重文书档案的保密工作。宋代文书档案保密制度完善,宋真宗下令对三司所下达的涉及不少经济机密数字的文书,实封传递。保证文书档案的内容完整性,信息的真实性。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三司欲收回往年下达各地的文书,令各地“实封进纳”,如“州府自敢辄便行遣,即委转运、提点刑狱司觉察闻奏”。对于修史地点也有保密规定。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四月,移起居院于右掖门外西廊。天禧三年(1019年)十二月,管起居院事刘崇超为此事奏请:“事当严密,今在宫城外虑有漏泄,宜依旧制徙右掖门内。”得到宋真宗的批准。宋政府把起居院的办公地点规定在宫城内。宫城作为宋代皇帝办理朝政与生活起居的场所,由一座座办事、禁卫、防御、服侍等殿阁建筑群体组合而成,其守卫森严,处于严密的监督体制下,加强了起居院工作的保密性。

(五)吏部建立官員档案。宋真宗赵恒在位时,为反腐倡廉,在吏部建立起了官员信用档案,凡是犯贪污罪的都记录在档案里。而且规定,这些犯罪者在每次职位变迁时,都要主动向吏部申报自己曾犯过贪污罪,并规定这些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这些规定,调动了上级下级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杜绝了贪污腐败者上升的空间,把他们置于严密的监管体系中,防止其再次犯罪。建立官员的信用档案,体现了宋真宗的信用档案意识。

(六)重视选拔档案人才。宋真宗对皇帝档案库的地位极其重视,设置专职官员进行管理。选拔优秀档案管理人才。就拿龙图阁来说,除了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勾当官四人,让内侍担任。掌管祖宗文章、图籍及符瑞、宝瑞之物,设立安豫来供奉保管。官员的选拔条件极为严格,需要学识过人,宋代的第一位龙图阁学士杜镐就是一位精通经史的大学者。以后的历任官员都需通过严格的选拔,《宋史·职官志》记载:“总阁学士,直学士,宋朝庶官之外,别加职名,所以励行义文学之士。高以备古文,其次与论议典校雠。得之为荣,选择尤精。”

编修国史是由许多人共同进行的工作,其中有共同负责又有个人责任,二者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宋真宗的办法颇有可取之处:大中祥符四年秋七月辛卯。国史院编修《太祖纪》,上录记中例未当者有二十多条,对王旦、王钦若等说:“如果把钟鼓楼称做漏室,窑务称作甄官,这怎么能像直呼其名?都应该把它改正过来。”王钦若回答:“这是晁迥、杨亿所编修的。”皇上说:“你难道没参加编修?”王旦说:“朝廷撰修典集大典,都当悉心,务令广备,初无彼此之别也。”因而宋真宗下诏:每卷自今先奏草本,编修官以及修史官,在初次编修或者再次检查编修,都要记录编修者的名字。如果有改正、增加事件、字数。也在下面标注出来,以此来考核编修人员的绩效。宋真宗鼓励编史修志的档案工作者有工作责任感,有职业道德,不能逃避责任,要详细记录好编修情况,各自的劳动,便于档案工作者的考核。

二、宋真宗档案思想的简要评价

以上所述宋真宗的档案思想包括对档案的社会价值、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社会地位等。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宋真宗对图籍档案完整与安全的重视。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宋代档案工作得以全面发展,并对其后及当今的档案工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宋真宗“诫约三司收掌簿书不得遗失诏”为依据,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关于图籍档案保护也制定了许多针对性极强的规定,以确保对违犯档案管理法规的人员给予刑事处罚,例如规定了对重要的文书档案要永久保存,别库架阁,而且要加强保护,定期晾晒,以防受潮生虫发霉。宋朝建立皇帝图书档案库目的是统治者维护其自身统治,保存和利用档案是为了强化统治者政权,是其进行统治和治理国家的手段。皇帝图书档案库建造在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的宫城内,这就必然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宋真宗时代所做出的举动不仅为他们自己的档案文件找到了好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新的档案保管制度,丰富、发展和完善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机制。“在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藏”与“失”的矛盾。遗失、盗失、流失、损失等,皆是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大敌。”宋真宗的档案思想正是抓住了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并有力促进了宋代档案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大诏令集[Z ].北京:中华书局, 1962点校本.

[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M].北京:中华书局,1957.

[3](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M].北京:中华书局,1957.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大中祥符九年正月乙亥,第1970页.

[6]王应麟.玉海,卷168,淳化起居院崇政殿起居注,第 3086 页.

[7](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志第一百一十五职官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王金玉.宋代档案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宋真宗
宋真宗封禅实施过程中的道教文化因素
王旦的气量
浅析北宋早期的两次皇位继承风波
如何认识历史课堂里的“他”
蝗虫自杀引出的官员问责制
浅析宋真宗崇道的原因
中国古代赐酺制度的演变
北岳庙发现宋真宗御制《北岳醮告文》石柱碑
宋真宗为什么被皇后关禁闭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